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问题来 留着问题去
——以意逆志教学法教学步骤初探

2018-02-26 17:04:23马维兵
新课程(下) 2018年9期
关键词:新课改环节评价

马维兵

(甘肃省民勤县第四中学,甘肃 武威)

新课改的春风温暖和煦,新旧思想的兼容冲撞,为一线课改者提出新要求:教师角色得转变,教学行为得灵活,学习方式得换水,评价机制须改变,课堂效率得提高等。一切的“经验型”教学方式被“双轨”,而探索型火花激情绽放。新思想新理念接受了,旧的“面包机制”还不能丢,于是乎,参加了新课改的培训,聆听了众多专家的报告,转思想,洗脑筋,学理论,大胆创新,一身胆气。经过几年的摸索总结,笔者的“哈姆雷特”出炉了:带着问题来,留着问题去。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得很明了。似乎学语文就成了考好成绩了,但我失去了我,没有个性,我的影子都散射到学生中去,我的“唐诗宋词”不见了,嘴巴笨拙了,我迷茫了。在这迷惘徘徊中,新课改启动了,笔者把新理念和探索结合起来,终于闯出属于自己个性的路:带着问题来,留着问题去,并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具体思路如下:

一、知识积累

第一个部分有四个环节:导课、送生字词回家、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导课:精彩的导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式的导课能令学生着迷,激情的导课能让学生充满战斗力,创意式的导课能让学生永远铭记,总而言之,一句话,先声夺人,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你要用1~2分钟的时间攫取学生的心。成功的导课,你能把学生精神抖擞地“俘虏”四十五分钟。这一环节由我和学生共同完成,先给学生辅导如何导课,例如悬念法、背景法、提问法、表演法等,然后由他们自己写导课稿,提前上交,让我审批,挑出最精彩的一个或几个,导课的任务基本由学生完成,有时候教师也参与其中,让学生批判我的导课词,衡量水平优劣,最后决定由谁导课。这样一举两得,既锻炼了写作,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上台表演的能力。

送生字词回家:有人因为有了新课改,就忘了本,认为基础的识字读音、辨义可以忽略不计,其实则不然,这一步不但不能丢,反而得加强。这一步我让学生小组完成,让他们自己从文中找出大家必须掌握的生字词,读准读音,确定释义,小组依次按课文的顺序,人人完成,不过人人得在课堂上展示他们小组应完成的任务,用小黑板、幻灯片自己解决,自主自动,带着目标完成任务。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不但要知其名,而且还要知其事。讲一篇课文,如果简单地只了解作者姓名及其主要著作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详细阐述其他文学常识。

写作背景:有时在介绍作者时就顺便解决了,有时必须作专门讲解,二者都是由学生亲自动手上网、查资料,自己掌握。

二、合作探究

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读一读,读出你的新体会

(1)自由试读,初步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朗读、默读、轻声读均可,按自己的心情、爱好试读。(2)叫读,角色入赘。根据文本内容,投入地读出感情、气势等,口心合一,入情入景,才能有新体会。(3)范读,感悟理解。老师范读,或者听录音,带有欣赏性地品味。著名特级教师韩军强调,美吟诵读是学语文的根本之法,他说:“文字是肉做的,有体温,有生命,有动感。”所以语文课不能不读,不得少读。

第二个环节:谈一谈,谈出你的新感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了读这份感悟,对文本的理解就有了端倪,让学生从整篇课文内容方面谈自己的感受,可以就中心、就人物的个性、就事件的多角度凸显点、就写作特色,体现“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文本认识,为下面的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环节:疑一疑,疑出你的新见解

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重头戏。古语云:“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题提出来之后,先让学生举手回答,然后让学生在讨论中加以评价。而老师起引导组织、穿针引线的作用,适宜地肯定、否定、点拨、启发、鼓励、夸奖,并且把相关的内容穿插,让课堂内容更丰富、更完美。带着问题来,既有自主的动力,又有合作的凝聚力,课堂效率能不提高吗?语文水平能不提高吗?在合作的过程中,探究必不可少,这样既注重了过程,又注重了结果,不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捷径吗?

第四个环节:悟一悟,悟出你的新创意

再次重读课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注入到学生中去,回味作品,感悟作品,领悟思想,力图达到共鸣。

三、拓展延伸

连接与作品相关的内容,可以是练习,可以是感悟,可以是积累,可以是创意,总之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巩固本节课内容。

四、评价反思

一堂课的成功,是各方面的整合体现:教师精彩的讲授、适宜的点拨、驾驭课堂的能力、知识点的覆盖面和学生有机的配合、协调的主动性、解疑的张弛度、见疑的洞察力等,总而言之是教师的载体角色与学生平台的协调是否能达到最佳的艺术对话。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节课,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1.让学生评价课堂

一节课让学生客观地亮个分,对老师的表现做个总体评价。我们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只要学生满意了,老师无愧了,这节课就算完整了,就算成功了。通过学生的评价,老师查漏补缺,心中有数,注意下节课或以后上课的调整;学生心底明亮,在往后的课堂中也知道怎样展示自己。

2.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

自我评价,是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课堂上的活动,有个体的行为组合成整体的展现,个体的呈现酝酿着整体的效果。因此,个体的自我评价能优化自我,保持一份良好的竞技状态。

带着问题来,读书需有疑,留着问题去,有疑方上进,学生的思维灵活了,课堂效率自然提高了,只有学生在兴趣中参与课堂了,我们的教学目标就达到了。

猜你喜欢
新课改环节评价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38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32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09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18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体育师友(2012年4期)2012-03-20 15: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