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念金,顾秀林
(1.上海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上海 200234;2.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教师发展的核心之一是教师学习力的发展,教师学习力有教师个体学习力,也有教师组织学习力。教师组织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一所学校的所有教师、一个教研组等,都是一个教师组织,其学习力都是影响教育事业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们在培训教师的过程中,开始注意教师组织学习力的问题,下文结合亲身实践,从文化方略的角度就提升教师组织学习力的问题做一些理性的探讨。
教师是教育发展与创新的关键。要保证教育质量,保证教育发展与创新有效而顺利地进行,一个重要条件是教师高质量的学习。教师高质量的学习的作用,一是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榜样示范作用,二是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工作、课程建设工作、教育科研工作等的质量,三是有助于在全校范围内建设学习文化。而保证教师高质量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师的学习力。较长时间以来,我国是注重教师发展的,但所采取的教师发展的措施往往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较少深入到教师学习力的层次。因此,教师的学习力往往较弱,有学者还指出,存在教师学习力退化的情况,教师的反思力、接纳力、探究力、生成力严重退化,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1]当前,提升教师的学习力,不仅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重要内涵之一,也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学习力有个体学习力与组织学习力之分,人们对教师个体学习力已有较多的探讨,但对教师组织学习力的探讨很少,因此,对教师组织学习力的研究是本文的重心。
“学习力”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学习理论热点话题。在有关学习力的讨论中,对学习力内涵的界定,目前已经有多种观点。沈书生和杨欢曾列举和分析了国外关于学习力之概念的多种观点及其变化历程。[2]在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对学习力开展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关于学习力之概念的多种观点。第一种代表性观点从学习的活动的角度出发,认为学习力是关于获取信息、改造自我、创新教学工作并改造生存状态的能力,并将教师学习力分为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3]第二种代表性观点是从存在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学习力不仅关乎个体的知识获得、思维提升,更关乎个体生命发展、存在意义,是一种生长力,是对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和个性化发展机制的刻画。[4]我们认为,学习力是支持和推动学习、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内在力量,就个体学习力来讲,它是一种综合素质。
那么,什么是组织学习力呢?吴勇军和黎志成认为,组织学习力是学习型组织在适应环境与改变自身的过程中,各种非线性相关的要素通过系统整合而显现出来的系统动力。[5]阮来明认为组织学习力即组织学习的能力,它是反映组织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一个指标。[6]周艳春认为,组织学习力可以理解为通过和运用“学习”的方法,克服发展阻力和保持向前发展的力度,它具体包含组织的敏锐度、悟性、认知的全面性与统一度等特性。[7]我们认为,组织学习力是指一个组织作为整体所具有的学习的力量,它是这个组织中各个个体所具有的学习力的有机整合,主要是学习型组织作为一个系统的特性之一。人们已经较普遍地认识到,教师组织是一种学习型组织, 这种组织所具有的整体性的学习力就是教师组织学习力。
教师组织学习力的构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教师组织的学习动力,包括教师组织的学习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倾向等;二是教师组织的学习能力,具体包括教师组织的学习方法模式、组织的总体学力水平、组织内成员之间相互学习的机制等;三是教师组织所具有的学风,具体包括学习风气、学习风格和学习传统等。
“文化方略”就是从文化的视角所采取的宏观的、长远的方策和谋略,具体来说是指对价值观、文化资源、文化情境、文化主体、文化传统等方面的长远布局与谋划。
提升教师组织学习力文化方略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全面、深刻而持久地提升教师组织的学习力。文化往往是一个人类生活共同体的,它的影响会遍及整个共同体,在这里即整个教师组织;文化不仅包含文化形式,而且包含更深的层次即文化精神层次,积淀了精神的文化会深刻地影响一个组织中的个体的精神,包括奋力学习的精神;文化往往具有延续性和传承性,因此其影响往往是持久的。因此,如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文化方略来提升一个教师组织的学习力,那么这种提升的作用将比其他方略更加全面、深刻和持久。
第二,为教师组织中个体学习力的提升提供强大的动力。人是集体中的人,集体的发展能够推动个体的发展,教师也如此。美国文化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化“指一个社会中的价值观、态度、信念、取向以及人们普遍持有的见解”[8],教师组织文化中相关价值观的形成,会影响教师组织中的个体,形成或增强个体的学习价值观,这是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而个体学习动力的增强,又会反过来促进组织学习力的增强。
第三,有力地促进学校文化的优化与发展。就学校的使命而言,学习文化是一种正能量的文化,加强学习文化的建设,能够促进学校文化的结构性优化。同时,形成、延续和发展中的学习文化,将有力地推动学校组织成员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的有效达成。
