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论说逻辑性 提升思维理性度
——说理文教学策略探微

2018-02-26 08:10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300韦云成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4期
关键词:司马光品味事例

江苏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223300) 韦云成

语言即思维,思维即逻辑,培养语感需要发展思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说理文虽然篇数不多,但逻辑思维突出。纵观苏教版语文教材,从四年级上册开始,几乎每一册都有一篇说理文,包括《说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谈礼貌》《学与问》《学会合作》等。说理文,即议论文,它是剖析事理、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一种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式,以论证其观点的正确性。说理文的语言简洁凝练,多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材料。这类课文怎样教,才能体现其价值呢?

一、整体把握文本特点,提升教学理性度

说理文如果把握不好,很可能就会教出思想品德课的味道,体现不出语文课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特点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说理文的特征呢?首先,要把握说理文的结构特点:提出观点—举例证明—总结观点;其次,要分阶段把握说理文的特征。小学语文教材在四、五、六三个年级段都安排了说理文。因此,我们应从全局着眼,明确各个年级说理文教学的不同点,明晰每个阶段教学的着力点,这样就能进一步体现知识建构的整体性。

(一)明晰五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说理文的灵魂,是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思想观点。只有明确说理文的中心论点,才能了解其要解决的问题,理解文章的大意。《说勤奋》——“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谈礼貌》——“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学与问》——“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会合作》——“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些论点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

(二)读懂文章的典型事例

如果说中心论点是说理文的灵魂,那么列举的事例则是文章的血肉。苏教版的五篇说理文均运用了举例论证法,即用事例来说理。教学时,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选取事例的。

1.事例的典型性

为了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因此作者所选择的事例一定要具有说服力。这就使文章所选取的事例都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事例具有代表性。如,《说勤奋》一文,就选取了司马光与童第周两个事例。他们两个人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无论是聪明人(司马光)还是不够聪明的人(童第周)通过勤奋都能取得成功。这样就能有力地证明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二是事例要具有广泛性。如,《滴水穿石的启示》三个事例,有古代、现代的,有中国、外国的。这样就能证明不论什么人,只有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理想。这样的论证因其事例的广泛而显得更为严密、充分。

2.论证的方法

课文《滴水穿石的启示》选取了古今中外三个名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愿望”的论点;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又举了“雨水”不能将石块滴穿,从反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论证方法有必要让学生认识,以便学以致用。而其他说理文采用了正面论证的方法,论证有力,让人信服。

3.事例的凝练

说理文中的事例与记叙性文章中的事例有很大的不同。说理文中的事例只为证明观点服务,所述的事迹紧紧围绕观点,高度聚焦,极具针对性,不需要详细的描写。如,李时珍的事例,只需要写明他“从小立志,二十年始终如一”,便能证明他“目标专一”;他走遍全国尝药草,不懈努力,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这足以证明他“持之以恒”,无须写他的其他故事。

二、品味中理趣相生,感悟论述的逻辑性

(一)品味文章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要让说理文课堂充满生趣,就要在语言上着力。如,《谈礼貌》一文,有这样一段话:“牛皋向一位老者问路。他在马上吼道:‘呔,老头儿!爷问你,小校场往哪去?’老人不但没有给他指路,反而生气地骂他是个‘冒失鬼’。”这段话值得细细品味。体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通过读牛皋、岳飞的事例,学生能对人物有所理解感悟,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在对两个人问路语言的品味中,学生体会到论述的逻辑性,理解了“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的道理。

(二)感悟列举的事例

说理文的事例是作者精挑细选的,具有典型性。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品味事例所包含的道理。首先,通过事例的解读,感受事例本身的趣味性。如,《说勤奋》一文选取司马光和童第周勤奋学习的故事。教学时,学生对司马光的“警枕”很感兴趣。通过研究“警枕”,学生感受到司马光的勤奋,并进一步理解了勤奋让司马光完成《资治通鉴》这一巨著的编撰。教学童第周这一事例,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想象童第周奋起直追的画面。这样,就让事例本身变得有意思,学生学习兴趣自然浓厚起来。其次,运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品味事例。如,《学会合作》一文,通过乐团合奏的事例说明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真正把握事例所包含的观点,我与学生一起欣赏了一段乐队合奏曲。其三,尝试换事例,让学生比较理解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比较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品味语言的方法。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我让学生尝试换掉三个名人事例。在换事例后,我引导他们与原文进行比较。这样,使得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让学生明白怎样围绕论点来组织材料,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把握文章的思路

说理文教学中,揣测作者的思路,能使学生体会文章的结构特点。说理文的基本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提出观点,接着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强化自己的观点。如,《说勤奋》一文,作者一开头就通过设问的方式提出观点:“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然而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这样先总地提出论点;然后,用两个事例分别论述聪明人和不够聪明的人通过勤奋都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最后,文章进行总结:“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很大的改善,便仍不能忘记‘勤奋’二字。”这样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总—分—总结构非常明显。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这样的结构脉络进行梳理,体会这种结构对文章表达的作用。

五篇说理文,它们的开头各不一样,有的开门见山,有的娓娓道来。《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从一个自然现象娓娓道来,由现象获得启示,提出论点;在本论部分,作者举了三个正面事例与一个反面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教学时,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脉络与结构,并进一步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探寻其运用这样的篇章结构所想表达的观点。

总之,教学说理文,既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又要引导学生探索具体文本的语言表达秘妙,这样就能提高说理文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司马光品味事例
品味年画
司马光砸缸之谜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
品味桂峰
此声彼声来品味 仔细聆听有不同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