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存杰
戏曲档案作为戏曲艺术的见证与保存,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遗失,会影响对戏曲艺术发展轨迹的宏观把握、也不利于戏曲艺术发展历史的梳理和研究,对戏曲传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稀有剧种大平调是流布于“冀豫鲁苏皖”五省交汇的梆子声腔剧种。学界对大平调研究,在资料、历史、志书、理论研究、评论等方面都有所创获,出现了不少著作和论文。但从大平调传承保护角度而言,由于该剧种多省流布,资料分散的特点,在剧种档案管理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亟需深入探讨并加以研究。本文,就大平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谈一些看法,以求对多省流布剧种档案管理及传承发展有益。
一、大平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机构及人员缺失
大平调现有剧团都为县级剧团,所在的县级政府主管部门,为了整理戏曲志、文化志等工作,曾做过相应的调查和整理,也促使大平调艺术团体做出相应的资料整理,但缺乏将相关档案整理卷宗、归档,并整体移交。如今,大平调所在区域的县文化局、档案局等单位都没有系统整理的大平调档案。滑县、浚县、延津、内黄、濮阳、菏泽、东明、成武等国有大平调剧团,因改制都已成为非遗保护单位,都存在着该剧种档案缺乏统一管理的尴尬局面。近年来,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许多非遗单位缺乏档案室机构和专业的档案室管理人员,部分档案存放在单位负责人办公室,面积有限,整理内容较多侧重于剧本、照片等。
(二)大平调档案界定范围狭隘
目前,以纸质文字为主的大平调档案,多以剧本为主,此外有乐谱、曲谱。从整理单位来看,多以剧团为主,也有部分老艺人、戏迷整理收藏,往往忽略以戏校为主体单位的档案整理,对大平调戏校生成的档案理应纳入大平调档案范围,对当下戏校为主体的档案抓紧搜集和抢救。此外,还应将大平调流布区域相关衙门档案中与大平调相关的戏曲史料,纳入大平调档案范围。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中国戏曲志》(河南卷)记载,大梆戏班社与衙门把控有一定的关联。 班社矛盾引起诉讼,在衙门档案中也应或多或少存在,这是剧种史的一部分,理应加以整理,纳入大平调档案范围。具有剧种史意义的大平调电影,已被人忽略,应多方搜集,弥补大平调档案整理的不足。
(三)管理方式陈旧
大平调档案多为纸质、图片档案,被一些单位或是戏迷收藏。国家非遗单位即使有人力、物力介入戏曲档案管理,但管理方式明显陈旧,还局限于旧有的装柜存放等方式。缺乏基本的电脑操作知识,难以做好电子网络戏曲档案的有效管理。对纸质化的档案进行扫描等数字化管理,还缺乏足够的认知。
(四)档案管理交流停滞
大平调是多省流布剧种,从目前来看,集中在冀南、豫北、鲁西交汇地区。由于涉及多个省份,戏曲档案较为分散。被戏迷收藏的,因信息不畅,往往缺乏交流互动,出现对某一时期戏曲档案认识的割裂。各省之间的艺术团体管理的戏曲档案,因缺乏相应的交流机制,或没有协会的推动及展示的平台,对大平调档案管理与研究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二、大平调档案管理应对对策
(一)加强引导,健全戏曲档案管理机构
针对大平调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缺失现状,建议国家文化管理部门、档案部门,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筹建大平调档案馆。在非遗政策上,相关部分应加强引导,落实经费,促使每一个大平调非遗保护单位和有条件的民间艺术团体成立戏曲档案室,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出台相应的戏曲档案室工作细则,并定期对专业人才进行培训、考核。努力在大平调界形成人人参与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为剧种史志整理与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理论引领,有效拓展大平调档案整理范围
针对大平调档案界定范围狭隘问题,应加强理论引领,有效拓展大平调档案整理范围。当然,拓展大平调档案整理范围,也应该防止泛档案化,什么都收集,难以分类,也影响归卷整理与查阅。笔者借鉴其他剧种档案整理经验,结合大平调发展历史及现状,提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拓展档案搜集:
