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途径

2018-02-26 13:13赖佳慧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本土文化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赖佳慧

【摘要】本文论述本土文化融入美术课堂的途径,认为可以柳州本土文化为美术课堂的教育素材,教学内容依托本土文化资源,引导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尊重和热爱本土文化,产生对本土文化的“根”和“源”的认同感。

【关键词】本土文化 美术课堂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140-03

当前,很多青少年崇尚欧美文化、日韩文化,鲜有人问津传统文化的“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栖息地,那么美术教师应该怎样在美术课堂中增加本土文化的特色?又应该如何实践教学活动呢?

一、初步理解,把握本土文化的内涵

本土文化并非仅仅指传统文化,它是对各种文化经过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包括宗教、风土民情、众生群像等。本文中的“本土文化”主要是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的自然生态风景及民族特色资源”。

柳州有着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其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若能融入进美术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因此,教师应以美术核心素养为取向,充分利用柳州的自然资源和民族风情特色,扩展学生生活和学习的空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还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设计合理,布置層次分明的绘画任务

教师在深入考察本土文化的基础上,需要选取贴近学生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的内容,并设计丰富有趣、层次分明的教学实践活动。笔者认为,设计的美术任务应满足以下两点原则。

(一)内容的生活性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教师在确定美术教学目标后,应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是学生在生活中听过、见过、做过的事情。这样,教师才能根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实践活动与本土文化两者结合在一起,巧妙地穿插于美术课堂中,并紧扣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走进春天》一课为例,在第一阶段的课堂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用色彩和线条绘画春天景色的技巧。于是,笔者鼓励学生带着笔和画纸,走进学生熟悉的春天中,让他们设身处地去感受除了“绿”之外的春色。正值四月,紫荆花开,开春满城,粉色的花朵遍布柳州的大街小巷。以“紫荆花”为媒介,以《走进春天》课题为契机,教师放手让学生去观察紫荆花盛开的公园、街道,感受别具韵味的春色,让学生将最美的色彩记在脑海中,呈现于画纸上。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实地观察后,敢于大胆尝试不同的绘画方式,刻画出了一个个春天的浪漫故事,呈现出一幅幅春意盎然的柳州画卷,展现出一张张优美的柳州景色。

(二)难度的层次性

选取的内容有难易程度的变化,呈现阶梯式的递进认知难度,教师要让学生在美术课上“易于学”“乐于学”。对美术兴趣不浓的学生,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和作业要求应简洁,易于操作与实践。对美术兴趣浓厚的学生,教师所设计的内容和作业的难度应有所增加,让学生有思考和创作的空间。

还以《走进春天》一课为例,本课要求学生用色彩表现春天的特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星级制”的方式,设置了难度系数不同的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一颗星难度)、★★(两颗星难度)、★★★(三颗星难度)的作业,一颗星难度的作业要求学生用色彩描绘一幅春景图;两颗星难度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表现春天色彩的基础上,增加适当的绘画线条展现柳州的春景;三颗星难度的作业要求学生自主选择一种绘画方式,并运用恰当的色彩和线条描绘柳州的春天。

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难度的美术作业,此举既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兴趣,又兼顾了学生美术绘画能力有差异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课堂上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到美术课堂的乐趣。

三、利用资源,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

(一)课前预习,诱发好奇心

融入本土文化资源的美术课堂,需要教师在课前充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并认真筛选素材,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学环节。另外,也需要学生在课前认真预习。只有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学习、相互影响,才有利于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才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以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家乡的桥和塔》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这样提出问题:“都说柳州是一座‘桥梁博物馆,那么代表柳州标志的桥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问题中的材料。熟悉电脑操作的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位于三江县境内的程阳风雨桥,颇具规模,且造型美观。桥上有一条长廊式走道,供人憩息。每个青石桥墩上,有一座侗族风格的楼亭,中间的屋面是六角形攒尖顶,两旁的屋面是四角攒尖顶,戟脊端部都如弯月翘起。而乐于读书的学生通过翻阅书籍及报纸了解到——位于东门城楼旁的文惠桥,其名字来源于柳州刺史柳宗元的谥号“文惠”,该桥共有四个桥墩,三个桥拱,从桥的一端放眼望去,在蓝天碧水之间,桥拱宛若三道彩虹,被誉为是“柳州最美的桥”。随着城市的发展,在2010年,柳州市政府增设其姊妹拱桥型——文慧桥,该桥的建成,实现双向行使车辆,缓解了市中心的交通拥挤状况。每到晚上,在灯光照射下,柳江河被映红了,桥的两端被照亮了,瑰丽多彩的景色让人流连忘返……学生不禁赞叹:咱们的家乡不仅有具民族特征的侗族风雨桥,也有气势磅礴的跨江大桥。这一座座桥,让学生感受到古建筑精湛的艺术,也体会到了现代高超的建筑技术。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激发了积极探索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增强了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让民族自豪感的种子在他们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二)联系生活,发散思维

