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还是接点地气好

2018-02-26 15:54赵春松
课外语文·下 2018年1期
关键词:本真语文课语文课堂

赵春松

【摘要】接上地气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堂,是一种繁华落尽后的真淳,是一种对和谐课堂最高境界的追求,是师生共享语文学习的曼妙历程。让语文课接上地气,让语文课不再缥缈,真正还语文教学的生命本真。

【关键词】语文课堂;地气;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礼记·月令》曰:“孟春之月,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只有让地气和天气相接,才会迎来春暖花开,才会出现勃勃的生机。语文课的“地氣”与自然界的“地气”有异曲同工之妙。接地气的语文课应该将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不断提高语文素养。但目前的语文课堂,讲解分析之风依旧盛行,形式主义花样翻新,教学资源过度开掘,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学生的语文能力并未得到提高。如何让语文课接上地气?使语文课堂返璞归真,让学生能够静学深思,这样才能彰显语文课堂的生命本真。

一、凸显“语文味”,回归语文的原点

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鲜明的特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把与“语文”无关的内容删掉,以师生间的精彩互动为方式,以训练学生的言语智慧为目的,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品味语言、激发情感等手段,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展开实质性的对话,咀嚼语言,与作者心灵交融,在各种“语言实践”中,达到言意兼得的效果,使学生的语言与语文素养得到同步的提升。

回归教学的原点,凸显“语文味”,首先就要引领学生品味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教学中,教师善于捕捉文中关键而精彩的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品味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感悟文字丰富的内涵,揣摩文者独特的情感。学生在品味、感悟文本语言的过程中,逐渐走进文本,走向作者,感受语言文字的绝妙,获得情感体验的深挚。凸显“语文味”,还要加强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教师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从课程的角度审视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语文元素,并且自然、巧妙地运用到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造语言实践机会,让学生充分地学,灵活地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素养。第三,要在课堂中提高读写结合的意识,随时捕捉读写结合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理解感悟后能够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叶圣陶早在《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中指出,语文学习就要多读多写,把读与写密切结合起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切入点和最佳时机让学生练笔,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味”并不是什么标新立异,它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呼唤语文教学回归本色,让学生在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尽情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

二、回归“生活味”,展现语文的本身

美国教育家怀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接壤,在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不断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回归具有生活味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习语文、更新语文,再用语文来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扮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融,让我们摆脱“应试语文”的桎梏走向“生活语文”。在充满“生活味”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充分体验到现实生活处处有语文、生活时时是语文、平时生活离不开语文的大语文观。

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菜园里》这一课时,将学生分成四大组围坐,每三人为一小组,每大组中间摆上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红色、白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还有细长的豆角……然后让学生通过看、摸、闻的方式认识各种蔬菜。将教学内容指向生活、面向生活,将读书与生活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回忆,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金钥匙,展现语文教学的本身。

回归生活的课堂,首先要求教师在理念上实现由关注知识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变,从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与学生现实的生活相关联,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自由言说、快乐舒展,让他们在自己的空间里“放牧”独立的思想,回忆生活中的乐趣。其次是要求教师不要拘泥于现实的课堂,一定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这一片狭小的天地,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机贯通,有效利用生活资源,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让生活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金钥匙。

三、还原“儿童味”,追寻语文的本真

在阅读教学中,无论是对语言文字的品赏,还是对情感色彩的体悟,都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还儿童自身的本性和天性。在课堂中,张扬儿童的个性,还语文课的“儿童味”,就应让儿童进行个性化阅读实践,自由地伸展他们的思维触角,让童心、童真、童趣尽情地飞扬。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对语言意义、语言技巧、语言情感的体悟,很大程度上都与他们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知能力、理解水平有关。因此,很多情况下,孩子们不是真正地阅读,而只是在老师设定的世界里追求着统一的情感体验,所有的认识、感知、体会都依附于成人的标准答案。我们不能将充满诗意、散发人文芳香的语文课蜕变成传授科学知识的自然常识课,而应该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在课堂中,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尊重他们、相信他们,鼓励他们大胆想大声说,把儿童的多彩世界还给他们,让他们与文本充分地对话、质疑、探究,用自己的方式去发现和建构,让童心在敞亮的世界里自由地飞扬。儿童只有被理解为完整而具有丰富可能性的人,语文教学才能超越现实的局限成为真正的儿童语文教学,我们的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浓浓的“儿童味”,凸显语文教学的本真。

歌德曾经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接上地气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堂,让语文课接上地气,让语文课不再缥缈,真正还语文教学的生命本真。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本真语文课语文课堂
坚守本真做教育 履职尽责显担当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盈一月相戒指的本真自然与创新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论贾宝玉之本真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