在生活中寻找数学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

2018-02-27 05:34韩晓梅
新课程 2018年8期
关键词:苹果生活化数学

韩晓梅

(江苏省泗洪县经济开发区小学,江苏 泗洪)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直是教师备受关注的重点。但以往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灌输式的方法,妄求让学生一下子就接受所有的知识,而小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没有过多的学习经验,显然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引入生活理念,提升理解能力

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数学时往往不能对相关知识点和概念理解透彻,在学习中经常会出现畏惧和逃避的心理,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理解能力也会降低。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解时,不能一味遵从课本中的定义逐条去念,而是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用生活中的实际现象和具体事例,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待学生有了这种亲切的感觉之后,自然能够提升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和活动中,进而极大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时候,为了能够唤起学生的生活化学习理念,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用一些简单的小游戏进行互动,让学生提前感受加减法的乐趣。比如,可以问一问学生家里一共有几台冰箱,几个电视,再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家里一共有多少台电器,学生在得到这些讯息之后,会对刚才说出的电器重新数一遍,得到电器的总和。这时教师可以借此引入加法的概念和定义,学生自然能够对加法定义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起来也更加方便。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若仅仅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单纯的文字描述,学生对某些概念是很难理解的,思想也会受到禁锢。但教师若是能够针对这种情况,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建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自然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够将知识点讲解得更加详细、清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保证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提升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苹果,在讲课时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昨天在超市买了一些苹果给大家吃,但是超市的苹果不够班上的小朋友一人一个的,大家觉得怎么办才好呢?”学生说:大家可以几个人分着吃一个苹果。教师采取了学生的提议,发现班级的苹果恰好能够两个人分一个,这时,教师再问学生,你们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呢?很多学生回答是一半,这时教师就可以接着引入分数的概念,即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很快地理解定义中的重点,教师再展开进一步的讲解,学生理解时就会容易许多。

三、设计生活作业,提升运用能力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学生在听完教师的讲解之后很少有时间去完成对应的任务训练。因而教师应当给学生布置对应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相应训练,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应当注意体现生活化理念,减轻学生对课后作业的抵触心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数一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身边事物进行探讨,如,数一数班级中一共有多少张桌子,多少张椅子,多少个男生和女生,或是回家数一数家里一共有多少个碗,多少双筷子;或是和爸爸妈妈出门购物的时候数一数一栋大楼有多少个商铺。并对此做出统计,在下节课的时候统一报给其他学生和教师听。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还能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能够提升学生统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让学生将课堂中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努力创新教学方法,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迎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和活动策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苹果生活化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收获苹果
拿苹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会说话的苹果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