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生猪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8-02-26 08:10顾以韧吕学斌曾仰双钟志君陶璇龚建军应三成冯波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0066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成都6004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2期
关键词:风味猪肉四川

顾以韧,吕学斌,曾仰双,钟志君,陶璇,龚建军,应三成,冯波(.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0066;.四川省畜牧总站,四川成都 6004)

四川是全国第一养猪大省,川猪是四川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单项农产品,同时四川还是国家唯一批准建设的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和“十三五”国家生猪生产重点发展7省(区、市)之一。2016年,生猪对畜牧业产值的直接贡献近17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占畜牧业产值的65%以上,稳居农业领域第一大产业位置,生猪养殖已成为广大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生猪产业在稳生产、保供给、促增收、惠民生、保生态等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地位和作用,养猪业已成为全省农业及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1 产业基础

1.1 生产总量位居全国第一,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加快 长期以来,四川生猪的存栏数、出栏数和产肉量均居全国之冠。2016年生猪出栏量和产肉量分别为6 925.37万头和494.48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0.1%和9.3%,并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当前正值四川省养猪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不断加快。截止2016年,年出栏5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69.7%,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比重34.6%,生猪三元杂交改良面75.1%。全省已创建部省级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场488个,现有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5379个。在大型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全省生猪产业走上了集团化、集群化发展道路,以温氏、德康、正大、巨星、铁骑力士、新希望等为代表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扩张,建立起了完善的种猪场、饲料、生猪育肥、猪肉加工、市场营销的生猪全产业链,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无缝衔接,打造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其出栏生猪量约700万头,占全省出栏总量的10%,成为生猪产业标准化生产的主体,建立了以生猪调出大县为中心,与龙头企业相配套的外三元猪生产产业集群。全省生猪产业形成了以标准化为基础、适度规模为主导、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已成为生猪生产发展的主要发展模式。

1.2 猪种资源丰富,种业基础稳固 四川猪种资源非常丰富,除拥有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3大品种及PIC等引进品种外,还有川藏黑猪和天府肉猪2个培育品种,此外,还拥有内江猪、成华猪、雅南猪、凉山猪、丫杈猪、青峪猪和藏猪7个独特地方猪种,猪种资源优势明显,是生猪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潜力巨大。

全省有10个外种猪核心育种场,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4个,育种核心群规模达6000余头,扩繁场674个,存栏种猪规模29.7万头;有核心育种场2个;有遗传资源保护场(区)7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5个。同时,四川也是全国生猪改良计划最早的5个试点省份之一,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制度。目前获得省级种猪经营许可场100个,存栏纯种猪30余万头,全省现有区域性人工授精站1670个,存栏公猪1.87万头,种业基础稳固。

1.3 风味猪肉产业蓬勃发展,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市场的形成,四川优质风味猪肉产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高速扩增,建立以地方品种主产区资源化开发利用以及川藏黑猪等培育品种为主的优质特色猪肉产业集群,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出了贡献。目前全省已形成年生产250万头风味肉猪的能力,其中,“十二五”以来仅“川藏黑猪”就累计生产风味肉猪378.5万头,实现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8.77亿元。

近年来,全省重点打造了一批高端优质风味猪肉品牌,创建了“庄园黑猪”“乌金”“金香”等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猪肉品牌,建立了“网购+连锁专销店+会员”的优质猪肉制品的营销网络体系,实现了风味猪肉的研、产、加、销一体化,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形成了科技引领消费、市场带动生产的生态链,推动了优质猪肉产业发展壮大。

1.4 屠宰加工全国第一,本土企业不断壮大 全省共有生猪屠宰场1816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7000万头以上,其中猪肉精深加工50万吨,冷库储藏能力33万吨,生猪屠宰加工能力位居全国第一,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达270家,双汇、雨润、金锣等全国著名的生猪加工品牌均在四川建有屠宰加工企业,生猪为主的肉类加工成为全省食品工业第二大支柱产业。

高金、新希望、金忠等本土企业的加工能力达100万吨以上,出口猪肉近20万吨,屠宰量占全省屠宰总量的70%以上,在国内肉类加工行业形成具较强竞争优势的技术力量、设备条件和营销网络的企业集群。此外,全省猪肉制品加工和消费最多的传统肉制品腌腊肉和腊肠产品众多,形成了不同加工规模、不同消费渠道的传统加工消费量,仅企业、作坊和家庭秋冬季节制作的腊肠就达到100万吨以上,超过了欧洲香肠生产量的总和。

1.5 饲料原料资源丰富,饲料工业迅速崛起 全省工业饲料总生产量1070.1万吨,猪饲料在饲料总量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49.34%增至61.3%,跻身全国工业饲料产量强省八强。

1.6 土地面积大,粪污消纳力强 根据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对生猪产排污系数和全省畜禽养殖承载力研究表明,在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状态下,扣除已划定的30260平方公里的禁养区,基于氮含量畜禽耕地承载负荷计算,四川每年可存栏畜禽达17500万猪单位以上,而2016年全省主要畜禽(包括猪、禽、牛、羊、兔)耕地承载负荷为11 094万猪单位,全省畜禽养殖业发展尚有环境容量空间,在确保四川生猪生产全国第一不动摇的情况下,可实现粪污的就地消纳。目前,全省各县(市、区)均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划定的禁养区,实行以种定养,实行种养结合,作出了科学合理的布局,形成种养结合的循环养殖新格局。

