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关娣 潘爱秀 徐宏涛
[摘要] 目的 观察对胃癌术后患者采取耳穴贴压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行胃癌手术患者175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7)和观察组(n=88)。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耳穴贴压干预,探讨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58.23±13.25)h、肛门排气时间(75.23±15.23)h、首次排便时间(92.63±5.12)h、住院时间(10.28±0.42)d,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28±12.86)h、(88.22±13.09)h、(95.63±7.08)h、(12.23±0.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术后3 d,观察组的VIP含量为(234.82±20.63)pg/mL,对照组的VIP含量为(213.28±23.82)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胃癌手术患者采取耳穴贴压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降低腹胀等不良症状的发生,加快康复速度,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 胃肠功能;耳穴贴压;胃癌手术
[中图分类号] R24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33-0153-04
目前,临床消化道恶性肿瘤胃癌十分常见,其占据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临床对其主要采取外科手术进行治疗[1]。在手术治疗期间,因为解剖关系变化、麻醉、创伤等因素导致部分神经支配受阻、水电解质失衡和胃肠神经激素调节失衡,抑制胃肠蠕动功能,抑制时间越长则引发的并发症越多,同时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2]。为此,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75例行胃癌手术患者,对其采取普通护理和耳穴贴压法,探讨其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5例胃癌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7)和观察组(n=88)。对照组男50例,女37例,年龄33~77岁,平均(52.11±3.26)岁;其中胃窦癌13例,贲门癌15例,贲门胃体癌18例,行全胃切除+ 空肠空肠侧侧吻合+食管空肠吻合15例,食管残胃端端吻合8例,行毕式吻合术9例,姑息性胃空肠吻合9例;而观察组男49例,女39例,年龄34~79岁,平均(52.86±3.52)岁;其中胃窦癌14例,贲门癌10例,贲门胃体癌23例,行全胃切除+空肠空肠侧侧吻合+食管空肠吻合15例,食管残胃端端吻合9例,行毕式吻合术10例,姑息性胃空肠吻合7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诊断标准 行胃癌术后胃肠功能障碍诊断标准[3]: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排气状况恢复,将鼻饲管去除后,可进食半流食或流食,并呈现出呕吐、恶心和腹胀等潴留和胃排空不利表现,另外,肠蠕动未恢复时间在1个星期以上;行电子胃镜检查提示,流出道无机械性梗阻,吻合口正常,但存在胃排空异常而引发的食物潴留。
1.1.2 入组标准[4] 患者均签署知情研究协议书;符合行胃癌手术的标准;具有一定文字、语言接受能力;无显著水电解质失衡和酸碱紊乱状况;未使用吗啡、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影响胃平滑肌功能的药物;本次研究同医学伦理学内的规定相符,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
1.1.3排除标准[5] 合并心、肝、腎等器官严重病症或并发内分泌疾病、严重贫血、活动性结核者;语言、意识、认知功能障碍者;存在心理、精神方面疾病者;使用吗啡、阿托品、山莨菪碱等影响胃平滑肌功能的药物;严重感染或合并未控制的活动性脑转移者、未控制的其他恶性肿瘤者;并发其他病变所引起的呕吐、恶心者;无法全程参与本课题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指导术后的禁食、抗感染和静脉补液等,指导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不可服用任何加快胃肠动力的药物。而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干预基础上,采取耳穴贴压法,详细内容如下。
1.2.1 取穴 严格依照4种选穴原则,包含有关部位选取穴位、西医学原理选穴、中医辨证选穴、临床证实选穴。主要取交感穴、神门穴、皮质下穴、大肠穴、小肠穴、脾穴和胃穴。
1.2.2 操作步骤 予以患者全身麻醉处理,待其麻醉清醒后实施耳穴埋针,对准耳穴,首先采用75%酒精对患者常规消毒处理,并采用0.5 cm的胶布在两侧耳穴位置固定王不留行籽,用食指和拇指对耳穴进行按压,以从轻到重的手法按压,直至出现热、疼、胀、麻、酸等感觉为止,同时告知患者详细的按压方式和操作流程。每个穴位按压30~60 s,间隔6 h后再按压,严格按照上述步骤操作。手术后4 d对另一侧实施耳穴贴压,与以上操作一致。进行为期1周的干预,若1周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明显恢复,则停止继续干预,考虑其他因素导致的胃肠道功能异常,如早期炎性肠梗阻等,应予以有效干预措施,并将其排除。
1.3观察指标
1.3.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状况 主要包括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记录其详细内容。
1.3.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包括恶心、呕吐和腹胀等。
1.3.3实验室指标 血浆血管活性肠肽(简称VIP),检测患者手术前1 d、术后3 d的VIP含量;叮嘱患者在检查前1 d晚餐后禁止饮水、饮食,次日清晨7点,对其进行空腹静脉血采集,取5 mL,将其置于干燥抗凝试管中,测定方式为放射免疫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状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58.23±13.25)h、肛门排气时间(75.23±15.23)h、首次排便时间(92.63±5.12)h、住院时间(10.28±0.42)d,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28±12.86)h、(88.22±13.09)h、(95.63±7.08)h、(12.23±0.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术后3 d的VIP含量比较
观察组的VIP含量为(234.82±20.63)pg/mL,对照组的VIP含量为(213.28±23.82)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胃癌比较常见,其占据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对其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麻醉、创伤、解剖关系变化等因素,致使胃肠神经激素调节失衡、部分神经支配受阻、水电解质失衡,使得胃肠蠕动功能收到抑制,长时间如此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进而影响患者的后期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6-8]。行胃癌手术后患者极易发生胃肠道功能异常,其主要由于胃癌手术损伤患者的胃肠道,致使胃气受损、中气损伤,而身躯内脏、耳廓和神经系统具有紧密的对应关系,对耳廓上端部位进行刺激,可经过神经系统在对应身体内脏上起作用[9-11]。根据其发病机制实施耳穴贴压法,可有效改善预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存活质量。耳穴贴压法又称为耳穴埋籽法,是指采用谷类、药籽和药丸等放置在胶布上,贴在穴位上,采用刺激耳穴和手部按压方式进一步达到治疗目标[12-15]。其操作便捷、治疗方式独特、安全、有效,现阶段受到临床医学的高度关注[16]。以往临床主要采取胃肠减压、禁止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肠外营养支持和促进胃肠蠕动等治疗方式,也联合针灸或中医方式,取得了一定效果。中医将胃肠功能障碍归于“腹胀、痞满”范畴,其主要发病于胃部。治疗关键是对脾胃功能进行调节,消滞理气、降胃升脾,消痞除积[17-18]。
