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永森
水稻绿色优质栽培实质就是水稻品质栽培,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是绿色优质稻米生产重要的前提条件,优良品种只有与优化栽培技术相结合,才能生产出优质稻米,如在栽培过程中不能对不利环境条件加以调控。
1.水稻倒伏
1.1倒伏时间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水稻倒伏的时间不同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程度也不同,一般在灌浆乳熟期发生倒伏对产量和米质影响最大。据1990-2010年21年调查结果:黑龙江省粳稻在乳熟期发生倒伏减产35-50%,稻米全为劣质米;蜡熟期发生倒伏减产10-15%,稻谷千粒重下降1.2-2.5%,垩白度增大。
1.2水稻倒伏程度对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水稻倒伏程度一般分为三种,一种为轻度倒伏,倾斜角小于450,对光合作用影响不大,茎秆折损很轻,基本不影响水分和养分输送;第二种为中度倒伏,倾斜角在300-450之间,水稻折损程度较重,对灌浆成熟有较大影响,通风透光不良,影响光合作用,对产量和米质影响较大,一般减产超过1-3成;第三种为重度倒伏,水稻倾斜角在00-300之间,水稻接近匍匐地面,成为真正的倒伏,水稻从基部或茎下部发生折损,严重影响了水分和养分向上部穗粒输送,茎叶易发霉,光合作用大为减弱,稻谷籽粒不饱满,空秕粒增高,死粒、青粒增多,一般减产在4成以上。
1.3水稻倒伏原因
1.3.1病理性倒伏。一是超标准污水灌溉,使土壤毒害加剧,水稻根系发生病害,如根腐病,地上部发生病害,如纹枯病,叶鞘遭受菌核危害而发生腐烂,使茎秆支撑力减弱,诱发倒伏; 二是由于水稻的水肥管理不合理,大水大肥,使水稻茎秆生育不良,致使抗病力减弱,节稻瘟、叶稻瘟加重,影响对养分的吸收,使倒伏加重。
1.3.2生理性倒伏。首先是品种自身抗倒伏性差,茎秆纤细柔弱耐倒伏能力差;其次是生育过程中所获取的各种养分不够协调平衡,使各部器官发育不正常,抗倒伏能力减弱。缺少钾、硅是引发倒伏加重的主要因素;第三是土壤理化性状不良,通透性差,亚铁毒害等使根系发育受阻,根系活力差,吸收力弱,直接影响对养分的正常吸收。、
1.4防治要点
1.4.1采用经济、科学安全的施肥方法。提倡科学施肥就是要改变旧的施肥观念,不要大量施用氮肥,造成水稻猛长,为倒伏埋下祸根;安全施肥,就是要防止引起倒伏的危险期施肥,在施肥方面要注意营养平衡,按水稻需肥规律,进行配方施用。
1.4.2选用抗倒伏強的优良品种。株高偏矮秆、茎粗壮、根系发达,有利于防止或减轻倒伏程度。
2.毒害对水稻的影响
2.1水稻发生毒害现象的原因
2.1.1亚铁毒害。稻田土壤长期处于无结构的板结状态,氧化还原条件变得恶化,当氧化还原电位下降时,使土壤中活性铁减少,亚铁离子浓度增高,使水稻根系直接遭受毒害,这种现象在黑龙江稻区发生极为普遍,特别是在经常淹灌水层的条件下尤为严重,稻苗表现矮化滞长。
2.1.2肥害。由于施肥,使土壤中各种无机盐离子特别是硫酸根、氯化物等积累过多,使根系受到侵害。
2.1.3药害及其它毒害。在化学除草时,直接危害水稻的根部及茎叶;在长期淹水状态下,产生甲烷气以及使用污水灌田等,均能引起水稻受害。主要表现为稻体矮化、叶片变黄、根部变黑、分蘖明显减少,严重时植株变成畸形。
2.2防御毒害的发生的方法
2.2.1增施有机肥改良土质,培肥地力,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
2.2.2合理施肥,不施含氯化物肥料;四是老稻区如果条件允许,可采取轮作方式,通过旱作,有利于排除毒性或使其加速分解,以缓解和减轻有毒物质的危害。
3.冷害及其防御
3.1水稻冷害是指各生育期所需临界温度以上的零上低温造成的生理障碍,黑龙江省秧苗期日平均气温低于10-12℃,最低气温低于3℃,空气相对湿度在70%左右连续3天以上,日照良好时出现秧苗青枯冷害,连续阴雨天气会出现黄枯冷害。水稻减数分裂期对冷害最为敏感,水稻日平均温度低于22-23℃,最低温度低于15-17℃,持续3天以上,便受冷害。
3.2防御冷害的主要措施:一是选用耐低温冷害性强的品种;二是培育健壮秧苗,要掌握开花期安全时段,适当确定最佳播种期,以躲过减数分裂期、开花期遭受冷害;三是科学运用施肥期和施肥方法,调节生育期;四通过灌溉,提升水温,浅湿干节水灌溉。
(作者单位:164700黑龙江省拜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