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食派
一项来自全国21个城市的“青少年健康体重调研”结果显示:只有不到一半的孩子体型正常,而在“饮食健康”的调研部分,受访青少年最爱吃的高热量食品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冰淇淋、蛋糕、油炸食品。那么,高热量食品就是孩子肥胖的元凶吗?
家长们不妨通过完成以下几道自测题,来了解孩子肥胖的真正原因。
肥胖确实很大程度上与基因有关。目前已知,250个基因与肥胖有关,通常一个人是否肥胖40%-70%的因素是来自于基因。但也不能全怪“基因”,孩子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也是肥胖的重要成因,因为肥胖的根源是:摄入的能量大于消耗(体力活动、生长发育、食物热效应、基础代谢)。
此外,作息规律也影响着孩子的体型。研究表明,未成年人睡眠时间不足者,学龄儿童(6-12岁)<10小时/天,青少年(13-17岁)<9小时/天,发生肥胖的风险和同龄人相比较高。
还有小部分的肥胖是由于内分泌代谢疾病引起的,例如下丘脑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家长最好依据B MI指数来判断。B 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计算公式: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计算完毕,家长可以依据B MI对照表,判断你的孩子是不是真胖。
长身体的时候确实需要的能量和各类营养素含量比较高,但也应注意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平衡,监测体重,避免过度肥胖。而长大就能瘦下来,恐怕是大人们的一厢情愿。世界卫生组织对儿童期肥胖与成年后肥胖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6岁以前肥胖的儿童,大约有25%可能成年后超重;当肥胖持续到青春期,成年肥胖的危险性就增加到75%。另外,相关研究表明,高血压、高血脂症存在“轨迹”现象,成年人的高血压、高血脂症始于儿童时期。
根据第一题答案中提出的能量收支平衡的原则,我们很容易得出结论:能量流动的任何环节出现失衡都会导致肥胖,不能仅仅归结于小朋友喜欢的这些零食,关键看每天摄入能量的总量与消耗能量的总量是否平衡。因此,儿童体重管理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膳食均衡,吃动平衡,把我们摄入的能量消耗出去。在这个前提下,适量适度的零食并不会直接导致肥胖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参考第二题中提供的B MI指数。如果孩子没有达到肥胖的程度,也不需要特别苛刻地限制他的饮食清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单项指标
男生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
女生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