2 市场前景

随着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城填化进程加快及人口数量增加,我国猪肉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全球猪肉消费水平来看,中国目前人均年消费量41.5千克,与德国的年人均消费量65千克相比可提升空间明显。从城填化趋势看,到2020年,全国将有1亿左右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居民。据统计资料,当前我国农村人口年人均消费量不足城镇居民的70%,按现有城镇人口测算,预计可增加猪肉消费约70万吨,新增出栏商品猪940万头。从人口数量增长来看,据国家卫计委预测,到202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3亿人,新增6 000万人口,按现有消费水平测算,每年新增猪肉约250万吨,新增商品猪约3370万头。以上两者合计,新增猪肉约320万吨,新增商品猪约4310万头,市场前景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猪肉消费已从追求瘦肉量转到追求猪肉口感、风味和安全,迫切需要市场提供肉质鲜美、口感细嫩的风味猪肉。在国内市场,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有机、绿色、无公害猪肉及其产品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与养殖业的深度融合,也为养殖业功能拓展和价值链延伸提供了广阔的增值空间。据预测,未来5年风味猪肉将占消费市场的30%,以2016年我国生猪出栏量为68502万头和5 299万吨,其中四川省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为6 925.37万头和494.48万吨计算,仅四川省就需风味肉猪2 000万余头和140余万吨风味猪肉,风味猪肉及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十分广阔。在国际市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也为扩大四川生猪产品的出口、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3 存在的问题

生猪产业作为全省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虽然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众多有利条件,但目前全省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和制约因素:一受土地、饲料、环保等因素的约束,川猪第一养殖大省地位岌岌可危,四川出栏生猪数量占全国比例正逐年下降,2016年较1995年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以量取胜的生猪产业再也难以支撑四川养猪大省地位;二是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和种猪生产性能偏低,生产成本偏高,市场竞争力差;三是地方猪虽然有企业参与产品开发,但是数量和规模偏小,市场占有率不高,品牌效应有待提升;四是养殖用地趋紧和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必须做好科学的规划和布局。

4 发展建议

4.1 目标 以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为理念,推进四川省生猪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开发猪肉品牌创建及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四川生猪供种能力、综合生产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由养猪大省向养猪强省的跨越。

计划到2022年,生猪存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保持全国前列,全省年出栏生猪稳定在7000万头左右,其中外种猪4900万头,风味猪出栏量2 100万头,出栏率155%,猪肉产量稳定在500万吨左右,优质风味猪肉的市场占有率达30%。母猪年提供上市商品猪数达到22头,人均饲养量达到1200头。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龙头企业生猪出栏量达30%以上。全省建成省级生猪核心育种场20家(含国家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4.2 措施

4.2.1 加强组织领导 落实“菜篮子”产品市长负责制,强化地方职责。按照国家生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提升行动方案,各级政府特别是生猪调出大县统筹考虑资源、环境和消费等因素,优化完善区域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和屠宰布局,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财政、国土、环保、农业等部门协调配合,破解生猪生产发展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4.2.2 做好顶层设计 将各种资源和要素充分整合,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包括品种结构、区域布局、基地建设、品牌创建等方面的顶层设计,根据资源禀赋,优化生产布局,实行种养结合,做好“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四川实践,推动四川从养猪大省向养猪强省和环保强省跨越,为建设美丽、富饶的四川作出贡献。

4.2.3 加大政策扶持 健全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生猪生产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从财政投入、养殖用地、保险等方面支持商品仔猪供种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发展,大力支持生猪品牌创建和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4.2.4 抓好重点项目 实行供给侧改革,大力开展基地建设和品牌创建。一是以生猪调出大县为中心,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生猪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打造知名的“川系”种猪和猪肉品牌,提高优质特色猪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

4.2.5 强化科技支撑 加快启动四川生猪育种平台(种猪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分子研究中心、性能测定中心、种公猪站、遗传评估中心等)及省级核心育种基地的建设,完善性能测定与种猪遗传评估制度,普及常规育种、分子育种和基因组育种等技术手段,联合育种,不断提高种猪生产性能。加强地方品种资源及川藏黑猪、天府肉猪等新品种的开发利用。加强饲料高效利用、健康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猪肉产品质量精深加工及安全检测与追溯等关键技术研究。发挥龙头企业、畜牧技术支撑机构、行业协会的优势,加大高效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力度。

4.2.6 严格质量监管 完善投入品生产、养殖、屠宰等各环节无缝对接的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和信息平台,加强执法监管,加快建立猪肉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可追溯体系,推进生猪大数据库信息平台,以动物电子检疫证网络管理系统、兽药产品追溯系统、生猪屠宰统计监测系统、动物及动物产品追溯系统为重点,构建从养殖到屠宰全链条信息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跟踪”的监管网络。

4.2.7 创新发展机制 把生猪产业化集团发展、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现代生猪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支持入驻集团完善标准化体系建设,创新发展机制,统一圈舍建设标准,统一供种、供料、防疫、统一回收销售等,加快发展生猪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做强做大生猪品牌,提高生猪产品的知名度。

猜你喜欢
风味猪肉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风味人间》:原生之味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江浙沪的十道风味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颇有新锐派英国声风味FYNE AUDIO F300系列
猪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