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

2018-02-26 13:39牛日明
教师·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猜想数学课堂

牛日明

文章编号:1674-120X(2018)36-0056-01

摘 要:猜想是人们的一种重要思维活动,猜想是发现的先兆,是培养学生发现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创设悬念,让学生有猜想的土壤;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产生猜想的兴趣;感受成功,让学生迷上猜想;注重方法,恰当运用好猜想;关注细节,引导好学生猜想五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猜想;数学课堂;学习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一、创设悬念,让学生有猜想的土壤

创设悬念,就是在新旧知识承接、新知和学生已有体验之间形成一种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想有“疑”可猜。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师提出“三个猜想”、一个疑问:“①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形体的体积有关系?②圆锥的体积和什么样的圆柱体体积有关系?③那圆锥的体积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之间到底存在什么关系?④你认为可通过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想?”通过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猜想和探究新知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比较、尝试、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发现错误、及时更正,既切实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切实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二、亲自实践,激发学生产生猜想的兴趣

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不能给学生“灌输”知识,而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要适时创设猜想环节,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体验、操作和验证的环境,让他们通过自己摆一摆、做一做、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去验证猜想,发现新知。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问学生:“大树横截面、车轮和大小不同的圆片等圆的周长如何测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确定方法,生1:“用线绕圆一周,再量出线的长度。”生2:“把圆片或车轮放在平面或直尺上滚动,量出运动的线段或轨迹的长就是圆的周长。”学生讨论交流后发现不同的圆的周长是不一样的。教师让学生猜想:“那圆的周长和圆的什么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大胆猜想,认真验证,自己动手量、比和算,验证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大胆猜想、严谨验证,培养了直观想象力、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感受成功,让学生迷上猜想

每一个人都希望成功,成功总是能让人感受快乐。学生也一样,适当及时的成功能更好地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中,教师要让每一位学生体验猜想—验证—成功的喜悦,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火花,猜想的闪光点,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即使学生的猜想是错误的,也要多肯定、多表扬,让学生在实践和验证中感受猜想的乐趣,并根据实践和验证改正观点、掌握知识,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在学习中多猜想,从而让学生迷上猜想,运用好猜想。

四、注重方法,恰当运用好猜想

第一,在迁移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即把相同或相似的新旧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合理的知识迁移,让学生通过旧知识猜想、发现和掌握新的知识。 第二,在研究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创设的情境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分析,进行合理的逻辑思考,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恰当又合理的猜想结果。 第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大胆猜想,严谨实践,通过实践验证已有的猜想,在实践中完善和产生新的猜想。猜想—实践验证—完善知识、猜想—产生新的猜想—再实践,这是一个完美的循环。

五、关注细节,引导好学生猜想

1.给足学生猜想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营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猜想的空间和时间,鼓励学生主动猜想,通过猜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构建新知。

2.给学生出错和改错的机会

每位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体验各不相同,他们对同一个数学问题情境的理解和通过独立思考而得出的猜想也不尽相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错,教师要允许学生有错误,给他们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们在认识错误后正确前行。

3.引导学生学会猜想

猜想是立足于自己已有知识经验和数学思考上的合理推测,教师要在合适的内容上创设合适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方法去猜想,形成良好的猜想意识,学会合理猜想。

总之,猜想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常规武器”,學生自己要掌握并用好这一武器,建立自己美好的数学王国。

参考文献:

[1]季腾飞.用“猜想”推开数学殿堂的大门[J].教育,2012(3):28.

[2]刘 健.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猜想”[J].小学教学参考,2009(2):43-44.

猜你喜欢
猜想数学课堂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 营造高效物理课堂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简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