由本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为(58.23±13.25)h、肛门排气时间为(75.23±15.23)h、首次排便时间为(92.63±5.12)h、住院时间为(10.28±0.42)d,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7.28±12.86)h、(88.22±13.09)h、(95.63±7.08)h和(12.23±0.9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胃部血管具有复杂的解剖结构、淋巴结清扫面积大以及重建消化道结构难度大,使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难度增加,延长了手术时间,但是腹腔镜手术存在一定优点,手术操作更加细致,且出血量较少。根治肿瘤的因素主要是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手术操作面积。经过手术后,予以耳穴贴压干预。取得了明显成效,显著高于普通护理措施,有效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等,改善预后,提升患者存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耳穴贴压干预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经过对患者进行按摩护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帮助其转移注意力,使其拥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和护理,加快肠蠕动,改善胃肠功能,提升预后成效,加快康复速度。观察组的VIP含量为(234.82±20.63)pg/mL,对照组的VIP含量为(213.28±23.82)p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耳穴贴压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浆血管活性肠肽含量,干预效果明显,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19]。耳穴贴压法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传导进行调节,改善机体的内脏器官功能,其中交感和内分泌可对自主神经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加快内脏平滑肌收缩,消除腹泻、胃脘胀满、嗳气等临床症状;取大肠穴、小肠穴、脾穴和胃穴等对应穴位,可有效起到降逆止呕的效果,主要治疗腹泻、呕吐、腹胀、恶心等症状,有效加快肠蠕动;另外,皮质下抑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具有安神、镇痛、镇静的效果。以上穴位联合可有效起到肠腑通畅、脾升胃降、安和脏腑、调节神经的效果[20]。
綜上,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耳穴贴压措施,有效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腹胀、恶心等发生率,充分彰显中医药的优点,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亮, 徐港. 穴位注射联合耳穴贴压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1):128-131.
[2] 张晓勇.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临床研究,2015,23(6):176-177.
[3] 陈秋艳,林静. 穴位注射配合电针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6,14(22):2341-2342.
[4] 黄为君,段培蓓,王晓庆,等. 耳穴贴压对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14, 14(11):827-829.
[5] 赵冰. 护理干预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193-194.
[6] 孙龙,李菊云,段培蓓,等. 不同时间点耳穴贴压对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44-847.
[7] 陈毓雯,徐静,杨丽华. 耳穴贴压结合时间疗法干预胃癌疼痛的效果评价[J]. 护理研究,2017,31(4):471-473.
[8] 运丽. 护理干预在腹部手术术后胃瘫综合征中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6(1):154-155.
[9] 韩杰,薛玉龙.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J]. 河南医学研究, 2017,26(6):999-1001.
[10] 李坤,赵丽君,曹廷宝,等.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策略[J]. 现代肿瘤医学,2016,24(6):927-929.
[11] 高明月,徐晓丽,杨冬冬,等. 延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对胃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2017,30(3):417-419.
[12] 陈秋艳,林静. 穴位注射配合电针在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 全科护理,2016,14(22):2341-2342.
[13] 馮锋. 胃癌根治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J].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17,39(2):92-93.
[14] 张伟.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 9(34):91-92.
[15] 牛刚,龚瑜,厉冰,等.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7(11):40-41.
[16] 王兴军. 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14例临床分析[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6,22(2):79-80.
[17] 陈娟,刘欢欢. 腹腔镜胃癌手术患者行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2):370-372.
[18] 孙龙,段培蓓,黄为君,等. 耳穴贴压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 22(5):239-241.
[19] 魏秀文,黎笑媚,黄海燕,等. 早期活动干预联合耳穴贴压在预防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6):73-75.
[20] 张晓琴,段培蓓,王晓庆. 耳穴贴压结合子午流注时辰疗法对胃癌术后疼痛的影响[J]. 中医学报,2016,31(4):482-485.
(收稿日期:201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