(1)大平调戏校档案有条件的剧团和窝班开设大平调戏校,以前多以口传心授为主,留下的档案资料很少,对目前在世、且曾有过教学经历的的老艺人进行采访,抓紧抢救大平调教育教学为主的档案材料。包括音乐教程、身段教程、教学经验与教学总结、招生文件与合同、以及与教学相关的文献资料,如表演录音、录像,学员考核等。
(2)老艺人口述档案戏曲是一门口传心授的表演艺术,具有“口述”的显著特征 。大平调档案整理,理应兼顾多省在世老艺人的口述资料整理。旧时代,多数演员艺人文化程度不高,传艺靠口传心授,鲜有文字或其他媒质留存。建国后,大平调演员地位得以提高,在从艺经历和表演体会方面,或多或少留下比较散乱的口述性的资料,这些具有剧种口述史性质的资料,应成为大平调档案管理的一部反。有条件的单位,应对这些档案电实施电脑信息化管理。
(3)剧种名人档案大平调三路流派 ,在历史上都曾出现较有影响的名家,如西路平张发旺、李德平、陈光照等,东路平翟德贵、王春林等,河东平有申德高、郭盛高、何西良等,这些著名艺术家的档案,都可按照剧种名人档案类别进行整理。具体内容包括:包括著名戏曲人物日记、传记、履历表、荣誉证书、奖章、锦旗、中国戏曲艺术报告、演出活动记录、社会活动记录、专著等文字及声像材料。
(4)各级文化部门为大平调向国家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材料,如申报项目报告书、辅助材料、录像片、照片等。理应及时整理归档。
其他方面,剧团进京演出的相关档案,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申报的档案、纪念册、演出剧目的说明书、评论报道等,演出期间产生的评论文章、新闻报道等。以代表性剧目为专题的档案,包括剧本、剧目评论、专题研讨会形成的材料等,均可纳入整理范围。大平调锣鼓经,可以音乐为专题,对相关乐谱、曲谱,特别是大平调独有的大开台、小开台,花开戏音乐、锣鼓经进行整理,有条件的可专门寻找老艺人集体录制,其档案价值不言而喻。
(三)借力網络技术,创新管理方式
当今,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档案管理如何在网络背景下,创新管理模式,适应时代要求,发挥网络对戏曲档案的创新管理优势,是大平调档案管理应该思考的重要内容。大平调界在网络上的宣传,多依赖于百度、搜狗等大型网站,此外,有一些戏迷自建的微博、今日头条等。国家非遗单位(县级剧团)自建档案网站的例子,在全国还比较罕见。建议政府建构多省流布剧种戏曲档案资源体系,通过加强对国家非遗单位戏曲保护工作的引导,完善戏曲艺术档案体系的建构,建构戏曲档案数据库,方便传输、储存和查询,实现不同区域大平调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四)加强互动,构建大平调交流机制
大平调流派多,流布区域广泛,河北南部魏县与豫北濮阳两地戏班多有人员互动,山东菏泽与河南滑县、延津也艺人的流动。仅就豫北一带的剧团,老艺人的艺术交流更是多举不胜举。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平调流布区域各县撰写戏曲志,由于缺乏大平调档案专题档案的整理,存在着各抒其表,互不关联的问题。三省之间的戏曲志,针对大平调剧种史形成、音乐特色、艺人流动等问题表述,存在的差异会更多些。这都为大平调传承和研究带来一定的不足。新形势下,应倡导打破行政区域界线,以档案整理为中心,构建大平调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通过档案业务培训,联合展演,学术研讨、戏校业务交流等形式,完善档案业务管理,提高档案业务质量,并以此促进大平调业界的深入合作,以求解决大平调传承中单一地域行当不全,文献不足等问题。
综上,只有加强大平调档案管理,客观看待大平调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可行性办法,才能不断提升大平调档案管理水平,相信在政府、国家非遗单位和戏迷档案收藏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平调档案管理工作一定迈上新的台阶,并为其他多省流布区域剧种档案管理提供新的借鉴。
注: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文化传承背景下河南高校戏曲鉴赏教学探究”(2019-ZZJH-154)、南阳师范学院STP项目“河南高校‘戏曲鉴赏活动研究”(STP201701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