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

2018-02-26 13:38冯润
老区建设 2018年1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冯润

[提 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应以教育治理的理念为指导,从行政管理走向内部治理,因地制宜的加强省级统筹,做好分类指导,切实的提高办学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问题;对策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其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内涵建设的新阶段,积极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发展历程回顾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实践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经历了从改善办学条件到规范建设,再到内涵建设以及自主建设的发展历程。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提出了要建立职业技术教育评估制度,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1]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问题却成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困惑点。2004年教育部办公厅正式下发了《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开启了为期五年一轮的水平评估。高等职业教育由此进入了规范建设阶段。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008年教育部提出高职院校评估工作由政府一元主导模式转为以学校为主体、政府为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多元主导模式,要完善对高等职业院校的宏观管理,加强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2]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内涵建设阶段。2015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过十多年的水平评估后,取得了建设性的发展。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逐渐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实现了办学规范评估规范以及内涵建设。但是,少数高职院校仍然存在质量保障主体单一、自主性差、评估结果同质化严重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提出按照“需求导向、主张高职院校自主开展专业教学诊断评价,建立常态化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机制的质量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引导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3-4]至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自主建设阶段。

二、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与标准的逐渐完善,高职院校质量意识也逐渐增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下述问题。

(一)忽视理念的转变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部分省份以及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质量管理的理念中。首先,高职教育质量管理的主体强调政府调控性治理,而忽视了高职院校教职员工、学生等相关者的自主性治理。其二,高职院校的管理上存在着对质量体系建设自上而下的单向管理现象,忽略了应共同相互协商和共同建立质量指标、体系以及框架机制运用。其三,关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质量管理始终强调政府主导,学校培养的一元主导模式。其四,存在两种错误理念:1.认为质量治理和质量管理是对立的,质量治理指管理者面临挑战,完全否定了质量管理;2.认为质量治理和质量管理是等同的,两者之间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其本质是不变的。

(二)缺乏实质的内容

2017年教育部印发《关于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执行情况及有关工作完成情况的通报》,公布了高等职业院校诊改制度的实施状况。从高职诊改方案以及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情况可以看出,部分省份以及高职院校对国家制定的方案并未“本土化”,只是全文转发,扮演着“二传手”的角色,诊改方案基本雷同,没有结合地方自身情况进行问题分析。

(三)诊改工作推行效果差

虽然高等职业院校在建设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上达成了共识,但其推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路径問题重重。如高职院校的课程及教学等课件仅由教务部门制定,经处长及校长确认后实施;部门诊改材料由学校质保办统一代劳;院系之间、专业之间评估材料相互借鉴和摘抄。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协商、共同探讨的流程以及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从而使诊改工作难以有效推行,教职员工、学生等相关者难以发挥主体作用。因此,从高职院校推行效果看,诊改工作有效推行中普遍存在困难现象。

三、我国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对策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事关人才培养质量和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急需有针对性地破解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所遇问题解决方法。

(一)从行政管理走向内部治理

“教育治理”这一理念已成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职教育从单向行政管理走向多元主体的质量治理。首先,革新管理理念。政府把管理权下放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扩大高职院校在诊改中的自主权以及企业在高职院校治理的参与权。企业要积极主动参与到质量治理中,实现由教育“局外人”到“剧中人”角色的转变,参与到高职院校办学中。高职院校也要改变理念,由政府的“他治”转向高职院校的“自治”。其二,协调利益关系。明确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治理主体即政府、企业、高职院校等多元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多元化主体之间达成责权分配,构建相关机制,实现治理主体间权责关系的协调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共治的根本前提。其三,管办评相分离。在职业教育治理安排上,加快推进“管”、“办”、“评”相分离的制度体系建设,实现政府教育管理权、院校办学自主权、社会评价权的合理配置,达到政府、学校、社会等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协同互动的职业教育治理状态。

(二)加强省级统筹,做好分类引导

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加强省级统筹;因校制宜,做好分类引导。一方面,各省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完善指导方案。诊改制度以及指导方案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因此,各省应在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标准和指标的基础上,不断的细化方案。例如,安徽省在诊改方案的诊断项目中增加诊断要素“课堂教学质量保证”和诊断点“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运用”,通过诊断要素和诊断点的细化,丰富了高职院校课程以及教学方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根据本校发展水平,开展分类引导。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质量制度和质量目标,建立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确保诊改目标的实现。

(三)有效推进诊改工作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有效推进需要教职员工、学生等相关者共同努力,达到认识和目标的统一。质量保障主体不单是质量管理人员,而是全校教职员工、学生。高职院校诊改工作需要动员所有师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质量治理和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去,增强质量意识,充分发挥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诊改工作有效开展和运行。

[參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Z].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1/11 2701199142.html.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Z].http://ishare.iask.sina,com.cn/f/200830856.html.

[3]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通知[Z].http://www.moe.edu.cn/s78/A07_sjhj/20151230_226483.html.

[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通知[Z].hrr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42/2004 09/1182.html.

[责任编辑:朱晨光]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