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藤县藤城中心校(543300)
作业设计的质量如何,关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致力于作业设计的研究,希望设计出更为高效的数学作业,不断提升学生完成数学作业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理解和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受到相关研究的启发,笔者近年来也致力于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分层型作业,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而设计的一种作业。分层型作业可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是一种极为有效的作业形式。
例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教师针对学困生设计以下作业:请将2+9、8+9、5+8、7+5、9+6、9+9、18-8等算式的得数从大到小排一排;针对中等生设计以下作业:请在8+4=7+□、□+3=4+7、8+2=□+3、6+8=9+□、□+5=7+7、9+4=□+5等算式的□里填上正确的数;针对优等生设计以下作业:思考一下,已知算式□+□=15,请问你能写出几种不同的算式……作业布置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完成,可以选择完成其中的一项或两项作业,也可以选择全部完成。这里,教师并未明确指出哪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需要完成哪项作业,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作业完成,这样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谓一举两得。
实践表明,设计分层型作业让学生完成是可行且有效的。因此,教师设计作业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有的放矢地设计分层型作业让学生完成,使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型作业,是指让学生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完成的一种作业。众所周知,小学数学教材会针对相关数学知识提出一些观点,但这些观点是否正确呢?为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师可设计一些实验型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验证某些数学观点。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设计以下作业:“课本上说‘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的典型特征’,那么该观点是否正确呢?为验证此观点,请同学们放学之后搜集一些相关材料,自己亲自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框架,看看平行四边形是否具有不稳定性的典型特征。”作业布置后,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搜集相关材料,并制作出平行四边形框架,这些平行四边形框架有的是用小木条制作的,有的是用筷子制作的。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制作平行四边形框架,经实验验证发现这些平行四边形框架均具有不稳定性。为了表明自己已经完成作业,还有部分学生用智能手机拍下整个实验过程发送给老师看。由学生认真负责的态度不难看出,他们对这种实验型作业是极为感兴趣的。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提升实验型作业的效果,教师在设计实验型作业时,实验内容应尽量简单,不能过于复杂,因为过于复杂的实验型作业不仅不能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反而会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合作型作业,是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一种作业。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设计一些合作型作业让学生完成。
例如,教学“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时,教师布置以下的课堂作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14×12等于多少的问题,看看哪个小组得出的解决方案最多。作业布置后,学生积极展开合作交流。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得出以下解法:(1)将12分为10+2,先算14×2=28,再算14×10=140,最后算140+28=168;(2)将14分为10和4,10×12=140,4×12=48,140+28=168;(3)将12写成2×6,先算14×2=28,再算28×6=168;(4)直接将14×12的竖式写出来进行计算……看到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也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拍手叫好。
实践证明,合作型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注意的是,为更好地发挥合作型作业的作用,教师在设计合作型作业时应多下功夫,尽可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除上述几种数学作业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游戏型作业、故事型作业、调查型作业及资料搜索型作业等。为了充分发挥数学作业的作用,教师不应长时间局限于某一种形式的作业设计,而应设计多元化的数学作业,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