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响水县运河中心小学(224600)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句话就充分表明了面面俱到不如抓住一点,直击要害。同样,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千篇一律的导入,一成不变的串讲,以及“满堂灌”的教学形式,既耗费教师和学生大量的精力,又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主要是与教师没有把握好教学切入的时机,没有选好切入点造成的。那么,如何选择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呢?
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大都有了自己对课文初步的感受。教师在检查的时候,可以根据预习反馈的情况,及时切入,抓住解读文本的导火索,引领学生真正走进阅读的深处。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第15课《天游峰的扫路人》时,教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预习所得。有学生说天游峰山势非常险峻;有学生说在天游峰上扫台阶并不像老人说的那样轻松;有学生说老人的性格真好;有学生说想去天游峰游玩;有学生说老人可真能干……教师可以就其中的话题切入:“文章题目是‘天游峰的扫路人’,可是开头为什么对天游峰的山势描写得那样具体,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经过阅读就会发现,关于天游峰的环境描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是一种表达的艺术。如此教学,不仅奠定了阅读基础,而且使学生对问题的感受更加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学生的预习所得进行及时有效的切入,可以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重新回归文本,细细阅读。这样一来,学生的预习所得也就不再是浮于表面,而是真正习得了文本的含义,实现了读有所获的阅读目标。
“学贵有疑。”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梳理出有价值的问题,及时引领,有效切入,既可以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而且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生还能从中享受到探究学习的快乐。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27课《水》时,在学生读完课文以后,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在教师的鼓励下,有学生提出:“村子里那么缺水,为什么他们不打个水井架上自来水呢?”吃上自来水对于如今的学生来说是那么简单,可是在那个缺水的年代,要想实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顺着学生的疑惑之处,教师这样切入:“同学们的想法很好,可是从作者小时候生活的村子现状来看,你们觉得能实现吗?请找出文中的相关句子来表明。”在教师问题的引领下,结合文中“到十里之外一个很小的泉眼,排上一个小时,只能挑上一担水”等相关句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艰难,要想用上自来水那更是不可能的。有了前面的阅读感悟做基础,学生对雨中冲澡、匀水冲凉给作者带来的满足也就不难理解了。就这样,从学生的疑惑点切入,把学生自然地引入对文本的感悟体验中,他们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在阅读教学中,就学生的疑惑点切入,不仅可以使阅读顺利回归文本,而且还可以真正拨开重重的迷雾,使学生获得对文本的正确解读。
在语文教材中,文本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或许被文本中人物流露出的情感所打动,或许为作者笔下优美的景致所陶醉,或许被文中某些道理所折服……这一切都会不由自主地让学生感到兴奋。教师如能就学生的兴奋点切入,那么就可以很快地引爆学生思维,达到点亮阅读教学的目的。
如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14课《安塞腰鼓》的语言简短有力。在教学这一课时,根据文本语言的特点,教师可以这样切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想把它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吗?大家可以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以自己喜欢的朗读形式,先好好地练一练,然后再读给大家听。”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们有的自读,有的对读,有的表演读,真正地进入黄土高原那鼓声、鼓点所渲染的美妙氛围中。教师这样切入很快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踊跃地投入朗读的热潮之中,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学生的兴趣点切入,符合他们接受事物的习惯,而且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效果也会格外的好。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的切入点有很多,不同教师选择的切入方式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会不一样。只有精心研读教材,并根据教材文本与学生的特点,及时有效地切入,引领学生咀嚼、品味、涵泳,才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学习劲头更足,教学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