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开发区实验小学(221000)
长期以来,小学品德课堂过多强调知识记忆,导致学生情感意识较弱,教学成效较低。所以,教师应以情感为基础,通过情境引思、故事催思、体验触思等途径,激起学生情感与思维的共鸣,帮助学生内化道德。这样不仅能够极大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能够实现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以情感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这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特别是充满情感的教学情境创设,更是一个强大的磁场,牢牢抓住学生思维的活跃点,给课堂教学带来强大活力,从而激活学生认知引擎,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领悟。
如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不平静的世界》一课,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今世界的不平静,感受战争的残酷,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上课伊始,教师选取近段时间的新闻信息,让学生从视频中感知动乱,尤其是战争使很多人无家可归,直接刺激学生。学生明白虽然现在是和平年代,但地区战争还在持续,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国家是件很幸福的事。接着,教师呈现波兰闪击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知二战的实际情境,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冲动,激活认知引擎。
小学生在和平的年代长大,对战争的了解较少,甚至有些学生对战争没有概念。上述教学,教师以中东冲突和二战中典型的战事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开始了解战争,懂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明白和平才是最重要的。
各年龄段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故事,因为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哲理和知识。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而且符合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认知水平。
如在学习《害人的邪教》时,教材内容重在指导学生正确认识邪教“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本质,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课堂教学中,教师以真实故事为课堂教学契机,促使学生对邪教进行反思,认识邪教的真面目。上课时,教师给学生讲述刘思影的故事:“2001年,刘思影在痴迷邪教的妈妈的带领下,来到天安门广场,点燃身上的汽油自焚,经抢救无效死亡。”在讲故事的时候,教师在大屏幕上投放刘思影幸福童年和被烧伤后的图片。直观的图片,直击学生的心灵。学生内心无比悲伤,更加认识到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邪教。这样教学,轻松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上述教学,教师用刘思影的故事切入,加上直观、形象图片的引导,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里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教师通过故事引入,学生听着故事、看着画面,情感自然流露,在感受刘思影故事的同时,也感受到邪教的可怕,对邪教深恶痛绝,使情感得到升华。
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源自于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反思,学生只有真实见到、听到,才会有所思、有所得。为了触动学生的思维,教师为学生设计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交流,获得道德情感的升华,不断得到成长。
如《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强调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触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展开后,教师先利用谈话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体验过的交通运输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接着,师生一起认识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了解不同运输方式,理清各自特点,这为接下来的活动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教师设计“出游我来选”的活动,即给出三组家庭出游计划,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选出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原因。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要考虑路途的远近、家庭成员的年龄,还要想到价格的高低,尽量选出最优交通运输方式,通过比较和分析,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情感为基础展开品德教学,创设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全新视点,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要求,与学生思想品德养成高度吻合。因此,教师要有主观渗透意识,将情感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为品德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同时,教师通过个性化设计,以情境、故事和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意识,使学生站在情感视角展开品德学习,其视点会更高,由此获得的学习认知也会更为深刻,最终获得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