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燕+谭少波+王小云
摘要 青心大冇为台湾省主要茶树栽培品种之一,适制性广,所加工的乌龙茶、红茶、绿茶产品品质优异。本文主要对在广西桂林引进种植青心大冇品种的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包括园地选择、茶园开垦、茶苗种植、定型修剪、茶园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青心大冇品种高效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茶树;青心大冇;引种表现;栽培技术;广西桂林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2-0022-01
桂林山青水秀,属亚热带岭南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具有喀斯特、丘陵和局部丹霞等丰富而奇特的地形地貌,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是茶叶最适宜生长的区域,历史上桂林曾是广西茶叶生产的重要地区。为解决目前桂林存在茶园品种混杂、老化,特色茶叶产品缺乏等问题,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促进茶产业健康发展,提高茶农经济效益,2016年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开始引进清心大冇茶树品种,并在桂林3个县进行种植试验,经过2年的试验,青心大冇茶树品种引种与栽培技术初显成效,且该品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制优率高,可适当面积推广。
1 青心大冇茶树品种在广西种植的生物学特性表现
无性繁育系,属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由台湾省台北县文山农民从文山栽培茶树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树姿开张,分枝密度中等;叶绿色、长椭圆形,叶缘微波状,叶面平,叶尖渐尖,叶质厚软,平均叶长8.52 cm,叶宽3.26 cm。芽叶绿,茸毛中等,新梢持嫩性強。春茶萌芽早。春茶鲜叶含氨基酸约4.0%,茶多酚18.2%,咖啡碱2.3%。适制性广,制乌龙茶,滋味浓厚,香气独特,品质特优;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适应性较强,抗寒性强,抗虫性中等。
项目组开展了茶苗套种不同作物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幼苗期套种高杆作物可起到遮阳作用,提高幼苗成活率,而高杆作物种植密度直接影响幼苗生长,以每50 cm种植一穴为宜;套种豆科植物可起土壤固氮作用,从而促进幼苗生长(表1)。
茶苗种植1.5年后对茶园茶树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现为:平均树高82.82 cm,平均树幅81.83 cm,平均新梢长49.27 cm,平均分枝数为11.8个,平均成活率为96.67%。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茶苗成活率在95%以上,从植株的树高、树幅、新梢长、分枝数看,生长旺盛。
2 栽培技术
2.1 茶园选择
试验基地分别在桂林市临桂区黄塘镇、资源县车田乡、全州县。基地均为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较好、土层深厚的缓坡。基地坡度不超过25°,松土层40~70 cm,通气保水性良好,酸性土壤,主要植被有杉树、竹林、松林、小叶杜鹃、蕨类植物等。
2.2 茶园开垦
清理地面,根据地形进行土地开垦,坡度15°以下平、缓坡地横向等高开垦,坡度大于15°坡地等高开梯面,开垦时要深翻表层土,挖好种植沟,沟深度和宽度均在35~50 cm之间,行距或梯面要求2 m左右。沟中土壤打碎,捡去石头等杂物,施放底肥,可施商品有机肥或饼肥6 000~7 500 kg/hm2,回填底土至沟沿10~15 cm[1]。
2.3 茶苗种植
适当密植,视梯面情况选择单行双株或双行双株种植,株距25~30 cm,种植茶苗5.25万~6.00万株/hm2,种植时间应选择在12月底至翌年3月上中旬。茶苗种植时适当深栽,以土壤埋至根颈处为宜,种植时先将土壤覆盖至不露根,再将茶苗轻轻往上提,使茶苗根系能充分舒展,然后将茶苗周边的土压实,浇好定根水。
2.4 定型修剪
茶苗种下后,在茶苗高15 cm处留4~5张叶片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当年秋季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为离地25~30 cm,即在第1次的修剪口基础上再提高10~15 cm进行第2次修剪。第2年秋季进行第3次定型修剪,修剪高度为离地40~50 cm,即在第2次的修剪口基础上再提高15~20 cm进行第3次修剪,修剪前可对茶苗进行1次打顶采摘[2]。
2.5 追肥
于3—9月每月进行1次追肥,每次开浅沟施复合肥75 kg/hm2左右,或浇淋水肥[3]。
2.6 地面覆盖或作物套种
采用地膜、稻草等覆盖茶园,可以起到保水保肥抑制杂草的作用。同时可采用套种绿肥或其他作物如大豆、花生、玉米等作物,起土壤固氮、遮阳和抑制杂草作用,促进幼苗生长[4]。
2.7 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合理采摘茶叶,在进行定型修剪和打顶采摘过程中,清除有病虫害的枝叶。观察桂林的3个基地,因气候原因和森林覆盖率高,病虫害较少,少量发生时可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防治[5]。新建茶园尤其是山区茶园,特别容易生长杂草,影响茶苗的成活与生长,所以在杂草开花结籽前要及时进行清除。在种植行间或茶苗周围的杂草需要人工进行拔除,不能使茶苗根部土壤松动,影响成活。禁止使用各类除草剂,以免影响茶苗正常生长。
3 参考文献
[1] 庄晚芳.茶树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4.
[2] 张古生.屏南县高山茶树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5(2):71.
[3] 高起荣.苏南茶区引进普洱古茶树栽培管理技术[J].吉林农业,2015(24):104.
[4] 郑旭霞.不同肥料对茶苗移栽成活率及生长势影响[J].浙江农业科学,2013(8):946-948.
[5] 张新泉.安溪铁观音茶树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4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