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红 ,钱 平 ,徐良志
(1.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章亭小学,安徽 铜陵;2.安徽省铜陵市实验高级中学,安徽 铜陵;3.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章亭小学,安徽 铜陵)
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关注的背后是一个个家长、家庭的期待。我国的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还是存在着一些局限性:首先是育人方面,现如今“分数论”充斥着学校、课堂和家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分数才是一切,学生学习的任务就是拿高分,教师的任务就是教授学生知识,让学生考个好成绩。这样的风气本身就是与素质教育相悖的,因此当前教育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重视成绩轻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身体素质的培养。其次是上课的课程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问题主要是学生的需求与教育目的与教学方式不能有效地结合,其不能使学生充分汲取知识。与此同时,高强度的上课负担与高速度的课程进度对中小学生而言都有着巨大的压力,这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对其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以上通过对当下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要想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与昌盛、游戏与中小学教学游戏组织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开展,就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克服局限性,总结出优秀的方法策略,实现游戏与课堂的良性互动:
1.游戏“制度化”,切勿让学生在主观上认为游戏就是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肆无忌惮。要想实现游戏与课堂的良性互动,首先要明白“游戏”与“玩”的异同点,它们都具有非功利性、愉悦性、超越性以及平等性,然而它们之间还是具有很大不同的,“玩”就单纯让孩子玩,但是“教学游戏”却体现着教师在进行游戏设置过程中渗透的教学方法、教学目的等,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其符合教学大纲。因此教师在课前要给学生明确一点,就是课程中的游戏是有“制度”的,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随心”但是不能“所欲”。这样才能既保证学生可以放松愉快地上课,又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2.游戏“体制化”,教师在设计一些游戏环节时要始终保证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各种游戏安排要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中小学的课堂之中的教学游戏应该是经过教师层层筛选,逐一设计过的,应该在让学生放松的基础上保证是“隐形课程”,即便游戏不是教学活动的本体内容,也应该将其“体制化”,保证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各种游戏安排要在教学大纲的范围内,将其作为传授知识的媒介和途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游戏的积极作用。
3.游戏“灵活性”,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游戏互动的过程中,要提前做好计划,尽量做到有计划的互动,这样既能够保证课程的进度,又能够符合学生的需求。对于中小学生的课堂游戏教学而言,其中必然存在着一些突发情况。例如在教师与学生进行游戏互动的时候,教师的目的与要求有可能与孩子的想法不同,此时教师应该灵活对待,不能强制要求学生必须怎样怎样做,这样不仅不利于课程的进行,更会激发其逆反心理,促使其消极对待课程。
4.游戏“平等性”,课堂教学中的游戏设定要公平公正,在游戏互动中也要做到民主,这样才能体现我国教育的公平与课堂的公正性。现如今人们对公平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对于教育而言其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在进行游戏辅助课程教学的时候,也要把握好公平、民主,这样才能让孩子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因此教师切勿因为成绩的好坏,而让课程的游戏环节出现不平等的现象,因为只有一视同仁进行游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自信心。
通过以上的论述,将游戏融入课堂教育中对中小学生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其中还包括以下几点:
1.解放学生天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汲取知识,健康成长;让教师的教育教学符合学生的成长需求。
2.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游戏的环节中逐渐拥有主动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的学习是充满动力的;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潜移默化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让学生在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并将其迁移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综上所述,通过对中小学的教育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即便实现游戏与课程教学的良性互动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无数教育工作者的奋斗下终究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