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爱京 万 昆 郑碧慧
路径依赖视角下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饶爱京1万 昆1郑碧慧2
(1.上饶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江西上饶 334001;2.上饶县尊桥乡小学,江西上饶 334115)
慕课是信息化教育的高级形态,实现慕课的可持续发展是时代对高校信息化建设提出的要求。文章依托路径依赖理论,剖析了高校慕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四种依赖现象,并分别提出了破解之道:全面认知慕课的价值以破解观念依赖、健全慕课的相关制度以破解制度依赖、选择性引进与输出以破解投入依赖、构建慕课教学全覆盖体系以破解模式依赖。文章的研究有助于高校慕课工作者透过慕课的依赖现象认识慕课的本质,并对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准确定位。
慕课;路径依赖理论;观念依赖;制度依赖;投入依赖;模式依赖
路径依赖理论源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1985年由美国经济学家Paul提出,其思想最早产生于对技术变迁的分析。路径依赖是指在人类社会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中,当下的选择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与物理学中的“惯性”相似[1]。1990年,North将路径依赖理论引入制度、政治、经济领域,他认为制度变迁存在和技术变迁类似的自增强机制,使得该技术被锁定,从而形成了路径依赖[2]。20世纪90年代,路径依赖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研究者应用路径依赖理论分析问题时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深入分析路径依赖产生的现象,二是寻求路径依赖的破解策略[3]——这为研究当前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合理的分析框架。
慕课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其自身的发展路径。而在复杂的教育系统中,慕课的发展也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慕课不是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教学系统,而是在原有的教学系统中发展起来的。原教学系统的学生常年接受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些相对比较封闭、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对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从而使高校慕课发展中的路径依赖现象很难避免。结合目前国内外慕课发展和研究的现状,本研究认为高校慕课在发展过程中的路径依赖现象主要表现为观念依赖、机制依赖、投入依赖和模式依赖。高校应如何抓住慕课的发展机遇,避免短期虚假繁荣,实现慕课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依托路径依赖理论,剖析了高校慕课发展中存在的四种路径依赖现象并分别提出了破解之道,以期推动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
观念依赖是指利益相关者对原有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的依赖,表现为对慕课的认知不够,没有真正意识到慕课的价值在于构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4],而只是简单地将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技术来看待。其中,利益相关者是指参与高校慕课的建设与实施,并与慕课实施结果具有利害关系的群体、机构或个人[5],如高校职能部门、相关二级学院、领导、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各类信息化从业人员等。这些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慕课的整体认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慕课的发展路径。如一些教师担心慕课会冲击传统教学、慕课课程质量得不到保证、自身地位受损、工作量增加、慕课的辍学率高等,导致他们对慕课不认可、不接受,有的甚至还拒绝使用,从而出现观念上的“路径依赖”。2013年4月,美国阿墨斯特学院以60%的反对票反对加入“在线教育”的提议[6],就说明了观念依赖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慕课的发展。
高校推进慕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慕课的本质不在于否定传统教育,而在于顺应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通过结合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在线、免费的开放教育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同时,弥补面对面教学的不足,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高校应将慕课作为全面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充分认识到慕课应用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变革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必然要求。而认识慕课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深远意义,有助于提升高校课堂的教学质量,有利于理性建设高校慕课,并有益于慕课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支持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等[7]。
要想克服高校慕课在发展过程中的观念依赖,就要全面认知慕课的价值,消除因思想观念滞后而产生的阻碍,具体包括:①转变观念,形成对慕课的积极认知。高校可以通过开设慕课讲座、举办慕课教学培训等方式,让慕课利益相关者树立正确的技术变革教育观,积极支持慕课的推行。②提高对慕课的全面认识。高校应深刻理解慕课的价值,如慕课能为学生提供精品知识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实现能力认证[8]等;同时,深度掌握慕课的教育理念,主动拥抱与积极对待慕课。③支持慕课的建设与使用先行试点,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开展慕课的教与学,从而增加对慕课的使用感知,体会慕课的有用性和易用性,更深刻地认识慕课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实践后,将积累的有效经验在全校进行推广和普及。
制度依赖是指慕课相关制度建设不健全,滞后于慕课在实践中的发展,致使高校慕课利益相关者对现有制度产生路径依赖。慕课是基于原有的制度框架而发展起来的,其实践先于制度的建设。2017年,教育部首次审批认定了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力推动了慕课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偏重慕课课程建设、缺乏慕课制度建设的问题。现有制度滞后与不健全、制度与慕课发展不适应等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慕课建设标准不健全;慕课相关制度缺乏,现有的教师职称评定体制中教师建设和使用慕课的相关制度不明确,学分管理体制中学生完成慕课获得学分的认定机制、学分管理机制缺乏;慕课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等,不利于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
(1)在宏观层面上,重视慕课建设机制
①形成区域慕课联盟。高校是慕课发展的主力军,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加入了edX,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加入了Coursera。近年来,慕课的课程数量、学科分布等都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地域、办学历史、经费投入、教师教学水平、优秀课程和资源等原因,各校慕课的发展并不平衡,因此各地需探索并形成区域慕课联盟。②打造区域特色慕课。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优质慕课资源,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江西部分高校可以依托当地的红色基地,打造一批具有自身特色、弘扬革命精神的慕课。③逐步完善相关机制,如课程质量保障机制、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慕课学分互认机制、慕课课程建设培训机制等。比较典型的案例是2013年清华大学正式启动“学堂在线”,学生可以在此平台上选课并随时随地学习,为实现优质资源互补,“学堂在线”还尝试制定了学分互认管理办法;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好大学在线”首次建立了西南地区19所高校的慕课学分互认制度。
