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颖
(江苏省南京市行知实验中学,江苏 南京)
建构主义教学有两种策略,其一是支架式教学策略,其二则是抛锚式教学策略,这两种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可帮助学生建立多样化的生物课程教学模式,进一步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并且又主动地构建起了生物学新课程目标。
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先前经验;创造真实的冲突的学习情景——学习情境;主动互动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共同体;经验系统的变化——学习结果。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从学习者的经验出发;角色的调整;布置良好的学习情景,教师是学习环境的建构者,应注重调整现有的教学材料;鼓励学习者反思和思考;重视合作的学习方式。
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主;教学评价方法: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进入高中以后我们发现生物学科知识点的学习需要将其与实验结合起来,而在实验过程当中最看重的应该就是观察能力,因而观察能力的培养又成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一个很必要的条件,作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生物实验的过程中要多观察,在能够提升学生发现能力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苏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教材当中《无菌操作与技术实践》章节中,学生在微生物此种生物学现象方面的认识及了解基本都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来完成的,因此笔者在给学生制作多媒体微生物课件的时候,运用一些图片以及与之相关的视频来给学生展开教学,在这之后,又引导学生在一些具体的实验当中来观察微生物,而这个观察的过程则更加强调生物的探究性,在让他们观察的同时也强调他们要尽可能地参与到生物学习当中,如此才能更进一步有效掌握系统性的生物学习方法。而在学生对这些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笔者给他们抛出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到了《植物组织培养》教学环节的时候,我们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摆在第一位,并且又给学生设计各种难度的问题,以使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观察区别一些更为细致的概念性内容,以使在自身知识体系得到巩固的同时提升创新能力。
即便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不多,但其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却很大,与此同时,内容也相当丰富,因而从知识容量方面来讲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困难,此时探究式教学的展开往往都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恰恰就解决了这个矛盾,我们将班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且又给每一个小组派发不同的学习任务,以让学生得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与此同时,在此过程中才使得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另外又让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全面,也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比如在苏教版必修一《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章节中,对于细胞膜的透性和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可以让学生对此有多种渠道进行了解,实验是其中较好的方式之一。因而笔者将这些学生分别分成几个小组,而在小组内部的成员则互相之间进行分工,并且也做不同的学习任务。譬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时候,小组内部成员各有分工,有些负责给大家搜寻资料,这样做可以使得资料更详实,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透彻,与此同时,对学生在一边学习,一边理解以及一边记忆也更有帮助。
事实上,抛锚式教学具体要求将建立于具备感染力以上的真实事件以及问题上。而建构主义则认为,学习者如果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其最好的办法则是要让学习者真正感知到现实世界或者是在真实环境当中真正感受和体验,绝不是只是聆听教师在有关方面的经验介绍以及总结讲解。
创设问题情境是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应该选择和学习主题比较密切的真实性的事件以及问题来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中心内容,从而可以让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以及教学理论在目前世界范围以内极具影响,而在我国生物课程的改革过程中也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把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对象,与此同时,又特别强调要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为的就是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其学习方式加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