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市永兴小学(226000)
所谓“联合课程”教学,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一次革命性的尝试与体验。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知识、能力的整体构建,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包括社会实践、动手能力、思维发散、体能发展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单人单科制教学环境,转而变为多师多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有幸参加由市教科院组织举办的“名师工作室联合课程”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分别由三位教师分音、体、美三个学科,跨两个学段进行“联合课程教学”。笔者近距离感受了“联合课程”给学生带来的快乐,给教师带来的“挑战”,给课堂教学带来的独特魅力。
此次“联合课程”研讨,笔者看到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具有拓展性、趣味性、灵动自由的特点。“联合课程”变化开放,多元展开,没有固定僵化的模式和操作程序,凸显自然的融合,学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相对弱化学科特征,使学科特征隐形化。本次活动是由三位教师分三门不同的学科,采用相同的教学素材,运用自身学科教学手段直观明了地教会学生知识技能。这是对于以往的单一授课制,一个教师、一个专业、教授一个班的学生、一个教学目标的变革。笔者认为“联合课程”不仅指教学内容本身,而且包含了教学系统中的各种要素,从其构成的方式来说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门学科的有机联系成为整体。因此,笔者看到的此次活动的课堂是学生之间多了彼此的交流,课堂气氛更加轻松融洽;教师之间多了相同的教学目标认识,彼此“求同存异”为接下来的“新”课堂创造良好条件。同一个教学目标,采用“联合课程”解决了学科之间的联系问题,不同学科的教师能坐下来促膝谈心交流想法,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汇集到同一个教学目标。而与此同时,“联合课程”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采用不同学科知识思维方式相互迁移解决相同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次“联合课程”活动中,教师们共用同一时间,完成一堂“联合”教学。这就要求不同学科教师要相对把握好时间,合理分配,既要在有限时间内教会学生自身学科的内容,又要让接下来上课的教师有充分的时间教学,这对于教师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分配时间效率,注意学科之间的衔接融化,各个教学阶段要注意留有呼应和伏笔,这可能是联合教学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认为“联合课程”大致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灵动性。“联合课程”首先是由多门不同学科采用不同教学模式,共同完成统一目标来设定的。其次它从结构上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一的传统式“一师一班”专人教学模式,而是随着不同教师,不同学科,采用不同认知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课上随着发散思维而不停地在改变的。可能看上去所有的教学目标是一样的,但这其中,不一样的学科却是采用了不同的知识领域系统来解决同一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运用不同的课堂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并喜爱自己的教学课堂。
2.拓展性。在此次“联合课程”活动中,笔者看到了这样一个场景,上课的一位体育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为此,在这位体育教师离开课堂前,有几位学生特地为教师做了一个象征“奥运冠军”的花环赠予老师并戴在其头上,并与这位体育教师轻声耳语。笔者看到教师和学生都笑了,这一刻,他们几个人真的是整片操场最可爱的人。“联合课程”不受任何场地环境限制,这堂体育课是在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操场进行的,场地不大,教师也没有体育课惯有的套路。你可以看到的是一切上得那么自然,那么贴近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互动仅仅是靠着一根跳绳,笔者佩服这位体育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更欣喜的是看到新模式下“联合课程”让师生关系更融洽,其开放性让孩子更感兴趣,更愿意去学习。“联合课程”保持鲜明的活力,贴近生活和社会。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赋予了课堂教学新的含义。
3.整体性。“联合课程”是在学科的彼此联系中发展进步的。同样,它的出发点应该是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更有益于儿童的认知发展的。它改变了应试教育下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倡导的是学生对整体课堂的理解,倡导的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联合课程”具有学科多样性的特点,但其本质仍是从发现问题到理解问题直至最后解决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联合课程”更像是接受知识系统的过程,更有利于培养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则是强调学生和教学目的统一相结合,利用有限的时间,创造“无限”的课堂魅力的过程。
“联合课程”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任教学科合而为一,从同样的教学目标出发,重新整合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内容,使得课堂效果呈现一种快速有效的递进性模式。它已不再是专项教师为一个班级学生进行系统式的教学,而是转为以多个专项科目的教师分时段,在不同背景模式下对教学个体来进行同一教学目标的教学。它可以改变传统书本教学,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训练。或许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联合课程”的开展给学生减少了学习压力,在面对不同的科目相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大胆地发挥,采用不同的知识结构层面来回答同一个教学作业。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知识领域,还能同时体现“联合课程”交叉学科的新型教学成果。“联合课程”的发展势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已不再是“专一”的学科任教,而是全面发展。要知道,“联合课程”的开展打破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更多的是要求教师引领学生从最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角度出发,去学习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
当然,这种新型的课程制度仍处于实验阶段,在某些方面势必也会存在一定问题。笔者认为,“联合课程”模式或许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课程机制,在进行课堂深化改进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原始课堂的本意和本质,采用最合理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内容资源整合。另外,“联合课程”是由多位教师来共同完成教学的,因此,教师应该相互有一个或多个相对完整的课堂实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从而达到在课堂上学生相对便于理解和接受的课堂效果。“联合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堂之上,教师应更多地将主动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放手大胆地去创造想象,去运用自身能力和经验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其中应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
“联合课程”具有特别开放的性质,合而不同,各美其美。在“联合课程”中每个学科都应该体现自身学科特征,彰显课堂魅力。教师们要明确一点:儿童学习方式的革命,应直指儿童核心素养。让我们多创新,多尝试,多反思,把“联合课程”变成一种好玩的课、好用的课、好难忘的课。 “联合课程”是对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实践,是一条任重而道远的探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