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暄苹+王雄飞
【摘要】由于高中和初中课程目标、教学要求的不同,初高中教材缺乏系统性,教学方法也迥然有别,中高考难度值的巨大反差,这些因素均严重制约着初高中语文的衔接。本文着重从制约归因和突破瓶颈的途径等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教材;教法;考法;衔接;瓶颈;途径
【中图分類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高一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分水岭,许多高一新生不能适应高中教学,经过几次周练及月考,学生学习成绩下滑显著,从而有种挫败感并滋生厌学情绪。深究其因,我觉得以下几个因素严重制约着学生初高中语文的衔接。
一、教材
高中现行的教材大多以人教版为主,初中教材则差异较大,既有人教版,也有语文版,还有苏教版等。以泉州地区为例,除安溪县用人教版外,其他县区均用语文版教材。语文版将现代汉语语法安排在各册的附录中,由于“语法”和“修辞”知识不作为中考考试内容,成为初中老师可讲可不讲的内容。初中教材的编排体例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学习几个模块。
而高中的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一至必修五的编排体例包括“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和“名著导读”几个模块;选修的“小说阅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先秦诸子选读”等,内容更具针对性。初中语文教材主要要求学生加强对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培养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而高中语文却重在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现行的初高中语文教材严重脱节,其原因在于未能在教材里集中体现衔接过渡的教学任务。
二、教法
由于初高中的课程标准、课时安排及学生年龄特征等存在差 异,体现在教学方法上也差别显著。初中教学课时多、内容少、篇幅短,教学方法大多采用细嚼慢咽的方法,语文学习主要是“接受式”学习,容易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而高中教学课时少、内容多、篇幅长,教学方法采用讲授重点、课外自习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有快速理解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而这恰恰是初中教学所缺失的能力;而从高三下来的老师很容易在教学中灌输高考的思想,教学中很容易跟着高考转,犯急功近利的毛病,总想一步到位。这些因素是造成高一新生学习困惑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正确对待教学和高考,降低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梯度,避免用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进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考法
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中考既是初中升入高中的选拔考试,也是初中的毕业考试,教育部门对中考及格率的要求是要达 到80%,所以中考语文试题的难度结构是按照8:1:1的比例来命题的,试题相对简单,学生中考的语文成绩也比较高。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高考并不是学业考试,而是具有选拔人才的功能,考题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值设定为3:5:2,更注重考查能力。高考难度值的增加,势必要求高中教学难度的提升,这也是许多高一新生难以适应高中教学,成绩显著下滑的原因。
针对以上原因,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关键在于如何突破制约初高中语文衔接的瓶颈。
(一)教材处理
随着新一轮教材改革的到来,建议相关部门在初高中教材的编排上尽可能考虑到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问题,做到由浅入深,有机统一。而就目前而言,高一老师首先要考虑如何把初中缺漏的知识尽快补上,尤其是因中考不考以致老师不太重视的语法知识。因为它牵涉到高中阶段的语言文字运用及文言文的活用现象以及特殊句式的理解。语法知识的残缺成了高一语文教学的一大障碍。因此,我们花了一周多的时间补了词性、短语、句子成分、复句、修辞等语法知识,旨在让学生运用这些语法知识去解决文言文的阅读难题。
(二)教学相长
由于初高中教法的迥异,学生对高中学习感到无所适从。因此,老师应指导学生改变初中过分依赖老师的习惯,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讲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教会学生思考方式和方法,培养独立处理解决问题的技巧能力。例如同学在作文中经常“燥”“躁”不分,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从汉字的构造入手,分析两个字偏旁的差异,形象地指出“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这样,学生对这两个字便有了直观的认识。故对特别有趣味的材料,必须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间的内在联系。指导学生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巩固工作,学会归纳总结。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预习时对“何厌之有”不甚理解,老师可以举出初中学过的两个句子“学而不厌”“何陋之有”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预习中的疑问便迎刃而解。增加课外阅读,多阅读诸如《读者》《意林》等作品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的时评文章,并认真做好摘抄及读后感悟,为写作积累素材。
(三)中考改革
中考虽然是一种水平考试,指令性没有高考那么强,也远低于高考的难度,但对整个初中教学还是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中考如何为高中选拔人才,为高考做准备,这是个很值得探究的现实问题。2017 年福建省中考试卷在中高考衔接上做了有益的尝试:试卷中的“文学常识““断句”“修改病句”“文言文课内外对比阅读”“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等知识点已和高考接轨。题型命制与高考也很相似,诗歌和现代文阅读均为客观题+ 主观题的形式。
总之,只要各方重视,方法得当,就一定能破解制约初高中语文衔接的瓶颈,使学生早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形成双赢的局面。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