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开展协同学习

2018-02-26 13:13姚冬兰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参与

姚冬兰

【摘要】本文以《办一张自己的报纸》为例,论述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开展协同学习的策略,建议教师从设计开放的协同学习任务,组织积极的协同学习活动,提供适时的协同学习指导和物化细致的协同学习成果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关键词】协同学习 社会参与 聚焦思辨 履行契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1A-0137-02

协同学习是为培育学生责任担当而设计的相互合作、彼此激励、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活动。品德课堂中的协同学习让学生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中,主动开展学习项目的规划、运作和创新,更利于学生发现自我,修炼自我,完善自我。笔者以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办一张自己的报纸》一课教学为例,探讨品德课堂教学中协同学习的活动设计。

一、课前调查,设计开放的协同学习任务

“社会参与”在工具书中的解释是:关于受众权利的一种理论,又称参与权。品德课堂的社会参与主张学习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的活动。

在上课之前,为了解报纸的种类,教师要设计开放式的协同学习任务——课前调查,让学生或四人一组,或六人一组,利用网络进行搜索,记录报纸的名称,并开展问卷调查活动,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常看的报纸、最喜欢的栏目、喜欢的原因、读报时间、读报地点等。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与家人和朋友一起了解报纸在满足大家不同需求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从而明确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与报纸的接触程度,感受报纸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设计这样真实的课前问卷调查任务,并在课堂导入环节让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调查成果进行评价,意味着学生以社会成员的身份去适应真实的对话与交流,在活动中培养道德判断能力。

此外,教师可组织学生走进报社,开展实地考察或采访活动,这也是学生进行社会参与的一个“支架”,学生深入地参与到办报实践中,对于办一份报纸的感知认识不再是通过一个简单的视频(机械化的程序再现)接受单向灌输,而是浸润于情境之中,有了鲜活的看、听、问、记的具体化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走向真正的文化适应。

网络搜索、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实地考察这一系列的社会参与活动引领学生建立一种关注生活、认识生活的态度,有利于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走向更好的生活实践。

二、课中竞赛,组织积极的协同学习活动

知识分享是让学生快速投入到学科学习中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可以用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加强团队建设,鼓励学生相互帮助,最后获得团体的荣誉。品德课堂的知识分享,集中体现为用知识竞赛的方式使教材内容“瘦身”,从而使目标指向更清晰,将重点知识的模块转化为“趣味教学的调味剂”。

上课伊始,教师可以设计学生的座位,一般六人为一组,这样有利于学生与本团队(小组)成员的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报纸的种类和读报方法,教师可开展“报纸知识大比拼”的团队(小组)必答与抢答竞赛活动。必答题中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和连线题等丰富题型,涵盖了报纸的种类、读报方式、中外名报等知识。必答题让学生在知识比拼过程中了解报纸的有关知识,学习读报的有效方法,充分感受读报的好处。抢答题则设计将教材第66页的内容在1分钟内读完,并学会捕捉有效信息回答问题,如:“近现代,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第一份外文报纸叫什么?”“1858年,我国自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叫什么?”必答题关注到每个小组,充分给予公平机会,抢答题则凸显小组中个人的机智。

必答题可设置5题,共10分,答错不得分,必答题是每个小组必须完成的任务,学生在团队中可以相互商量,有充分反映组内集体智慧的空间和机会;抢答题一般设置3题,每题5分,答错倒扣5分,抢答题由学生单兵作战,有利于主动、积极地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学生唱主角,在有限的时间中积极记忆,敏锐判断,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刻领会教材知识点,也利于学生团队协同作战精神的提高,这种团队的归属感使学生能直面挑战,获得情感与智力的支持,从而能超越现有的知识与技能水平。

三、补充热点,提供适时的协同学习指导

《批判性课程:学校应该教授哪些知识》一书作者内尔·诺丁斯指出:如果不对日常生活中的这些中心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教育”一词就变得没有意义。他认为任何一种课程设计都应该进行拓展,以便学生能有更丰富更有价值的学习空间。

新媒体时代人们生活发展的步调加快,事物在飞速变化,网上可获取的信息非常丰富,又因为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这对传统报纸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冲击。教师可以将“报纸的生存”这一话题适时补充进课堂:“为什么纸质报读者圈越来越小?”“纸质报最后会走向消亡吗?”“报纸在新媒体时代如何更好地生存?”等。

教学中,为更直观地展示国内外报纸的使用情况,教师可把海量知识和信息以柱状图形式呈现,也把报纸在家庭成员中的使用频率做成饼状图,并引入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十大报纸排行榜……以此启发学生对报纸的思考:纸质与电子阅读的利与弊比较、阅读纸质报的职业比较、报纸发行量与报纸内容的相关程度分析……关于报纸在生活中的阅读等热点问题引发了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学生自选话题,主动找同伴进行讨论。热点问题不仅推动了学生一起学习的欲望,更有助于互教互学,学生在与同伴一起做事情时,他们会相互交流体验,从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教师在课堂巡视过程中予以适当指导,帮助学生明确讨论主题,查看小组合作的组织情况,对小组总结性发言提出适当的建议和意见,引导学生之间开展深入有效的讨论学习。

讨论学习的最后,由每组组长进行总结发言,学生应认识到报纸必须认清自身发展的优势和策略:报纸比网络更值得信赖,报纸价格便宜且携带方便,报纸应该通过打造自身特色来寻求发展空间……在这样真实的现状问题辨析中,学生在讨论中清晰地表述自己的见解,经历着交流想法、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相互尊重、相互妥协、达成结论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

四、课后实践,物化细致的协同学习成果

品德教育要“力求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素材,在生活中实施教育。”教师需要研究现有环境下,可以为学生提供的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活动,寻找出适当的道德行为引领途径。学生在真实的生活背景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步探究有效的实际操作方法,这样才能将教学目标中的知与行坚实地统一起来。

为了办好学生自己的小报,教师可以设计体验办报的活动,岗位设计见表1。

报纸的设计编排需要专业人才,这些岗位的设置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办报需要专业新闻从业人,如会进行策划协调的总负责人,会写作、会美工、会摄影的不同编辑人才,会与伙伴交流沟通、做好编辑服务的全能人才。教师选定各组总编辑,由总编辑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好每组人员的各自分工,然后讨论并选定报纸主题,各编辑人员施展各自的专业才华,用写、画、贴等方式完成小报的各项编辑工作。

这份办报分工表其实就是一份课堂契约,明晰了每一个成员在合约中的责任,也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品质的全能专业新闻人才的一次尝试。学生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同时要采取开放态度与同学合作,全员发挥各自独特的作用。对于学生而言,崗位、目标、责任都很明确,最关键的是与自己的兴趣特长结合起来,使协同学习的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当然,优质的协同学习还需要教师、家长的合理指导和帮助,课堂空间的打造要融合学校、家庭、社会等多种元素,这样的课后实践还应把握组织活动的时机,注意活动过程的调控,重视活动后的反馈评价。

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协同学习的能力,是发展个性、鼓励创新、培育学生责任担当的应然选择。期待着在协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能相互信赖、相互支持、相互接纳、相互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钟启泉.课堂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M.希尔伯曼.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责编 周伟琳)

猜你喜欢
社会参与
山西省S高校社区离退休教师的社会参与研究
近年来民生政策制定社会参与问题研究综述
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实现路径探析
随迁老人心理健康、社会资本现状及其作用研究
随迁老人心理健康、社会资本现状及其作用研究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英国的高校自治与政府调控及启示
网络民粹主义近十年(2007—2016)的研究梳理
赋权增能:成人教育发展新视角
烟台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