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市浦口区江浦实验小学(21000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运算能力作为数学新课标倡导的核心词语,也是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如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有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呢?
算法与算理是形成运算能力的两翼,算理为学生进行运算提供了思维方式,算法则为运算的准确与快速提供了保证。因此,在数的运算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算法与算理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灵活运用算法与算理进行计算,形成快速、准确计算的能力。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一课时,为使学生认识到小数加法计算中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教师出示0.8+3.74这一算式后提问:“在计算整数加法的时候,我们一般采取数位对齐的方法。那么,计算0.8+3.74这个算式,这个方法还适用吗?”在问题的引领下,有的学生说:“不能。因为在整数加法计算中,数位对齐也就是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百位与百位对齐……但在小数加法中,小数末尾对应的数位不一定是相同的,所以不能采取这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师追问:“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一致认为:“应该把小数点对齐,这样它们的单位才能一样。”……就这样,在述说算法和算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更清晰,感知更真切,促进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上述教学,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领学生真正经历新知的构建过程,并且注重让学生理解算法,明晰算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深刻性,又促进学生内化所学的知识,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的运算方法是否简洁、合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因此,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问题的特点,从寻求解决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洁性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的运算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学校举行庆‘六一’活动,买了63套衣服,其中一件上衣的价格是55元,一条裤子的价格是45元。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题目出示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算法和理由说一说。有的学生说用55×63+45×63的方法求解,理由是先分别求出买上衣和裤子各花了多少钱,再把它们加起来;有的学生说用63×(55+45)的方法解答,理由是先求出买一套衣服花了多少钱,再算出买63套衣服花了多少钱。在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理由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把两种算式进行对比,并说说哪种计算方法更为简便……上述教学,教师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最为便捷的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优化算法,而且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教师应摒弃单一的、机械的、被动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与探索空间,使课堂教学向立体化、多层次发展。同时,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创新思维,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发现人们经常把分数通分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有学生回答:“因为分母相同的话,很容易看出分数的大小。”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这些分母还可以是其他的数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有的说“可以是10”;也有的说“可以是1000”;还有的说“可以是10000”……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并没有立即予以评价,而是通过多媒体出示一份资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汽车用油也给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很大污染。因此,国家对汽油的硫含量(ppm)做了明确规定——不大于0.0050℅(质量分数)。这里的ppm指毫克∕千克,1毫克∕1千克=1∕1000000=0.0001℅,表示百万分率,也就是说1ppm等于一百万分之一。”在学生了解这些信息后,教师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感受。学生很快明白了百分率只是分数的其中一种表示形式,还有十分率、千分率、百万分率……上述教学,教师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子,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丰富的学习背景,使学生对各种分率的情况有全面且深刻的认识。这样教学,既促进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又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结与迁移,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改变纯粹以计算结果为教学目的的弊端,真正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有效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