提升教师组织学习力的文化方略的依据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的依据有:
整合目前关于组织学习力和教师的特点来看,教师组织学习力具有如下鲜明特点:
其一,整体性。教师组织学习力的整体性表现为:教师组织的学习力受到教师个体学习力、教师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组织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部分的变化都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教师组织如果能协调有序,其整体的学习力将大于各个个体学习力的总和。
其二,创造性。教师组织学习力的创造性具体表现为:教师组织的学习要跟上人类知识创造的步伐,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组织学习要跟上教育实践革新与创造的步伐,与教育实践的创造性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组织学习要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能够促进人类对新世界要素的创造。
其三,发展性。教师组织学习力的发展性主要指:教师组织学习力始终处于发展过程之中,它又在不断地促进教师组织内个体学习力的发展,同时也在不断地促进整个教师组织的发展。
文化方略的提出和实施要依据于所处文化的特性,文化的特性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基本的特性是结构特性。就教师组织而言,与其学习力直接相关的文化结构特性,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
其一,文化的内涵结构方面的特性。从文化的内涵来看,文化的结构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文化精神,尤其是其中的价值观、伦理、知识和思维方式等;二是文化形式,具体主要包括语言形式、制度形式、器物形式、思想形式等;三是文化情境,具体主要包括社会心理气氛、团体风气、活动者的精神风貌等。[9]就整个文化的内涵结构而言,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10]
其二,文化的成分结构方面的特性。文化方略既要以相关组织所处文化的现有成分结构为基础,又着眼于促进其成分结构的优化,例如,就发展人的素质而言,需要增加素质文化的成分,所谓素质文化,简单地讲即以人的素质发展为基本的价值追求的文化;就学习力的提升而言,需要增加学习文化的成分。
其三,文化的时间结构方面的特性。文化的存在往往会跨越漫长的时间,这就会形成文化的时间结构,其中主要的是文化传统、时代精神与文化更新的未来走向之间的关系。这一方面是这个组织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蕴涵了这个组织学习的宗旨。我们在提出提升这个组织的学习力的文化方略时,需要依据于此。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现象,其对组织的学习力的作用机制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文化与人之间形成一种双向建构的关系,[11]在此机制中,学习起着关键的中介作用。
首先,人是创造文化的人,或者说是创造文化的动物。正如卡西尔而所说:“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也只有在文化活动中,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12]人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也改变和发展人自身。作为一个共同体,教师组织在创造着文化,并在创造相关文化的过程中改变和发展着这个教师组织。
其次,人类所创造出来的文化,又起着化育人的作用。所谓化育,是指养育、培育,使其变化和发展。其中的“化”即“变化、使变化”之意。中国古代就注重“化育”天下,尤其是注重通过文化来化育天下,现在看来,化育永远是重要的。那么文化对人的化育作用是如何发生的呢?其基本机制是:文化为人提供活动和生长的环境的源泉,而人是具有学习机能的人,当人处于一定的文化中时,就与文化发生全面而深刻的互动,通过学习而吸收文化中的各种要素,从而发生变化,获得发展。这在提升教师组织的文化方略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这样,有些人甚至认为,文化本身就可以理解为文明素养或素质。[13]
上述两个方面,是提升教师组织学习力的重要机制。
基于上述依据,这里提出提升教师组织学习力的主要的文化方略: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教师组织学习力提升的文化方略应当从价值观入手,明确地讲就是构建教师组织的学习价值观。学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习动力,而学习动力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包括学习价值观、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其中学习价值观是相对稳定、持久作用的一个方面,它是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对于教师组织学习力的提升来讲,学习价值观的构建特别重要。这里的价值观,主要是指教师组织群体的价值观,而群体的价值观,会全面而深刻地影响到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个体。
这一方略体现了传统文化、时代精神和文化的更新走向,体现了文化的时间结构中绵延不断的素质文化及其价值,能够通过与此相关的动力因素,在文化的成分结构中增加素质文化所占的比重。教师组织的学习价值观的构建,特别要注重内涵:
