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提问的对策

2018-02-26 08:58安徽安庆市潜山县塔畈中心小学246319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思维数学

安徽安庆市潜山县塔畈中心小学(246319)

提问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双向活动、互动交流的有效方式。提问设计的合理性不仅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成效,还会对学生学科学习及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因而,提问设计不仅应体现教学内容及目标的系统性及完整性,还应最大限度地突出学生的学习需求。换言之,提问设计既要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又要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以学生利益为重,注重学生学习及成长的需求及规律,以真正实现有效提问。

一、厘清提问方式及类型

《教育目标分类学》(本杰明·布鲁姆,1956年)中提出:学校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特殊性和个体性,按其学习行为进行分类,并以此明确学生的学习进程及程度。具体而言,教育目标可细分为“知识获取与运用的感知”“价值倾向与学习情绪等情感”“心智控制的参与活动”这三大领域,主张教学应按照层次梯度递增,由简单逐步向复杂过渡,以最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若将教育目标运用到数学课堂提问中,与学科特征有机结合后,可分为常规管理提问、记忆复述提问、分析判断提问及发散探讨提问四种类型,各种类型提问具有不同的思维导向作用。常规管理提问是各学科、各学段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并不局限于数学课堂教学。如“你们完成相应的练习了吗?计算出最终答案了吗?”等提问是比较普遍的,几乎每一堂课中都会运用到,但在数学课堂中并不具突出效果。记忆复述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课后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及掌握情况,如“什么叫简易方程?”“什么叫轴对称?”等,通过对复述数学概念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这一提问方式运用比较广泛。而分析判断提问则是建构在一定的知识框架上,需要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及判断,如“9的倍数都是质数吗?”,该类型提问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与能力。发散探讨提问则更具思维广度及深度,探究性较强,如“什么条件下两个数互质?”“3、7是互质数吗?”“与19互质的有哪些数?”等,需要学生在“互质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学习。

上述提及的四大提问类型中,前两者偏向于低层次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后两者则偏向于高阶提问,注重启发学生进行推理、分析及探究,以发展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考虑到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规律及特征,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可适当削减常规管理提问,巧妙导入记忆复述提问,并结合学生的需求精心安排分析判断提问及发散探讨提问,以切实提升课堂提问的成效。

二、提问分类定位教学设计

郑毓信表示:“数学教学课堂的提问应选准对象,掐适宜时机,如此方可真正保证提问的有效性。”为此,教师应重视课堂提问,认真研读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学习的需求,有针对性、有“分寸”地设计提问。正如前文提及,数学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思辨的能力。这样一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积极且巧妙地设计分析判断提问和发散探讨提问,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融入核心提问中,再有目的性地影射到常出现错误或疑惑的点上,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以共同讨论、推理及探究,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并最终以获取结果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思考成效。简而言之,以“提问分类”定位教学设计关键在于以学生为内核,明确什么类型的提问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适合独立探究提问,就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研究;需共同完成的提问,就将其放到课堂集体讨论、探究环节中;超出学生的知识及经验范围的提问,需要教师指明方向,将其留到教师精讲、点拨环节。

三、注重提问艺术,提升提问的质量

高质量的提问对提升整个课堂教学成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课前应积极创新,找准教学内容的维度和深度,精心设计提问。

1.找准提问的最佳切入点——角度

提问首先就是找准提问的最佳角度,即该数学知识的切入点。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认清学生成长的心理承受机制、认知能力及思维转化特征,评估学生可能会存在的困惑,并以此切入问题,带领学生共同参与讨论;深钻教学内容,明确重难点,并巧妙设计问题,指明课堂学习的方向,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就重点和难点进行发问,让课堂讨论更具实时性和针对性,为突破重难点学习提供一定的指向引导;以整体视角掌握章节知识,重点掌握主干脉络,有效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点,实现知识的“承上启下”,培养及发展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框架的意识及能力;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盲点,以盲点进行切入设问,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扫清知识“死角”,拓展其思维深度和广度,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

2.调控提问的最佳密度——数量

“密度”在此指的是提问的数量。课堂教学用时有限,若教师在教学中频繁提问,不仅不利于教学,还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听觉疲劳而降低学习兴趣。例如,在“认识乘法”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连续发问:“同学们,图画中有什么?”“都有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吗?”“共有几只小鸡?”等。乍一看,教师导入诸多提问,对抓住学生注意力有一定的作用,但仔细看来这些提问与教学内容关联不紧密,且毫无思维含量。连续发问只会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没有充足的时间思考。若教师转化思维,删减不必要的内容,适当减少提问数量,并保持提问的逻辑性和整体性,可促进学生学会系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3.把握提问的最佳纵横——难度

“纵横”在此主要是指提问内容的思维广度及深度,若提问的入口偏窄,进行“对不对”“是不是”等低层次的提问,问题难度偏小,反而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反之,若入口偏宽,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找到思考的方向而不知所措,难度过大,会挫伤其探究积极性。为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坚持“难易适度,宽度适中”的原则,把握好提问的难度,积极迎合学生成长及学习的规律,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给予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进行想象,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例如,在“梯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教师提问:“在学习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时,我们是如何推导其面积计算公式的呢?大家还记得运用了什么方法吗?”这一提问,一方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内化知识。通过回顾,学生想到拼和剪的方法。此时,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将以往的转化思想运用到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是否可行呢?”经教师的提醒,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并开始在头脑中进行思考。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动手操作,将“梯形”分割为学过的图形,然后套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整节课下来,教师巧妙地在不同时间段进行不同的提问,由最初回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逐步转向学生动手动脑参与到“梯形面积公式”推导行为中,符合学生对抽象概念由浅入深的渐变理论。

综上所述,提问是数学学科教学的灵魂所在,强化有效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具体操作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及学习规律,课堂提问应符合学生认知由表层逐步向高层渐变的规律,巧妙设计并适时提问,以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思维数学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