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明
(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会埠镇初级中学 江西宜春 330705)
随着新课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教学理念所呈现出的科学性、先进性以及学习理念、学习方式、人生观、价值观、认识观等的不断变化,促使广大教师必须打破传统教学的围栏,努力去实践新课程理念,探索出适合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识观不断变化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教学绽放出新光芒。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入到语文课程教学中,联系课文内容深入分析,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多角度学习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意义,是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至此,老师要在这方面做好相关的引导与教学。
新课改后语文课本内容变得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初中生处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初级阶段,语文课本上的内容是他们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源泉。老师带领同学们阅读和分析课文内容的同时,要联系生活,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认识新的社会变化,让同学们在新的生活中努力争当社会主义的青年榜样。[1]
例如,在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等历史性的课文中,老师可以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比今天同学们的生活状态,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四大方面解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从鲁迅先生的文中可以知道旧时期的教学条件非常落后,对比今天的学校环境,学习的设施设备,实验器材,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等,学生们应该感到非常幸福,这得益于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这也是国富民强的象征。教师在为学生解读这些知识的同时,更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推动我国变得更加强盛而不断努力,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再上一个台阶,更高层次地体现国富民强。每一篇文章的内容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老师在为同学们解析文章的同时,要打开思维,拓展到当今社会生活的现状中,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学生如何在新时代学习努力科学知识,今后为国家贡献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2]
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莘莘学子在学校中得到了优越的教育条件,面对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学习语文的途径变得丰富而精彩。图书馆、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远程教育等多方面的改革创新,让同学们有了更多的阅读机会。此时,我们心中应当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中的重大意义,联系我国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国情,从语文阅读中认真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己的价值,能够做到“今天学,明天用”。不仅要做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还要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学生。图书馆有非常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籍,学生不仅要阅读分析相关内容的书籍,还要阅读相关时事的书籍。老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把心得体会和感受通过写作记录下来,不仅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还能提高写作能力,同时为以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下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交通物流飞速发展,网络技术突飞猛进……这一系列的美好生活的实现都来自于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人们艰苦奋斗,团结一心,战胜各种困难,不断进取。借助科学的力量,在改革中探索,不断取得众多可喜的成绩。国防能力不断加强,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人民安居乐业。这些历史变革所呈现的美好事物,都是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源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引入国家时事和社会进步的成果来引领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拓展语文课外活动,在参加各类语文课外活动或比赛中不断取得好的成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的重要精神支撑,是我国人民努力奋斗的动力源泉,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指导方向。拥有知识并不见得就拥有教养,只有当知识转化为个性特征和人格特征时,只有当知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知识才能成为个人的教养。一个人的基础文明的教养越广博、越深厚,他所具有的创新能力就越强。作为初中语文教师,除了自身要为学生体现自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行为,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