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生本对话的支点

2018-02-26 08:10四川渠县渠江镇第二小学635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4期
关键词:凡卡民居爷爷

四川渠县渠江镇第二小学(635200) 杨 强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以及教科书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生本对话作为其中的一个范畴,指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但在实际教学中,更多的是单向对话,学生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因此,要想提升生本对话的品质,教师就要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话题。

一、从覆盖面广的话题入手

由于学生年龄、性格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理解接受文本的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如果教师设计的话题过于狭窄,那么许多学生由于无法参与其中,很可能就会成为课堂教学的“看客”。而教师设计出覆盖面广的话题,就能使所有学生都融入对话的氛围中,从而提升对话的品质。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6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时,为了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对话的兴趣,我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我国幅员辽阔,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民居都有各自的特色,你都了解哪些民居?这些民居有什么特点?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民居?这些民居各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自由阅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这个话题的设计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调动了每个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真正为提升对话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教师设计出覆盖面广的话题,有效激发了学生对话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对话氛围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轻松,效果更显著。

二、从具有启发性的话题入手

在一节语文课上,使学生印象深刻的无非是能够吸引他们的、让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质量。

如人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20课《有的人》,第一小节是这样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段话中有两个“活”字,两个“死”字,它们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这一小节的时候,我并没有在这两个字上做过多的解释,而是提出了这样一个话题供学生思考:“这段话中的两个‘活’字,两个‘死’字意义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这两个词语的?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们通过与文本对话,有的说:“第一个‘活’是指人活着,第二个‘活’是说精神永存。”有的说:“第一个‘死’字是指灵魂的死亡,第二个‘死’字是指肉体的死亡。”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我继续启发:“你能用具体例子来说一说吗?”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鲁迅先生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雷锋叔叔虽然已经死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这种对话氛围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更深刻,也深化了学习效果。

教师从能够启发学生深层思考的话题入手,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并谈谈自己对词语、句子的理解,鼓励学生灵活变通。这样教学,促进了阅读课堂的精彩生成。

三、从具有穿透力的话题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要研究的内容有很多,但不是每个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对话兴趣的。教师要设计出具有穿透力的话题,以引起学生与文本内容深层次的互动,丰富学生的情感认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如人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15课《凡卡》,结尾部分主要讲凡卡给爷爷写完信以后睡着了,他梦见爷爷正在读他的信。在教学这段话的时候,为了使学生对当时俄国沙皇统治下的黑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提出了一个话题:“同学们,命运悲惨的凡卡满怀希望地给爷爷写了一封求救信,这是他心灵的呼唤,这是他生命的呐喊。用心读读课文的最后一部分,看看凡卡是否能好梦成真?为什么?”这个具有穿透力的话题很快激起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在汇报交流环节,有学生说:“凡卡的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再说他寄的信是乡下爷爷收,地址、姓名不明确,爷爷也不可能真的收到他的信。”有学生说:“我认为这样的结尾很好,可以给凡卡留一些生活的希望,使他不至于那么痛苦。”还有学生说:“爷爷既然把凡卡送给人家做学徒,说明他真的没有能力抚养凡卡。若凡卡有一点能力,他也会把凡卡留在自己身边的。由此可见,爷爷是不会来接他的。这只是一个美好而又无奈的愿望而已……”就这样,在与文本的深入对话中,学生真正走进了阅读的深处。

如此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认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水平,提升了阅读教学的效果。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并设计出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话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使生本对话绽放出精彩。

猜你喜欢
凡卡民居爷爷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凡卡》续写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冬爷爷
站着吃
爷爷说
立足文本,引导学生续写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