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美国基础教育的创新基因

2018-02-26 08:24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校课程教育

潘 仕 恒

(广州市白云中学,广东 广州 510168)

2017年3月,笔者有幸参加广州市教育局组织的“中美基础教育思想比较实践学习交流团”,对美国中小学校、高等院校和教育管理机构进行三周的考察,走访了华盛顿州和科罗拉多州各级各类学校十七所,其中高校六所(研究型大学四所,如华盛顿大学、科罗拉多州大学等,应用型大学和两年制社区大学各一所)、高中四所、初中三所、小学四所,参访了华盛顿州督学府、华盛顿州TAMOCA学区督学府、华盛顿州政府办公大楼、微软总部、盖茨基金会和波音飞机制造厂等部门。

正如给我们讲授美国教育系统的Ron Jacobson教授所言,不存在一个美国教育系统,而是50个州的美国教育系统:美国有50个州,不同州的教育系统有很大的不同,各州各自决定教育事业的发展,包括教育的规划、教育的投入、学校建设、课程设置、教材的选择等等。文中所提及的美国教育,实际指美国华盛顿州和科罗拉多州所代表的美国教育。

一、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美国中小学生在每天早上的第一节课前,都对国旗齐声宣誓:“我宣誓效忠国旗和它所代表的美利坚合众国。这个国家在上帝之下,统一而不可分割,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的权利。”在不同的学校,我们向校长提出同一个问题:作为移民国家,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学校如何培养他们对美国的认同?校长的回答惊人一致:美国教育(价值)多元化,没有培养学生对美国的认同,相反,学校尊重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原来所在国的感情、宗教信仰和文化,对所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学校都在大厅中悬挂他们原所在国的国旗,如果学生有特别要求,可以选择不参加宣誓活动。

事实上,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太注重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具体的行动把无形的价值观具体化。每一所公办中小学校正门外,都耸立随风飘扬的国旗,它似乎在提醒行人:这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学校,当你来到国旗前,会对国旗庇护下的学校增添几分敬畏感,会隐约感受到美国的力量。在每间教室讲台的上方,都斜插国旗,也在提醒学生:自己正在这面旗帜的庇护下幸福地生活和成长,要恪守作为美国人应该具有的价值观,愿意为这种价值观做出贡献。

相比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宣传栏、学习园地里的内容大多华而不实,教室讲台上方贴着用有机玻璃制作的国旗图画(不是真实的国旗),学校广场上的国旗只是满足校内学生的教育需要,并不对校外的社会有丝毫的功能和影响。

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真实、生动、全方位、可触摸,注重潜移默化,值得我们学习。

二、美国的中小学校

美国的公立中小学校规模都不大,800人的小学、1 600人的中学已属特大型学校。一座大的建筑物(Building)(最高的有二层楼,多数学校只有一层,即平房)就是一所学校,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活动场、饭堂都在这栋建筑物内,只有室外运动场才在这栋建筑物之外(如果有)。冬天集中供暖气,夏天集中供冷气,教室、过道大都铺设地毯,每一处都是一尘不染,学生可随时随地席地而坐。没有围墙,打开建筑物的大门,学校即刻与社会相通。

不设行政班,学生根据课程和自身层次按教学班走班上课,故学校的走廊和过道都很宽大。走廊洁净、明亮,墙上贴着励志标语、学业成就、我的梦想、行动规则和社团活动消息,让人处处能感受成功、成就与荣耀,充满向上的正能量。

每所学校都有一个很大的活动大厅,这是一个多功能厅,学生集会、大型活动、室内球类,午餐等活动都在大厅内进行,它是全校活动的中心。图书馆和阅览室的布置与学校融为一体,干净、明亮、雅致,可阅读,可休闲,可上网,可查找资料。小学教室的布置犹如铺了地毯的家庭客厅,有洗手室、储物柜、卫生间。墙上是密密麻麻的学生学习成果、活动图片和成长轨迹。高中的学科教室则有学科的特色,如数学教室贴有常用数学公式,物理教室则贴满常用物理公式。 粉笔已消失,代之的是白板和实物投影。但在参访的十多所中小学校中,尚未发现使用触摸式一体机教学平台,平板电脑(IPAD)只在一所初中课堂中出现。不论小学生还是高中生,都能熟练地使用手提电脑或台式电脑进行学习,双手操作、潇洒自如。

