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湃维
(杭州市萧山区清江初中,浙江 杭州)
第七届教育改革与发展围绕着“课程设计如何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这一主题轰轰烈烈地展开。数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文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科学语言、科学思维、数学文化等加以培养。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已然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潮流。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仍不尽如人意。原因有:
1.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教学实践活动开展中,大部分教师仍将考试作为教学的导向,在传统的以考试为纲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往往考试考什么,在课堂中就教给学生什么,忽视了学生的技能、素养的发展。加之,一些教师在传统教学理念的驱使下,将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往往会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有限的数学学习能力下,是难以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有深刻认知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课堂学习主动性。
2.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
数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文化,还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学科。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立足数学学科的教学规律,借助多样化的方式将数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自主地对新知进行探究,从而掌握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但是,就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仍采取填鸭式的方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堆积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大量抽象的数学知识堆积下没有方向,既无法有效掌握数学知识,也无法积累数学学习方法,其数学素养更是不尽如人意。
因此,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立足数学核心素养的有关内容,以及核心素养培养对教师的要求,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重要问题。基于此,在本文中,笔者将尝试探索一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式。
数学素养作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关注的重点问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其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素养的延伸与落实,是在数学活动开展中,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以此形成应对未来社会发展必备的数学观念、数学能力等。数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数学知识、技能、情感等的综合体,它指向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感悟,而非直接呈现结论性的知识。与此同时,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与学生的终身发展相伴而存的,是学生更好地接受未来社会的挑战、更好地应对未来生活的基本保障。
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注重对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等的培养,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只有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借助多样化的方式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学生才能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在深入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数学的根本,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是数学学习的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学生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参与中,要自主地探究新知,思考怎样做、做什么,而非直接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结论性知识。
1.利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情境作为沟通数学与学生的桥梁,作为沟通学生与生活的桥梁,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但是,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大部分学生仅仅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应对考试,在生活中无法对其进行灵活运用,甚至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产生了学数学无用的错误观念。这种思想严重地扭曲了数学学科的价值。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借助有效的方式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运用情境教学策略,是指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引导学生学会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学,并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借此运用所学解决生活问题。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善于发现生活中与教学有关的数学内容,并借助情境的方式将其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会对数学探究产生浓厚的兴趣,还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以“线段、角的轴对称性”这一内容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逆定理的理解,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创设了这样的生活情境:在学校附近有三条马路,其中两两相交,交叉路口分别是A、B、C,如果要在三个路口之间建立一个加油站,(1)要使加油站到各个路口的距离相等,需要将加油站建在哪里呢?(2)要使加油站到三条马路的距离相等,需要将加油站建在哪里呢?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会自主地运用所学到的垂直平分线的内容解决问题,为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2.利用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想世界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不尽如人意,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数学的目的是用数学解决数学问题。但事实上,数学思维不仅包括逻辑抽象思维,还包括理论思维、分析思维等。既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给予充分的重视,那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极具个性化的指导,从而使每一层级的学生都能在数学思维方面得到锻炼与发展,并使每一层级的学生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数学学习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应用个性化教学策略,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一些具有难度的问题,以此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也可以运用极具启发性的提问策略,激励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用数学的思维自主思考问题,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借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如此教学,学生自然会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用数学思维探索世界。以“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DC,AD=BC,倘若要使这个四边形成为一个长方形,你觉得要加哪些条件呢?”这一问题为例,这样一道加条件的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由结果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运用所学到的与长方形性质有关的内容,借此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
3.利用示范—模仿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甚至一些学生不具备数学语言能力,“会做题,不会说题”的情况大量存在。数学语言作为数学思维的载体,其早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数学学习目标之一。在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学生在数学语言方面需要达到能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程度,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借助已经储备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示范—模仿教学的应用是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学生向师性的作用,引导其对教师的语言进行模仿。示范—模仿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有目的地使用数学语言进行示范,借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相应的数学语言行为进行模仿。学生在对数学语言模仿的过程中,可以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为数学表达能力,在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这一过程中自主地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仍以上面的加条件问题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自主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在结果—过程—结果的表达下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利用直观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理解世界
对于抽象思维不发达的初中生而言,数学是难以理解的。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数学抽象思维,还需要数学直观想象能力。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需要借助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合理的教学媒体设计,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抽象模型能力的形成。与此同时,在直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还要对学生的立体感加以培养,借此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感知世界、理解世界、解决问题。我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往往会借助台风、航海、工程定位等问题引导学生建立几何图形模型,在该模型的引导下,学生可以立足该类问题灵活地解决数学问题。
1.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是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自主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为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诸如利用情境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利用个性化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想世界、利用示范—模仿教学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等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培养学生学数学和用数学的意识。
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双向性的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其在获得数学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教师在因材施教原则的指导下,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调整,促进其数学专业素养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