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史料教学常态化,突破高考复习瓶颈

2018-02-26 00:47海南省海口实验中学邱桂兰
新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试题考试

□海南省海口实验中学 邱桂兰

上周二进行了2018年海口市高考历史卷调研测试,周五在海口一中举行的全市历史学科高考备考会交流学习,对如何提高历史高考备考的有效性又有了些许心得。

首先从市高考调研测试卷说起。考完后学生反映,平常老师对课本上辅导资料上的内容讲得比较多比较细也比较完整,但是打开试卷之后,总感觉材料那么新颖,把握不住,平常我们练的题目似乎与高考有一段距离。典型试题如下:

不管是否存在选择题过于简单的议论,调研测试卷总体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立意命题的特点非常鲜明。这份测试卷对高三考生释放了一个明确的高考信号或者叫做考试趋势——60分主观试题不在于要你去死记硬背多少的知识点,命题人可以把所有的历史基础知识历史信息都以材料的形式告诉给你,但关键是要向你提出一系列的历史问题,你必须综合对材料的解读解析,结合所学的知识,对上述的历史问题作出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并渗透家国情怀思想与价值观。我们手把手教出来的学生对试题的不适应,得分率低暴露了作为学生高考引领者的我们是否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的理解有偏差有不到位的地方?“把教材内容与考试的“新情境”混淆在一起,认为考试必须回归教材、回归知识本位,这其实是对考试内容的一种误解。考试永远是考查某种迁移能力,考试最终是解释受试的学科素质、学科素养、能力结构和知识运用水平,是一种多维度的评价,而非单向的知识评价。识记历史知识和历史结论在素养中仅仅是水平1的层级,连合格都达不到。当然,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考试的内容,通过新情境回到教材的历史叙述和历史结论当中也是考试的应有之意,但这远远不是全部,尤其不是高阶水平的全部。考试的内容不是简单地重复教材、再现知识,而是一个以课标知识体系为依托,以学科素养为目标,以正确价值观念为指导,以必备品格为核心,以关键能力为基础的分解、整合、重构的结果。

老师讲得多,学生背下来的也不少,可高考调研测试得分怎么还徘徊在60分上下?或许正是这种备考认知上的偏差使我们感觉很努力的备考不可避免地进入瓶颈期?

全市调研测试的举行,标志着高三二轮甚至三轮复习来到。距离高考仅剩下不足60天,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感觉到比较疲倦。这个时候如何有效地把握课堂节奏,营造良好的备考氛围,师生相对轻松愉悦开展复习备考,从而不是让学生学得吃力,心理压力山大,而是轻松当中有收获,豁然开朗,有一种能够hold住高考的感觉。如何突破历史高考备考复习的瓶颈呢?

周五全海口市高考备考会课堂教学展示与观摩给了我们示范与启发。海口一中翁丽霞老师和王燕老师分别以《过渡时期的现代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为题进行二轮复习课堂教学展示。翁老师的课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通史构建,特征概括。在这部份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根据三维坐标对1949——1956年的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知识点进行回顾与梳理,同时归纳出这段时期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的阶段特征。第二、典型例题,考点突破。翁老师在此部份以命题预测和讲练结合的方式对考点进行逐一突破,从选择的题目来看,她做到了精选精练,在备课方面可以说下足了功夫。在课堂上,还给足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不停跃动,实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第三、延伸拓展,提升能力。翁老师选择了本次市调研考试中——“浙江定海公营电灯厂民主改革”选做题,采取先练后讲策略。同学们独立写出其答案,而后师生一起尝试评分。王燕老师由一首《久久不见久久见》独具海南特色的黎族歌曲将我们带入她的课堂,同时她把当下最热门的海南建省30周年这一重大事件与本节复习课相联系来作为导入,提升了同学们复习的热情也体现了王老师宽阔的时政视野。在复习流程中,王老师首先让两位同学上讲台来以三维度坐标的形式对1949—1956年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并引导学生总结出阶段特征。接下来,王老师对预测考点各个突破,在对考点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史料训练。课堂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又特别注意对学生史料分析能力培养的提升,实践对学生分层训练。其复习方式与翁老师的复习方式与流程略有不同,但从课堂效果来看同样是有效的。

在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之后,来自海口地区的各校历史教师开展评课交流。对这两堂展示课和海口一中的高考复习模式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提出了自己在复习中遇到的困惑,比如在复习课中,如何选题?如何评讲才能调动更多学生的思维?复习课信息量如此之大,如何才能把课堂上归纳提炼的历史认知有效留在学生的头脑中?如何落实安排给学生的任务?怎么调动学生的兴趣?普通中学薄弱高中怎么更好地在课堂上讲练结合?海口市历史教研员林子齐老师以“理性思考 专业精神 科学施教”专题讲座回应了老师们的困惑与提问,即重视高考试题的再教育功能、把握各种要素间的“辩证互动”、关注人在历史中的“价值回归”、多个角度看历史和以练代讲——历史基础知识问题化等。重视高考试题的再教育功能,著名高考命题专家穆易宁指出考试测量的试题应该有三个命制目标:一个是命题立意,即试题要有一定的主题思想;一个是能力考查的目标;一个是通过作答使认识得到提升,也就是使考试测量本身成为再教育的过程。有不少学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通过做一道高考题,做错了,看解析,才反馈到原来自己所学的东西有误,从而校正了自己的历史认识。所谓做中错,错中悟,实践出真知也,启发良多。

备考会结束返校途中,脑子里一直在问自己“什么样的高三历史复习课堂最能应对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考选拔?”回味思考一番,我愿意在高三复习课堂下足功夫备好课,坚持创设历史问题情境,引发有效的学习与思考,鼓励、激发学生,留给学生领悟的空间。坚持史料教学常态化、基本历史知识问题化、重难问题材料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达成随风入夜潜移默化。如是,面向高考,争取春暖花开。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试题考试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清律的基础知识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掌握基础知识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