体育课只在小学阶段开设,初中以后的学段可不再开设,但学生要到社会中参加一项体育运动获取相应学分。有条件的初中和高中学校仍建有室外体育场,供学生运动。高中学校附近都有一大片空地做停车场,因为年满16岁的公民可以开机动车,故很多适龄学生是开车上学的。

不追求规模、不追求占地面积,但学校内部装修高标准,规范、舒适、高雅、豪华、庄严,教学设备配套齐全,把学校、教室布置成学生成长的家园,温馨、友爱、成功、成就、和谐,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这是美国学校给我的突出印象[1]。

三、课程与教学

1.课程融合趋势

课程融合是当今美国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重要趋势。除了数学,一至五年级不进行分科教学,而将课程大致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科类,注重不同学科在教学中的融合与贯通。我们参访的景美中英双语小学,将中文课程分为若干项目主题,每学期完成3~5个项目的学习。学校要求用中文教授数学和部分人文学科,将学习中文的过程融合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在全美广泛开展的“以项目学习”为主要载体的STEM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学科的综合与融合,综合加快,融合程度更深[2]。

2.STEM课程的系统化趋势

对每一个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无不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s)等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本次参访的10多所中小学校都开展了基于完成工程项目为目标的STEM课程教学改革。STEM课程在美国方兴未艾,并正向艺术和人文学科领域扩展。

STEM课程的周课时为5节(每天1节),学生每学期要完成3~5个STEM项目。每一个项目的选择有论证、有设计、有过程记录、有工程计算、有成品,甚至有推广。小学的STEM课程还是初步的,突出在“玩”中学,并逐渐养成课程学习的规范;初中的STEM课程有编程、输入控制指令等内容;高中的STEM课程则面向复杂系统,即有系统集成的思想,不少项目选择计算机编程(系统)、工程与机械(设计与制造)、机器人制作、太阳能源的应用、无人机制造和无人潜航器的开发等高端项目。STEM课程的核心就是知识的应用训练,学生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就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通过知识从理论到应用的迁移训练,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兴趣找到了方向[3]。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科罗拉多州已形成了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学段的系列化的课程体系,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堂管理、课程评价和时间安排等体系。STEM课程正对美国基础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

3.以应用和创新为目标的基础教育

我们听了小学五年级、初中和高中的数学课,听了毕业班(高四)的物理课。小学五年级数学课的内容为分数的概念;初中数学为求解平面图形(圆、矩形、三角形及其简单组合)周长和面积的复习课(第二天要考试);高中数学是面向数学基础薄弱学生的课,内容为幂函数的性质;高四物理为刚体的转动惯量,这是大学普通物理的内容,是为准备上大学的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大学认可高中学分)。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课,内容都体现学科的核心知识和能力,问题直截了当、简单,以多数学生可接受为前提,没有从应试角度对问题做“包装”或“拔高”。

知识的逻辑难度不是美国教育的追求,考试成绩也不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并且问题及其难度来自知识的应用过程,来自项目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STEM课程将“玩一玩”上升到课程高度,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应用训练。“应用”已深入到美国教育的骨髓中,在知识的反复应用中培育创新的火花,培养合作意识,最终形成创新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熟能生巧”。因此,“应用”是创新的原始基因,是美国教育的灵魂和目标。反观我们的基础教育,常常陶醉于知识基础扎实,但我们却把对知识的应用指向会解题、会解更难更复杂的题目上,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

4.基础教育的出口不是高考

美国高中学制四年,学生可在第四学年参加全美大学入学资格考试(水平性考试),然后依据资格考试成绩、高中学业成绩和自己的特长申请四年制大学(不是考大学!)。成绩一般或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就读二年制社区大学,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条件,完成大学基础学科的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四年制大学认可这些学分),二年后申请入读自己的目标大学(成功率90%以上),再深造两年就完成全部本科教育。对于少数不愿意上大学的学生,可以在高四直接进入职业教育,为工作做准备。美国高中学生毕业后出路多,分流途径多,分流很自然,不存在一考定终身、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

反思我国的基础教育,学生似乎是为考试而生,除了平时的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还要对付奥数考试、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硕士、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等等。当我们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们应该更积极地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在迈向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以更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更大的格局调整基础教育,不能把高考作为基础教育的风向标,而是把“创新”确定为教育的方向。值得一提,国家的教育改革正在稳步推进中,基础教育正从“应试”逐渐引向“创新”的轨道。

