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鹏
我经常来往的几个城市是北京、上海、重庆和成都。这几个地方的人对于在一家餐厅外等待时长的忍受度差别还蛮大的。在北京,人们在餐厅外等待的时间远多于重庆。我曾经在北京王府井见过从下午3点就开始为晚餐排队的人群。当然,这里的等待冠军城市是上海。我曾经怀疑上海人的习惯是,如果不经过等待开始就餐会严重影响到他们的食欲。
人们对就餐等待时间耐受程度的差别很可能是由各个城市的人口密度,以及商业化程度和气候等因素所决定的。这个问题也许属于城市经济范畴,但从个人决策的角度看等位这件事,也许更有意思。其中一个最实用的点是,当你和伙伴相约去就餐,在拥挤的shoppingmall里,是在某家餐厅门口等位好,还是干脆去一家不用等位的好?
回答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一般来说,需要等位较长时间的餐厅相对来说饭菜更好吃、服務更靠谱……总而言之,就餐者从那里更容易获得就餐愉悦感。而等位时间短甚至根本不需要等位的餐厅,获得就餐愉悦感的可能性也更小———这种差别是长期口碑市场选择造成的。虽然有的地方会有那种大多数人都不了解的杰出餐厅,利用信息不对称性,少数人可以享受市场利基,但大众选择造成的等位时间和餐厅质量的负效应基本上是准确的。
要解答这个问题,也许我们更应该从反面来考虑。你不用比较两类餐厅给你带来的快感,而只要比较它们可能给你带来的不快就可以了(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比较快感更难)。
在找到答案之前,我们先做两个假设:第一个是,假设你在嘈杂的餐厅门口等位1个小时给你带来的负效应是1个单位;第二个假设我代入了自己,假设一次不愉快的就餐经历给我带来的负效应等同于在餐厅门口等5个小时,那么,这种负效应假设可以表达为算式:
如果我在一家杰出餐厅门外等1个小时的负效应是-1+(-5×x),其中x是在这家餐厅就餐发生不愉快经历的概率。
如果我选择一家不用等待的餐厅,那么效应期望值是-5×y。在决策临界点时,这两个式子应该相等,也就是:-1+(-5×x)=-5×y。
那么就可以得出:y-x=0.2。用实际情况来解读就是,当我在一家不用等位的餐厅就餐不愉快的概率比在一家享有盛名、宾客盈门的餐厅就餐的概率多20%时,我应该选择等待1个小时。
我猜虽然答案已经有了,但是大多数人还是会问,到底该怎么选。我们来大概分析一下。
首先,在一家杰出餐厅就餐虽然是一种享受,但和它发生不快的概率不会是负数。也就是说,那家不用等位的餐厅发生不愉快经历的概率要大于20%———吃五次就有一次干仗的经历———对我来说,这不太可能。所以,对餐厅挑剔程度与我相似的人,选择不等位是比较合适的。
第二个要说的是,在这个负效应公式中,最重要的一项其实是做选择的人到底把不愉快的就餐经历等同于在嘈杂的餐厅外等位多长时间。
这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期望值公式的发现者维克多·弗鲁姆把这个变量定义为偏好。如果你对餐厅的服务和菜品水准比较挑剔,那么杰出餐厅就值得等上更长的时间。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我的太太,她因为餐馆服务和菜的味道不满意的概率大概是1/4,根据这个我就可以计算出,我们就餐等待的极值时间大约是1小时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我们就亏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