其一,与教师的素质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引导教师将素质发展作为显性的价值观,大力推动素质文化的建设。素质文化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事实存在着,因为人们注重对素质发展的价值追求,也一直推动素质的发展。人都希望自己是本事大、素质高的,因此,素质发展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是能够实现的。教师也是如此,教师的素质发展也正是学习的基本宗旨。因此,我们可以让教师将素质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并且将这种价值追求明确地规定为教师组织的团体目标之一。教师们能够认识到,要发展素质就要通过努力学习,这样就能够促进教师组织学习动力的提升,这是学习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其二,让教师认识到学习价值观是崇高的。“崇高”主要有“高尚、高地位、高境界、伟大”等涵义。“崇高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最高体现和形象显现”,[14]在古今中外都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它的存在和起作用从时间和空间维度来讲都是普遍的,因此是真正的普世价值之一。为了大力提升教师组织的学习力,教师需要认识到:人和人的素质是崇高的,指向人的素质发展的学习活动也是崇高的,追求素质发展比追求金钱更加崇高。
构建教师组织学习价值观的具体办法是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有:一是宣传,即通过宣传,形成和强化学习价值观;二是讨论,通过讨论,教师可以强化对学习的认识和追求;三是切身体验,让教师通过多样化的事实和实践,深刻地体验到学习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意义。
要提升教师组织的学习力,就要让教师们有足够的条件持续地进行学习,为此,就要为教师组织配置学习文化资源,这种学习文化资源的配置既要尽可能地追求充足和丰富,又要尽可能地做到优质。学习文化资源,包含文化的内涵结构中的文化精神层次和文化形式层次中的大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文化中的知识、技艺、伦理、思维方式等精神内涵,还包括文化的器物形式、文化的思想形式、文化的语言形式、文化的行为形式等丰富的形式。这些都是我们应该为教师组织配置的。例如,成功人物的学习行为,尤其是优秀教师的终身学习行为,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文化资源。教师组织的学习文化资源的配置,需要特别强调这些资源能够体现崇高而有力量的学习宗旨,包含丰富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具有许多有意义的学习素材和可以获取一些成功的学习案例,并配有有效的学习方式方法甚至思维方式。
教师组织还要注重积聚其学习文化资源。过去的学习文化资源,只要能够继续保持的,就应该保持;先前缺乏的学习文化资源,在后来可以增补;有些学习文化资源,可以适时更新和替代。无论是文化精神还是文化形式,都需要一个不断积聚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些积聚过程,教师组织的学习文化资源日益丰富和厚重,并逐渐积淀出该组织的一些优秀的、经典的、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既是该组织的宝贵财富,也是人类社会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如上文所述,文化情境是文化的内涵结构的一个重要层次,这个层次是文化内涵结构中最具有流动性,同时也最活跃、最具有活力的一个层次。一定的文化精神,总是会体现于各种相应的文化情境之中,而在文化情境的持续存在和发展的进程中,会有一些精神性的要素持续地存在并起着作用,久而久之,这些要素就会凝聚为文化精神。同时,文化情境让人直接以活动的方式卷入其中,直接感染人,推动着人的心理和身体活动,一个人持久、积极地参与到某种文化情境之中,就会受这类文化情境的持久影响。如果这种文化情境是一种学习性的文化情境,即学习成分含量大,那么就有利于组织的学习文化的建设,还有利于直接发展人的学习力。因此,为了提升教师组织的学习力,就需要经常性地创设教师组织的学习文化情境。
学习文化情境的创设要有计划性、序列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以便达到系统化而持久的效果,这才是真正持久的文化效应。
文化是有价值导向的,为了保证和优化这种导向,就需要有文化的领导者和示范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骨干”。文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文化骨干作用很大,值得重用、巧用和勤用。[15]学习文化尤其需要文化骨干,因为学习特别需要学习领导者。如果一个教师组织拥有具有强有力的正能量的学习文化骨干,将很有利于这个组织形成强大的学习力,而且学习文化骨干及其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力本身就是教师组织学习力的一个构成部分。
学习文化骨干的培育工作,一般以教师组织为主体,并取得管理部门的支持。在教师组织的学习文化骨干的培育上,需要注重以下几点:其一,骨干可以适当地多一些;其二,要经常注重充分发挥学习文化骨干的作用;其三,注重学习文化骨干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可以为学习文化骨干聘请指导专家;其四,对于学习文化骨干,要给予鼓励,主要是精神鼓励,这样,学习文化骨干会更加有动力,并且让更多的人有动力向学习文化骨干看齐。
“传统”,是一个流行很广的术语。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认为:“几乎任何实质性内容都能够成为传统。人类所成就的所有精神范型,所有的信仰或思维范型,所有已形成的社会关系范型……在延传过程中,都可以成为延传对象,成为传统。”[16]文化往往是持久的,持久存在并发挥影响的文化集中表现为文化传统。学习文化传统对教师组织学习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教师组织的学习文化传统的创构,能够使教师组织成为典型的学习型组织,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倾向性,强化组织的学习价值观,并且使各种学习文化资源更加直接而强有力地促进教师组织的学习。同时,学习文化传统,有利于使已经建设起来的教师组织的学习文化强有力地延续下去。因此,学习文化传统的创构,是持续地提升教师组织学习力的一种重要方略。
教师组织的学习文化传统的创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形成和提炼教师组织的学习价值观,并将之提升为学习信念,这种信念能够成为一种强大的学习动力;其二是塑造教师组织的稳定而优良的学风,具体包括学习风气和学习风格,这既能够形成教师组织的学习特色,又是一种学习动力和学习的精神风貌;其三是逐渐形成教师组织的典型的学习方法模式;其四是稳定地配置教师组织的一些经典的学习文化资源,这些学习资源尤其要包含该组织发展史上的一些学习典范的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