“艺术源于生活”。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堂应该让学生将实际生活与美术课堂串联在一起,从而扩宽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创作出带有本土特色的作品。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植物》这课时,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校园里有哪些植物呢?”学生回答:“大榕树、木棉、蔷薇、丁香……”教师继续提问:“谁能说说,大榕树的外形特征呢?”学生回答:“强壮有力的树干,像胡子一样的气根垂吊在粗大的树干上。”教师接着说:“誰能画一画榕树?”于是,一位学生在黑板上画出一棵榕树。教师认真看了画作后评价道:“这位同学画得很细致,你心中的榕树也是这样吗?大家把思维发散一些,想想生活中在哪里也见过榕树呢?”这样的问题,把学生带入一个发散思考的空间中。学生回答出城市道路两旁,大龙潭公园、柳江河畔等答案,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说的很好,这些地方除了有榕树,还种植了哪些植物呢?”……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描述树枝的造型,树叶的形状和生长的高度等,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将脑海中植物的外形,绘制在图画本上。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初步激发了学生发散思维后,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突破思维定式,创新美术作业的完成形式。

笔者曾布置这样一项作业:亲子周末踏青一日游。顾名思义,即让家长带着学生一日游。作业要求学生自主观察,培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景物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游览了柳州市区的公园,如“百里柳江”、生态公园等。学生用拍照留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并在课堂上向同学展示照片,分享照片中的故事。在分享气氛热闹的课堂上,教师不失时机地提问:“这些植物如何体现柳州的地域特点呢?”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有的学生回答:“将榕树画在柳宗元的塑像旁,对比差异,反衬出塑像的宏伟气势。”有的学生回答:“将柳树画在文慧桥的桥底,柳江河畔旁,依桥靠水,描绘柳江如诗如画。”还有的学生回答:“将蔷薇花群放在柳候公园的门匾下方,真实写照出柳侯公园的美不胜收。”

学生通过课堂的认知回忆,唤醒发散思维。开展户外亲子活动,扩展发散思维。从最初的学会观察、共同探究植物结构,到联系生活,发现美景,融入本地特色的建筑群风貌,将本土因素融合进美术教学课堂,既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宽了学生视野,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一幅幅具有浓郁特色且带有本土文化烙印的课堂美术作品。

(三)教学实践,层次划分明晰

在本土文化的美术课堂中,要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设计出多层次的教学内容和难易不同的作业,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感受到艺术创作的魅力。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诗情画意》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什么样的风景可以称为“诗情画意”呢?”学生的答案可谓非常丰富,有的说:“小桥流水,烟雨朦胧的江南。”有的说:“春暖花开,百花争艳的云南。”还有的说:“湖光山色、依山傍水,咱们美丽的家乡柳州。”教师继续提问:“那谁能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美丽景色呢?”此时的学生,迟迟不肯动笔。这时候,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水平的差异,在作业要求的难易程度上划分层次。一类适用于美术能力较好,兴趣浓厚的学生,对他们可适当提高作业要求;一类适用于大多数水平一般的学生,保证他们能够顺利完成作业;还有一类则适用于班里绘画能力相对较弱,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针对大部分学生,笔者将“画一画心中最美的景色”改成“拍一拍生活中最美的景色”的作业,对于有能力学生,则提出更高的作业要求“将自己拍摄的照片画出来”。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作业练习中,在作品展示环节,所有的同学都将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同学看,同学的作品有百里柳江,历史悠久的东门城楼,檐牙高啄的文庙等,而能力较强的学生用水粉材料描绘出一幅幅具诗情画意的风景画。在众多的作品中,有一位学生用相机拍摄实景,并且用水粉临摹自己拍摄的照片,该学生用了整整5天的时间,绘出晨雾笼罩上柳江百里画廊的景色,轻快跳跃的色彩表现出光影在宽阔的河面上反射的生动景色。

在这次美术课堂作品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难度、层次不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能消除大多数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鼓励学生从身边的景物入手,动手拍摄自己熟悉的景色,这样有助于切实感受本土风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民族文化意识,创造出更具“诗情画意”的美术佳作。

美术课堂与本土文化相结合,即是对本土传统文化的沉淀,也是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熟悉的家乡环境中寻找美,在取材中欣赏美,在绘画中创造美,利用基本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产生热爱家乡,认同家乡文化的“根”与“源”,找到本土文化与时代脉搏的交融点,培养民族自豪感。

(责编 周伟琳)

猜你喜欢
本土文化美术课堂教学实践
如何利用本土文化资源提升语文综合课的教学效果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反观中国电影本土化精神中的人性本真
活用教材,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