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柳菊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课外探究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面向科技兴趣小组实施的创意科技课程倡导“志趣引领”,以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和“四灵”气质为宗旨,将知识学习、探究体验、创意制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科学探索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柳州素有“桥梁博物馆”美誉,市内20座大桥各具特色,各有一段让柳州人无比自豪的历史。基于本市的这个资源优势,笔者为科技兴趣小组开发了一个“桥文化”系列课程(见图1),将科学与地方人文有机结合,分三阶段推进课程实施:第一阶段主题为“柳州的桥”,活动方式为实践调研,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桥的基本知识,了解柳州桥梁发展史及各桥特点”;第二阶段主题为“形状、结构与桥”,主要活动方式是搭建“胡萝卜高塔”,知识与技能目标为“了解形狀与结构的初步知识,在探究体验中习得‘胡萝卜高塔搭建技能”;第三阶段主题为“桥模型”,主要活动方式为设计和制作桥模型,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应用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探索桥模型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方法”。下面笔者以“胡萝卜高塔”搭建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创意科技课程中培育学生的灵气。
一、“胡萝卜高塔”搭建课程的由来及学习目标定位
“胡萝卜高塔”搭建是“桥文化”系列课程第二阶段主题“形状、结构与桥”中的主要教学活动,从科学课程的角度来讲,这其实就是一个搭支架的探究体验活动。该活动教学在课程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在前一课已经学习了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本课便是运用该知识去动手操作、探究体验,尝试搭建一座较为稳固的高塔(即支架结构),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渗透浅显的结构力学知识,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研究形状与承受力、结构与稳固性的关系,为下一步设计与制作桥模型打下实践基础。
从我校灵气课程的角度来讲,创意科技课程倡导通过课程活动拓展学生探究的空间,将探究活动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教室引向家庭,由学校引向社会。选择高塔的搭建材料,是笔者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颇费周折的一件事:最初尝试用筷子搭支架,后来觉得筷子太长且不易切割,只好作废;然后考虑用吸管和皮筋,然而中空的吸管因为被皮筋捆扎极易导致结构变形,且结节处极易滑脱,于是笔者将皮筋换成细棉线……一次次更换材料,直至最后找到胡萝卜和尖头牙签,这两种材料不仅有利于搭建活动的顺利实施,而且更有利于体现课程的创意特质和学生的灵气:比如胡萝卜块的裁切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高塔的搭建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等。
二、课程实施过程
我国著名科学启蒙教育专家刘默耕先生在阐述“科学是什么”的时候指出:科学不仅仅是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成果,还是探索自然的程序和经历;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既要有“金子”(科学知识),也要学“点石成金”(科学能力)的本领,两者缺一不可。为了培养学生“点石成金”的本领,笔者在本课教学中设计了“实例导入,复习旧知→示范引路,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培育灵气→小组交流,理性反思→总结提升,技能延伸”五个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引入科学探究的状态,让学生自然习得科学探究的方法。
(一)实例导入,复习旧知
本环节意在借助学生生活中的直接经验,通过课件呈现生活中的高塔图片(含输电铁塔、埃菲尔铁塔、通讯铁塔三图,略),引导学生结合实例巩固旧知,准确把握形状与承受力关系的科学知识。学生在上一课的实验教学中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因而分析起来头头是道,比如关于高塔受力分析就提到了风力、自身重力、雷击等受力,针对形状与结构稳固性所能够想到的知识有三角形结构、上轻下重、上小下大等。于是教师设疑揭题:你们见过用胡萝卜造的高塔吗?今天,我们就来用胡萝卜造一座高塔!
(二)示范引路,任务驱动
在以往的科学课上,学生从未使用过胡萝卜这种材料开展探究活动,教师的设疑顺利达成了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作用,但同时也让学生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为了帮助学生消除心中疑惑,教师先做示范,搭建了两座胡萝卜高塔(如图2),然后让学生进行评价。
生1:原来胡萝卜是这样用的啊。
生2:老师,你搭的塔上有一根牙签插得很歪。(师调正)
生3:老师,你搭的胡萝卜不够平(胡萝卜块不在同一个平面上),很难搭高哦。
生4:老师,这两座塔不一样,一座是三棱柱,一座是四棱柱。
……
让学生以教师所搭高塔为例展开形状、结构与受力分析,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接下来的自主合作设计和搭建奠定基础,可以让学生搭建出更加符合要求的高大、结实、稳固的高塔。交流结束,笔者出示了小组搭建活动的具体要求(见图3)。
[活动名称:搭建“胡萝卜高塔”
使用材料:胡萝卜1—2根,可以切成任意大小和形状;牙签150根(使用时不可折断)
活动要求:1.以四人小组形式开展活动,自行设计高塔框架结构,自主分工合作完成搭建任务,将胡萝卜高塔搭得又高又稳;2.制作完成后,由各组2号学生将作品放到相应展示区;3.时间为15分钟
评比办法:以积分形式计算成绩,分数等级分别为7、5、4、2、1评价三维度:1.搭建的胡萝卜高塔垂直高度越高,分数越高;
2.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以使用材料少者获胜;3.高塔作品离手后无法直立、站稳的宣告失败,不计分 ]
(三)合作探究,培育灵气
学生接到任务后,以小组为单位依次展开讨论、设计与合作搭建活动。笔者在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时,密切关注各组出现的各种情况,及时组织交流、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注重团队合作和互帮互学,在思维碰撞中激发创新思维的火花,搭建出更多符合要求的胡萝卜高塔。
笔者在巡视时发现,第一小组的搭建活动遇到了巨大的困难——
生:(焦急地)老师,我们搭的这个高塔越来越歪了,再往上搭估计要塌了,怎么办啊?
