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强
(广东省广宁县第一中学,广东 广宁)
高中信息技术科目不同于其他科目,其对硬件设施的要求非常高。不但要求教师要以多媒体的方式教学,还要求学生上机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学生如果不进行上机实践,只是听老师照本宣科是很难理解教学内容并且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方法的。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领导将教学投入倾向于高考学科的建设上,从而忽略了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投入,甚至于一些学校在学生进入高三以后取消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开展。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对机房的建设与计算机的维护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必然很薄弱,这就导致了硬件设施无法满足课程要求,甚至无法满足基本的操作要求,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开展影响很大。
在家长、老师、校领导眼中,信息技术这门课是“副课”,对这门课的认同感低,因为他们觉得信息技术课程成绩不参与高考,与孩子的“前途命运”联系不大。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正式的信息技术考试,这就导致了授课老师的消极对待。有的信息技术老师可能身兼数职,在教授信息技术的同时维护校园网络,精力分散的同时还不被重视。这使得他们缺乏工作热情,没有工作积极性,甚至出现了职业怠倦感倾向。
硬件设施的落后、老师不重视课堂氛围、课本内容枯燥等原因,都会导致学生对这门课不感兴趣,学生在课堂表现得懒散怠慢。谈论到学校机房电脑,学生第一反应是卡,卡顿的不能操作。面对这样一台电脑,学生怎么会产生兴趣。信息技术教学的一般方式是教师监管学生电脑端画面,为学生演示操作方法。遇到比较枯燥的理论知识或者复杂的操作演示的时候,学生会下意识地去逃避,有的学生低头玩起了手机,有的学生同旁边的同学小声聊起了天,甚至有的学生学起了别的课程、写起了作业。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成为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依旧单一。在教学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缺乏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或者是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缺乏灵活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成效有限,部分教师忽略了实践教学,使得教学方式的改革只是书面介绍、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倦怠情绪。
学校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了高考而学习的应考考生,也应当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做考虑。学校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硬件设施的投入,比如更换旧电脑、增置电脑、优化网络环境、对电脑系统进行升级换代,购置常用的电脑软件、改善机房环境等方式。
针对教师自身,学校应当优化教师教学评估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估办法,分过程性总结和阶段性总结,树立教师责任意识,让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真正上心。另外,针对外界因素,学校和家长的态度也应当改变,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学校也应当定期组织信息技术老师进行专业学习,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素质。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去学习,这样才会让他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学习,才能确保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的根本原因还在于教师的授课方式。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教师。教师应加强课堂互动,比如Excel中的图表加工,对于同一组数据,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图表,集中展示,然后为他们讲解不同图表的优缺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等结合在一起,刺激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引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信息技术及其影响”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远程教学、远程就医、大数据检索、游戏竞技、未来数字世界等视频,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充分调动课堂氛围。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意义深远,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责任重大。面对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积极去解决问题,学校、家长、学生应主动重视高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