(2)在微观层面上,落实慕课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是高校推进慕课体系建设的总体谋划,需要从慕课整体设计、支持慕课发展与学分互认、慕课质量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具体包括:①要将慕课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比如,深圳大学联合多所地方高校成立了UOOC(University Open Online Course)联盟,以积极探索课程建设和对教师的支持等,学生可以选修UOOC联盟的课程,并且审核通过可以认定学分。②制定慕课的长期发展方案。根据学校的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慕课未来五年发展方案,包括慕课的建设、应用、推广和科学设置相关的评价标准(如慕课课程建设规范与标准、慕课教师的奖惩机制)等。③要保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高校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结合学校的特色,整合本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特色慕课课程;同时,应将慕课建设经费纳入学校发展规划的经费预算之中,并根据课程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效果进行后续跟进,以保障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支持,而要破解制度依赖,既需在宏观层面上重视慕课建设机制,也需在微观层面上落实慕课可持续发展的顶层设计。而在大数据、学习分析技术的支持下,高校应发挥教育大数据的作用,通过对慕课教与学的大数据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制定相关制度提供参考。同时,领导者、管理者、教师与学生也应参与到慕课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中来——只有教学实践群体亲身感受到慕课带来的效果与价值,明白慕课对于终身学习能力和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制定的政策才能有效落地。
投入依赖是指投入不足制约了高校慕课的发展水平,影响了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从当前高校慕课的建设情况来看,高校信息化投入对慕课的建设有很大影响——高校信息化发展本身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而慕课的兴起对持续经费的投入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对慕课的开发与建设自然有限;目前高校有限的资金也主要用于硬件投入,而对软件投入较少,特别是对教师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慕课的发展水平在各高校参差不齐。
当前,我国高校慕课建设尚处于探索阶段,地域、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等都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基于此,高校可从以下方面来解决慕课投入不足的问题:①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合作,通过抱团式发展,激发市场在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目前,国内高校主要采用政府主导、高校主导、校企联盟、校校联盟和多方合作联动等机制推进慕课的应用[9]。②通过产学研结合,推动研究成果的转化;积极与地方、行业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共同探索适应高校需求[10]、形式多样的慕课创新教育模式,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慕课的建设。③根据学校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慕课运行机制,促进慕课的建设和发展。
总的来说,要破解投入依赖,需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推动高校慕课建设:一方面要注重选择性引进,另一方面要注重选择性输出。其中,选择性引进是指高校根据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既可选择与其它高校或其它国家合作引进相关的慕课课程,也可选择与慕课平台合作引进;而选择性输出是指高校根据学校师资和教学特色,选择性地建设慕课校本课程,既可自建校内专用慕课平台,也可与其它学校联盟合作搭建。
模式依赖是指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慕课课程团队的教学设计模式对传统教学的依赖,制约了慕课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高校慕课存在三种模式依赖倾向:①教师“习惯”于传统讲授型教学方式,不能适应基于慕课的新型教学方式;②学生“习惯”于“满堂灌”的学习方式,缺乏基于慕课的自主学习、网络探究学习等理念和行动;③慕课课程建设团队“习惯”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慕课以学习需求为重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致使慕课的课程设计不能体现慕课的优越性、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针对高校慕课存在的三种模式依赖倾向,本研究认为慕课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将“扎根”与“共创”融合起来:扎根是指慕课教学要根植于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共创则指师生与学校相关部门要围绕慕课建设展开集体创新活动。具体来说,要破解慕课的模式依赖,高校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1)开展基于慕课的信息化教学
教师既是设计、开发、评价慕课的实践者,也是慕课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基于扎根理论,在开展基于慕课的信息化教学时应重点关注:①要培养师生主动应用慕课的意识。学校应采取“以课促教”、“以课促学”的方式开展教与学方法改革,提高教师开展慕课教学的自觉性与学生进行慕课学习的主动性,真正将慕课建设成为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形式,切实提高教育质量。②要积极开展基于慕课的信息化教学实践。近年来,学习分析技术、人工智能、增强现实、教育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新技术和新理念纷纷进入课堂教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而翻转课堂、慕课、微课、微信等的出现,改变了知识的获取方式。基于此,教师要大力推进基于大数据和学习分析技术的教学、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教学、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学等信息化教学改革,为高校推动慕课发展进程提供助力。③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开展基于慕课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重点关注慕课教学所产生的教育大数据,以全面了解慕课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动机、参与学习的实际情况等,从而更好地指导后续慕课课程的设计与研究,并与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家长等多方面沟通交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慕课学习的主体,而慕课学习要求学生从“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可以自我选择学习课程、自我安排学习进度”的自主学习。基于共创理论,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时要重点关注:①要加强慕课学习环境的建设,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重要支撑。如构建全覆盖校园网,建立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随时随地开展慕课学习。②要增强慕课的学习支持服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构建学习共同体,加强学生与学习同伴的沟通、交流;举行慕课课程论坛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力等。