师:你们是不是忘记了之前学过的加强支架稳固性的方法?
生:没忘啊。可是牙签太短了,加不了斜杠,我们试过……
笔者现场演示如何用1块胡萝卜和2根牙签制作斜杠(图略),点到为止。这其实就是一个思维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学生有待教师点拨。
下面这个组问题较大,已经插到第四层了,笔者才发现他们组的牙签没有插牢。学生听到老师的提醒后立即动手去改进,因操作不当导致整个胡萝卜高塔瞬间倒塌。趁他们重新搭建的时候,笔者提醒该组要把底座搭稳固,才能搭建更高的塔。
再下面这个组底座搭得不够稳,在笔者提醒后,学生采用了加料的方法:延伸模型底部面积,使底座更稳固。
在分组搭建活动中,学生除了关注本组的手头工作,还不忘“偷学”其他组的搭建“秘笈”,或者评鉴各组搭建中的“问题”。
生:我发现肖肖他们组的胡萝卜块切成了圆柱形。
肖肖:老师说是用胡萝卜块,又没有规定是什么样子的块!你们也可以试试啊。
生:老师,胡萝卜块可以切成三角形吗?
师:可以啊。要求里只规定了材料,没有限制形状哦。对了,在刚才的操作中,有几个小组出现了搭建问题,谁能给他们提供帮助?
生:我!我们组直接把胡萝卜切成几个小圆柱,用来搭建高塔的底座,粗粗的胡萝卜块又重又稳,非常容易往上搭。
……
15分钟后,12个小组全部完成了搭建,并将本组的作品送到了展示台,按照搭建的形状进行了分区布置。其中三棱柱形状的有2个,四棱柱有8个,梯形底座加四棱柱的有2个。有的组把胡萝卜切成4个圆柱形作为底座的四个“脚”,然后再裁切小一些的胡萝卜块搭建“高塔”的上部;有的将胡萝卜块裁切成了大小不一的3种型号,从大到小依次往上搭建;有的小组裁切的胡萝卜块大小相同,却选用了梯形底座;有的组在搭建过程中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不断修改原定设计……
(四)小组交流,理性反思
本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从高塔知识、合作意识、制作方法等方面对“胡萝卜高塔”搭建活动进行总结、反思、评价,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师:(指着展台上最高的3件作品)在这三件作品里,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多数搭的是一般的四棱柱,而小劉他们组搭的是T型台加四棱柱,所以比我们的高塔要稳,而且高。
生:(小刘组)我们组原来不是这样设计的,当搭到高一点的时候我们发现塔已经“站”不稳了,于是就把塔的底部往外扩大了。
生:郑杰他们组的胡萝卜块切得最好,最底下的萝卜块最大,到中间了就换小一点的。
师:(指着冠军作品)也就是说,你发现了冠军组的胡萝卜块有大、中、小三种型号,而且是越往下越大,对吗?(生齐齐点头)那么,冠军组的搭建方式,符合我们前面提到的哪一种说法?
生:(齐答)上轻下重,上小下大。
师:冠军组获胜除了刚刚提到的合理使用大、中、小型号的胡萝卜块分层搭建以外,还有一些合作经验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生:(冠军组介绍经验)我们组有一个人专门负责切胡萝卜,我和小廖负责搭上面部分,另外一个同学搭底座,然后再把两部分拼接起来。
生:我们组在高塔顶部采用了一根牙签加一块胡萝卜的方法做了个“天线宝宝”,所以我们就在高度上占了优势。
……
学生自由交流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倾听,鼓励弱者、激励强者,适当调控学生情绪,提醒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经验,从中学会发现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意制作能力。
(五)总结提升,技能延伸
本环节重点是基于本课主题总结课堂得失,让学生从课堂到生活,对下一环节实践探索做思维拓展,以便形成一条有机联系、自然衔接的“活动链”,逐渐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用学到的科学道理去改善生活品质,尝试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课中,笔者简单总结了学生在本课搭建活动中的得失(过程略),并提出了下一课的活动目标——桥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告诉学生桥梁的建设同样使用了改变物体形状和搭支架、建高塔的原理,因而它是本课活动的技能延伸。
本课把“立足于做、着重于思、着眼于疑、着力于放”四个教学策略融入五个教学环节当中,组织学生展开有趣的课堂实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潜能,从而真正落实了我校在创意科技课程中培育学生灵气的课程目标。
(责编 白聪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