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价值诉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8-02-26 19:21姜学成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和谐共生自然生态文明

姜学成

【摘要】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我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照自然客观规律进行物质生产劳动,以物质生产劳动为基础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这就要求我们采用绿色技术保护自然环境,建立优美的生态环境,从而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奠定客观基础。

【关键词】生态文明;物质生产劳动;人;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生存发展离不开自然界,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物质生产劳动一方面离不开自然界为劳动提供的对象,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自然环境提供给人的生存环境。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发展生产、富裕生活、良好生态之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

一、物质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

人类历史是一部物质生产劳动史。人类通过物质生产劳动在与自然界的物质变换中创造历史。马克思说:“劳动首先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人类物质生产劳动面对自然界,自然界为物质生产劳动提供劳动对象。也就是说,离开自然界,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就没有办法进行。人类在物质生产劳动过程中凭借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从而为人类生存提供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人类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产劳动作为人的生产生命的活动,不仅是人维持肉体生命的生活手段,这种生产生活本身也是人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因此,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类历史本身就是自然史,即自然界向人生成的历史过程。人类在物质生产劳动过程中生成的自然界,是活生生的人的现实的自然界;人类在改造自然界进程中,将自身的自然力量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同时也改变人自身,丰富了自身的内在本质。因此,物质生产劳动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从物质生产劳动视角出发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具体而言,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前提是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生活本身的生产,也就是说,生活本身需要满足食物、住房、衣着、水和能源等基本物质资料。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必须不断地满足人生存需要的物质资料,从而维持人的生命存在。但是,这种生产劳动不是一蹴而就的,人类为了满足维持生命存在必须持续不断地从事生产劳动。人类只有每时每刻地进行物质生产劳动,才能满足自身在吃喝住穿等方面的需要。这种需要存在量和质两个方面,人们不仅需要充足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而且需要高质量的物质生活资料。只有从这两个方面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人们才能生活得幸福美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讲,物质生产劳动,“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正是整个现存想感性世界的基础”。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是物质生产劳动得以展开的客观基础。物质生产劳动是在深刻地把握了人与自然之统一性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就是说,人类在生产劳动中认识自然规律并且运用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如果人类不顾及客观自然规律,那么人类就会得到自然的报复。人类伤害大自然其实就是伤害人类自身。人类破坏了自然界,特别是水、空气以及土壤等遭到污染,自然界就不能为人类提供健康的物质生活资料。自然界遭到破坏,不仅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且还会给人类带来疾病,更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命的健康。因此,马克思才说:“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是表现为这样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人类的物质生活必须靠自然产品来维持生命存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自身,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自身。

二、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表现

人类生存发展是建立在物质生产劳动这一现实基础之上的,因此,物质生产劳动是我们正确认识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出发点或者着眼点。在物质生产劳动中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价值理念,人类不仅能为自身提供充足的物质生产生活所需的生态产品,而且能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只有借助绿色技术创新体系这一现实手段,物质生产劳动领域才能做到绿色生产。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为绿色生产提供技术支撑,使得环境污染程度得以减轻甚至不再产生污染,生产生态产品才能得以实现。只有不断地革新生产技术,才能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现实物质条件。换言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在不断革新生产技术过程中实现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在生产过程中究竟有多大一部分原料变为肥料,这取决于所使用的机器和工具的质量。最后还取决于原料本身的质量。而原料本身的质量又部分地取决于生产原料的采掘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一种自然历史形成的关系,这种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技术革新史。因为人与自然处于不同的历史演进阶段,技术发展状况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程度的大小。人类随着生产技术进步,会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使人与自然之间对立状态逐步缓和,人类生产活动会逐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且不断改善自然环境。这进一步说明了生产技术革新与自然环境演进是协调进行的,随着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应用于物质生产生活领域,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会得到逐步化解,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客观结果。

人类生产生活包括两大主要领域:生产和消费。由于存在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效率较低状况这样的约束条件,人类必须树立节约资源,适度消费的意识。人类必须把自身生命需要的满足程度与自然能够承载的能力相协调,以及与生产技术发展状况相适应,才能可持续地满足人类自身长远发展需要。人类切不可盲目追求自然界的最大效用,导致自然资源浪费,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三、总结

生态文明提倡一种可持续的绿色生產方式和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切实地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人的生存创造了富裕的生活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推动自然资本大量增值,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因此,生态文明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好人民生活、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协调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7-20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29,16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117.

[4]闻言.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学习《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7-09-3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和谐共生自然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路径探讨
基于遗址保护的城市和谐共生机制研究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