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市梅岭小学西区校(22500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关键,学生知道如何提问之后才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抓住数学的核心思想。但现在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所具有的追问与提问能力欠缺,有些学生甚至没有问题意识。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从而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要让学生保持一颗好奇心,才能让他们有提问的欲望。学生具有很强的探究欲望,在面对新事物时充满好奇心。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创设悬疑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让他们有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以“有趣的乘法计算”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设计了两组计算题:23×11和54×11。同时教师通过口算将结果计算出来。如此便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心生疑问:“老师是不是之前就计算过了,不然不会这么快就将结果口算出来。”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让他们出一些两位数乘11的计算题,然后快速口算,同时让他们对教师的口算结果进行验算。通过验算,学生发现教师的口算结果完全正确,学生对此都感到非常诧异。这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两位数与11相乘的计算规律,学生自然都带着好奇心主动学习,课堂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基于实际教学内容来设计悬疑性的实验,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在让学生探究“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环节,便设计了实验活动:实验使用的器材是高与底均相等的圆锥与圆柱容器,让学生在两个物体之间倒水。学生用圆锥盛满水,然后倒入圆柱中,倒了三次之后发现圆柱中的水并没有满。于是学生就有了疑问:“高与底均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两者的体积难道不是三倍关系吗?是不是书本中的描述是错的?”针对该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几个原因:第一,用圆锥盛水时,并没有盛满;第二,在倒水的时候,有水溅出;第三,将圆锥里的水倒入圆柱时,圆锥内壁有水残留。基于这些原因,教师让学生接着思考问题:“应该通过什么方法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呢?”有的学生指出,可以将圆柱盛满水,然后倒入圆锥,这样可以不用多次装水。学生用这种方法又做了两次实验,果然得到了较为精准的结果。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设计了具有悬疑性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形成了问题意识,同时也在实验过程中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每个人都会有质疑精神,学生也是如此,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当发现别人的答案和自己的不同时,就会在潜意识里质疑别人的答案。实际上,学生有质疑精神是非常好的,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引导他们学会追问,进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介绍闰年与平年的区别,接着给学生出示题目:小明每次过生日时,他的妈妈都会为他准备一份礼物,小明今年10岁,妈妈送了他几份礼物呢?学生A说道:“应该是10份,他今年10岁,每年都会收到妈妈的一份礼物,所以肯定是10份礼物。”教师说道:“确定吗?还有没有其他答案?”这时,学生B提了一个问题:“假如小明的妈妈送了他10份礼物,他应该是在哪一年出生的呢?”学生A立刻说道:“2008年,因为他在10年前出生,而现在是2018年,所以小明是在2008年出生的。”学生B又说:“不过2008年是闰年,如果他在2月29号出生,那他每四年才过一次生日。也就是说他只在2008年、2012年、2016年的2月29号过生日,所以只收到妈妈送的3份礼物。”学生A对学生B的说法表示认同。由此可见,通过质疑能够让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而通过合理的追问,学生也会更深入、更清晰地认识闰年和平年的含义。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追问的方式能很好地辨析数学概念。
以“圆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在学生初步了解了面积计算公式后,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它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学生很快给出了答案:周长是3.14×2×2=12.56(厘米),面积是3.14×2×2=12.56(平方厘米)。这时,学生A说道:“它的面积与周长相等。”学生B则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学生A便问道:“答案不都是12.56吗?我的回答有错吗?”之后,学生通过讨论发现,虽然周长和面积的数值相等,但它们却有不一样的单位,周长数值后面是长度单位,而面积数值后面是面积单位,两者意义不一样,因此不能直接比较。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别面积与周长的概念,有意选择了单位概念易混淆的题目来让学生深入思考,让他们在辨析与反思的过程中找到两者的区别,从而更牢固地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概念本质。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基于学生的好胜心理来开展提问比赛活动,让他们的提问意识得到激发,进而培养问题意识。
以“可能性”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在摸球的过程中对“可能”“一定”和“不可能”这三个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可能性”,教师可以对学生先进行分组,然后用扑克牌张数与花色来设计“可能性”问题的比赛,比一下哪个小组提出的问题较好。学生为了在比赛中胜出,都会积极地思考、提问。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用一些“激将法”,例如,教师可以说:“有的小组现在提出了三个问题。”“有的小组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等等。教师通过语言激励,让学生的斗志得到了激发,他们便会提出更多高水准的问题。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数学操作比赛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以“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在一次寻宝活动中,小红根据寻宝图来找宝物,寻宝图上指出“宝物在你右脚的3米范围内”,基于该提示大家可不可以找到宝物所在的地方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都非常积极地用笔在稿纸上作画(画的过程中,用3厘米代指3米)。教师问道:“除了你所画的位置,宝物还可能在哪里呢?”学生接着绘画,很快便画出了一个圆。教师这时说道:“赶快将宝物所在的位置告诉小红吧。”教师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不但让学生很好地解决了问题,还使他们深入了解了圆的特点。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通过“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做?”“只可以这样吗?”等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也让他们的品格和智慧得到了发展。
总之,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多提问,并基于他们的好胜心理与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进而使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