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的混合式学习,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慕课的学习方式多样,如游戏化学习、社会互动学习、同伴学习、在线直播等,而大多时候学生进行慕课学习时会混合使用多种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混合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弥补慕课课程中学生情感交流缺失等问题,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慕课课程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慕课是高校教学法的一次变革[11]。慕课课程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而且课程形式应多样化,如可以开展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小规模在线开放课程(Small Open Online Course,SOOC)、深度学习大规模在线课程(Deep Learning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DLMOOC)、大众开放在线实验室(Massive Open Online Labs,MOOL)等多种形式的慕课,而其共同点是都需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基于此,考虑到慕课的教学结构通常包括课程视频、测评、论坛、学习资源、实时视频会议等,在进行慕课课程设计时应重点关注:课程团队成员集体合作并分工明确;选择优质的师资和具有特色的课程;设计课程框架,将课程知识点进行分解;给学生提供及时反馈,提供交互学习体验,尽量缩短每个视频或教学单元的长度[12];设计学生在线学习活动;运用多种技术制作慕课视频;在学习分析技术的支持下,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学习路径和课程方案,以开展个性化学习。
本研究基于路径依赖理论,剖析了高校慕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观念依赖、制度依赖、投入依赖、模式依赖等四种路径依赖现象,提出只有全面认知慕课的价值、健全慕课的相关制度、选择性引进与输出、构建慕课教学全覆盖体系,高校慕课的发展路径才会改变,才有可能实现高校慕课的可持续发展。在教育信息化迈入2.0时代的背景下,慕课的建设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学研究的趋势。高校推进慕课的建设与实施是高校发展的必然与应然,随着慕课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慕课必将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舞台上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1]Liebowitz S J, Margolis S E. Winners, losers & microsoft: Competition and antitrust in high technology[M]. Oakland, C.A: Independent Institute, 1999:32-36.
[2]田海洋,张蕾.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职业化转型——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5):59-61.
[3]郭卉.我国公立大学治理变革的困境与破解——基于路径依赖理论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5):22-26、33.
[4]李晓明,张绒.慕课:理想性、现实性及其对高等教育的潜在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7,(2):62-65.
[5]邹子韬.利益相关者需求视角下的高校慕课发展趋势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6:11.
[6]Rothman A. Faculty vote down joining edX pilot program[OL].
[7]李卢一,郑燕林.推进MOOC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4):37-43.
[8]邱伟华.高等教育慕课的价值创造与盈利模式[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4):39-49.
[9]刘名卓.高校MOOCs运行机制的现状问题与改进建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5):79-88.
[10]陈明选,俞文韬.走在十字路口的教育技术研究——教育技术研究的反思与转型[J].电化教育研究,2017,(2):5-12、18.
[11]王文礼.从慕课1.0到慕课4.0:创新和颠覆[J].现代教育技术,2018,(7):92-98.
[12]Bonk C J, Lee M M, Reeves T C, et al. The emergence and design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A]. Reiser R A, Dempsey J V. Trends and issu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 and technology (4th Ed.)[C]. New York, NY: Pearson Education, 2018:250-258.
The Strategy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OC under the Path-dependent Perspective
RAO Ai-jing1WAN Kun1ZHENG Bi-hui2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is the advanced form of educational informationization, and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OC i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im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path dependence theory, four kinds of dependence phenomena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OOC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re analyzed. Meanwhile,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presented, which included cognizing the value of MOOC comprehensively to break the concept dependence, perfecting the relevant system of MOOC to break the system dependence, importing and exporting selectively to break the input dependence, constructing the full coverage system for MOOC teaching to break the model depend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could assist MOOC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MOOC through dependence phenomena of it, and accurately loca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OC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OC; path dependence theory; concept dependence; system dependence; input dependence; model independence
G40-057
A
1009—8097(2018)09—0086—06
10.3969/j.issn.1009-8097.2018.09.013
本文为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地方本科高校MOOC推进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6WT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饶爱京,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智慧教育,邮箱为raoaijing@sina.com。
2018年2月20日
编辑: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