四、“正义”和“自由”下的美国基础教育

“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的权利”,所谓正义的权利当属公平、公正、平等、民主、法制,而自由的权利则应该以人为本,尊重并发展人的个性。政府层面,基础教育实行全纳教育,法律保护6~16岁孩子的受教育权,公立学校为学区内全体适龄儿童提供国家(州)标准的教育。每个学校都设有特教班,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教师为特殊学生提供教育。我们参访的CHIEF SEALTH国际高中,全校有6名特重残、智障学生,学校安排4名专业教师单独为他们服务。学校尽最大努力帮助特殊孩子回归社会,成为自立的人。关心帮助弱者,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指标。

1.小班教学,精品教育

不论小学还是高中,每个班的人数不超过25人,小学的班额人数更少,有些学校一个教学班只有十多个人。因班额人数少,不论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教师能关注到个体差异,精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参加基础加强班的学习,教师因材施教,帮助不同层次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2.尊重个体,同时又重视合作与团队建设

学生没有校服,没有统一发型,没有统一的仪容仪表要求,学校尊重个体的个性发展。学生自信,热情奔放,生动阳光。常规课堂表现活跃,STEM课堂上全情投入,项目的开展有条不紊,他们有规矩、有热情。

3.注重集体项目

公立学校是政府对普通人群的教育投入,不能以纳税人的钱去培养少数社会精英。学校不会动用公共资源为少数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提供帮助,但对集体项目(如球类)又不遗余力地组织参加。个人不能随意占用公共资源,而集体项目需要大家来承担,可谓公私分明。

“作为校长,我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我处理鸡毛蒜皮的事,让老师们安心工作。我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教室里,看老师们上课,看课堂中学生的表现,以便提出建议,帮助每个小孩子达到目标。学生成功,我就开心。”这是一个小学校长向我们描述自己工作时的告白。校长以育人为目标,以学生为本,把学校管理的核心定位为学生的成长管理,每天的大部分时间泡到课堂里,了解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做教育工作。教育的本意就是要促进学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这是学校存在的意义,是校长和教师的职业使命和本职工作。

五、对教师的管理

1.各州采取“州—学区—学校”三级管理体系

州和学区的督学是民选的教育官员,与政府首长互不隶属,只需对选民负责。学区督学负责本区的教育规划和布局,负责学校经费的投入,负责选聘校长、培训校长和教师,审定课程的开设,决定区内教育事业的发展。

2.校长被选聘后,即由校长选聘教师

中小学校长职业化,只负责学校管理,大校设副校长一人,不设中层主任(Director)。有些学校设有课程指导教师,负责课程的安排和对教师的教学指导。除了任课教师,高中学校还设2~3个学业咨询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学生选课和学业发展、高校申请、与家长的联系、问题学生的教育等)。

3.教师没有职称,无需进行课题研究和撰写论文

新教师在大学毕业后,须进行教师资格的学习并获得证书后执教。教师资格证分初级证书和高级证书两类,初级证书为地方性的(州),高级证书为国家级证书,在全美通行。州、学区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非常重视校长和教师的专业提升培训,每年都要参加名目繁多的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新入职教师配有手把手指导的本校师傅,还有来自学区资深教师的专业指导。新教师要连续工作满三年才能过入职关,之后才有更长的聘期。

4.教师每年的薪资是固定的

华盛顿州新入职教师年薪3万多美元,以后按每年5%~10%的幅度增资。全州教师的平均年薪约5万美元,最高可达8万美元,校长的年薪是教师最高薪资的2倍,约16万美元。由于薪资固定,没有对教师进行与薪资相关的年度考核,但校长将按丹尼尔森教学评价体系对教师进行评价,合格者将继续留任。美国教师的工作量很大,每天上5节课,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按年薪八万美元作为中产阶级的标准,多数教师没有达到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故教师职业仍不是令人羡慕的职业,教师普遍紧缺。但进入师门并坚持下来的教师,更多的是属于对教育的情怀,他们乐观向上,专业敬业,一门心思地教书育人,尽力尽责。

在美国,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成功与美好。二三亿美国人,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以惊人的创造力深刻地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创造了波音飞机和F战机(航空)、登月(航天)、原子弹、计算机、互联网、GPS、微软、GOOGLE、苹果(Apple)、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可口可乐、MBA、好莱坞、耐克等品牌。教育全面释放人的潜力、活力和创造力,为这个国家的人民注入了创新的基因,造就了美国繁荣,自身也获得巨大的成功。同时,也看到了我们与美国教育的差距,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和追赶意识。我们要学的不是表面与形式上的美国教育,而是美国教育的创新基因。

猜你喜欢
学校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