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财兴
(福建省浦城县第三中学,福建 南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地理人才要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具备地理核心素养,高、精、尖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更具竞争力,更受用人单位青睐。为了适应这一形势,就需要高中教师在这一阶段,重视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了顺利实现这一目标,高中教师可通过课程整合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高中生在经历了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思维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综合思维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就需要高中地理教师转变观念,通过对地理学科内的整合来实现这一目标。学科内整合形式众多,如单元和章节的整合、模块与模块的整合等。教师在进行整合时,可采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妨让学生参与进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例如,在进行单元和章节的优化整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整理知识要点、建立知识体系等。教师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整体上把握地理知识结构,在巩固学生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学习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
在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妨引导学生将地理与其他学科进行优化整合。由于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发生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不妨整合历史内容,通过历史和地理的融合教学,来加深学生的记忆,深化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学习效率。部分教师反映高中生在学习人口变化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基于此,教师可借助历史中我国与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来揭示决定人口增长的因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结合历史知识从中国人口变化开始讲起,引导学生探究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口变化的影响。探究完成之后,不妨给学生留一个课后作业,让他们探究世界人口的变化情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使地理和历史巧妙融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间接地引导他们学习了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提高其地理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
人类的政治生活、经济活动等都离不开地理舞台,因为大事小情都要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演出,才能产生社会价值和影响,因此,将地理学科与政治学科进行优化整合势在必行,也为其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高中地理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妨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出发,去挖掘事件发生的规律,探究其本质,让学生在学习地理时,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与政治学科的整合,使他们意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感受该学科的魅力,为其进行自主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在课程中,教师可引入时事热点,让学生从地理和政治两个角度去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教师在课程教学实践中,不应囿于课堂教学,而是要积极开辟“第二战场”,充分利用课外地理课程资源,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其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如教师在教学中,可组织学生积极走出去,走向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等,去了解更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开阔其地理视野;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报纸杂志等方式进行地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如学校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当然,在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校内课程资源,因为这是教师教学的“主战场”,将校外课程资源和校内课程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全面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校内课程资源如挂图、标本、电教器材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进行天文、气象等观测,来提高学生参与地理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想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其综合能力,需要从学校现有资源和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出发,将校本资源和乡土地理进行有效整合,以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家乡的认可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全面整合,让地理事实和现象变得更为形象化、生动化,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利用地理原理去剖析现象,来帮助学生找到其原因和规律,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