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强
摘要:“油藏地質学”是为非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油气地质知识而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教材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先修课程、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做适当调整,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考核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石油地质知识。
关键词:油藏地质学;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油藏地质学》在石油工程专业开设多年,部分石油高校在课程设置中使用“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或“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等不同的名称。课程设置主要目的是拓宽专业基础,加强非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对油气地质知识的系统学习。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
1. 教材的主要内容
石油地质专业知识主要分布在《普通地质学》《造岩矿物学》《古生物地层与地史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油气地球化学》《石油地质学》《油矿地质学》《开发地质学》《油气田勘探部署》等近20门课程中。非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地质课程集中归并为两门:一是《地质学基础》,介绍普地、岩矿、沉积岩与沉积相、构造等地质基础知识;一是《油藏地质学》,介绍油气藏形成、油气藏描述、油气藏开发地质等专业地质知识。2000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蔡正旗、李延钧、蒋裕强等人编写的《油藏地质学》第一版,并在2003年、2011年两次修改完善再版。2011年第三版的《油藏地质学》内容分为三篇十一章,详细情况见表1。
2. 教学内容的优化
从某种意义上讲《油藏地质学》(第三版)是《石油地质学》《油矿地质学》《开发地质学》《油气藏描述》等主要内容的概括,因此该课程涉及知识点多、应用性强。在教学过程中完全按照教材授课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油藏地质学》之前,只学习了《普通地质学》或《地质学基础》,教材的部分内容缺乏前期课程知识的支撑,如石油、天然气、地层水的概念,测井曲线、地震剖面的使用等,因此教学实践中增加了石油、天然气、油田水的基本特征,油气田勘探的程序、主要勘探方法简介等相关内容,使课程内容更完善;二是教材部分内容过细,非资源勘查专业不需要涉及太深,如河流——三角洲地区的油层对比、沉积微相划分与应用、储层敏感性、裂缝预测方法等;三是没有设计实践内容。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做了部分调整,增加了4次课内实践作业,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油藏地质学教材主要内容及教学实践调整表
二、 教学方法探索
《油藏地质学》具有综合性、应用性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方法得当,它有血有肉,容易理解,也容易记忆,如果方法不当,则晦涩难懂,索然无味。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兴趣,教学过程注重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达到科普油气地质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深入学习相关知识的兴趣的教学目的。
1. 增加课内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地质图件分析、编制能力
图表在地质学中应用广泛,油田现场更是注重用图、表展示研究成果。为了培养石油工程专业学生油田常用地质图件的读图能力,方便与油田地质人员的沟通,教学实践中,增加了8学时的地质图件综合分析和编制的实践课。根据油田实际资料,设计实践内容,如圈闭与油气藏读图分析,砂体等厚图与小层平面图的编制,油层顶面构造图与断层线图的编制,油气田地质剖面图的编制。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操作,学生不仅能深入理解相关知识点,更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
2. 发挥多媒体课件优势,实现感知教学
从本质上讲,教学改革是否成功取决于是否唤起学生的兴趣。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说过:“教学过程就是取得经验的过程,思维的引起在于疑惑,疑惑的引起在于提供适当的感知对象激发学生自己的经验”。丰富的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动画、视频、图片于一体,创设情境,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的视听形式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直观、生动地感受相关知识,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油藏地质学》众多知识点适合多媒体感知教学方法,如油气藏的形成和油气运移可通过动画展示,而油田钻井、录井、测井等生产现场均可整理制作成教学视频材料,岩心录井则可通过实际观看岩心,实现感知教学。通过案例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体会更深刻,如通过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开县“12.23”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说明地下油气藏中含H2S气体的危害,通过井喷现象使学生感受地下流体压力的存在。
3. 采用问题式教学法,激发问题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问题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核心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自主探究。精心设置问题是问题式教学法的关键,问题设计要考虑教学知识点、教学目标,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学生的兴趣热点等。如“作为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你知道什么是石油吗?”“石油是从哪里来的?”“油气在地下是如何分布的?地下是有石油湖、石油河吗?”“石油深埋在地下,看不到、摸不着,用什么方法去找石油?”等问题,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回答问题的表现计入课程期末成绩。
4. 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教学改革领域的热门方法,该方法是指教师制作教学视频或提供相关学习资料,学生课外学习,课堂上在教师引导下开展讨论或完成相应作业。《油藏地质学》部分内容列出很多干条条,教师课堂讲授效果差,适合采用翻转课堂法教学。如“钻井地质设计”一节,实践教学中,笔者课前提供某油田某探井井位地质设计报告一份,让学生对照教材阅读,寻找该井具体的地质设计内容,课堂讨论,并结合实例讲解重点内容。《油藏地质学》综合性强、知识点多,课堂讲授时间有限,多数内容是课内只讲解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了督促学生深入学习,教师理论课讲授结束后,安排4~6学时开展学生课内研讨、交流,并要求每个学生做一个3分钟的多媒体来对课程某个知识点进行拓展学习,或总结课程学习体会等。研讨、交流表现由教师和学生推选的学生评委团共同评定,并计入课程考核成绩。
三、 考核方式探索
课程学习成绩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和参数。为了促进学生平时课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减少考前突击背、考后脑后扔的现象,考核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内习题、课内研讨、期末考试四个部分,力图达到学在课堂、学在平时,在学习中考试,在考试中学习的目的。
其中课堂表现占15%,根据学生出勤、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评定;课内实践习题占20%,根据学生完成的地质数据、图件分析的准确性,图件编制的地质合理性与规范性,以及讲解汇报的表现评定;课内研讨占10%,由教师和学生推选的学生评委团共同评定;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55%,内容涵盖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通过综合分析题考核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结语
随着我国油气藏勘探开发事业的深入,油田现场面临的地质、工程难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油田企业对工地——质程一体化人才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加强石油工程专业油气地质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石油工业人才意义重大。
《油藏地质学》应成为石油工程专业学习油气地质知识的入门课,它不仅应该实现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石油地质知识,更应该达到吸引部分同学主动深入学习更多的资源勘查专业课程的目的。笔者提出教学改革建议如下:第一,教材需要继续修改完善;第二,增加实践教学内容;第三,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探索新的考核方式,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延钧,蔡正旗. 石油高校《油藏地质学》课程设置与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
[2]杜祖贻. 杜威论教育与民主主义[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李福来. 问题式教学法在地质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3).
[4]杨绍平, 赵正宝.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构造地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