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视域下国家扩大开放的多维探析

2018-02-25 12:50谷正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谷正

中图分类号 :A8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969/j.issn.1009-3729.2018.05.003

文章编号 :1009-3729(2018)05-0018-07

关键词: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扩大开放

摘要: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应从经济全球化维度审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并将扩大开放作为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通过扩大开放实现自身的发展,这在促进本国发展的同时,也必将促进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对外开放中所形成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1]1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11。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了更好地实现党和国家“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我们要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新要求,直面对外开放所面临的种种问题,立足于时代发展的趋势,在扩大开放中谋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大的发展。本文拟在全球化视野中审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揭示扩大开放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关联,提出在扩大开放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应着力解决的问题,以推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进一步扩大开放。

一、从经济全球化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在经济发展的助推下不断深化的过程。特别是在当下,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的局面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凸显。这就要求我们在面对、思考、解决问题时,必须基于全球视野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论断包含两个维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社会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今天,我们应在经济全球化视野中对这两个维度进行理解与把握。

1.在全球化视野中审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极不平凡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10,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坚定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人民群众在推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改革开放的红利,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不断提高,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变得愈发强烈,“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2]11。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深度融合,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交相呼应。这客观上要求我们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解不能仅仅就中国而言中国,我们不能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仅仅局限于国内层面进行理解,而应当基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全面审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恩格尔系数已降为29.39%,表明居民的消费领域大大扩展,已不再局限于吃穿。改革开放既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激发了其多元化的需求,如出国旅游、子女海外上学、采购进口消费品等。近年来,我国出境游人数屡创新高,年年递增。文化和旅游部网站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713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5.0%。[3]这表明,出境旅游、感受域外文化已成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机构成。此外,人民还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享受全球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对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便捷,这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的要求,亦必须立足于全球化和全球治理的时代大背景,如不解决全球气候变暖、恐怖主义等挑战,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难以实现。

2.在全球化视野中审视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 前所未有的提升”[2]10。全球经济聚焦于中国,“中国奇迹”“中国模式”等词语成为世界热词,“中国为什么能”“中国道路为什么如此成功”等问题成为全球瞩目的重大课题。当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由2012年的115%上升到2017年的15%左右,2013—2017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这表明,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15。但是,由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更是同发达国家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利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4]。与西方发展国家相比,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外在表现。我国现在被冠之以“世界工厂”,对于这一称号,我们必须谨慎观之。一方面,这一称号表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世界工厂”是针对为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而言的。“时移则势异,势异则情变”,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世界现今正在进入工业4.0时代,这意味着一国的经济发展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必然需要创新工业革命发展逻辑。换言之,在今天,“世界工厂”地位并不能表明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经济发展现存的突出问题是在整个国际生产链中处于下游,在核心科技、尖端科技、人才储备等方面相較于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重大原创性成果缺乏,底层基础技术、基础工艺能力不足,工业母机、高端芯片、基础软硬件、开发平台、基本算法、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瓶颈仍然突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5]。这些不仅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集中表现,而且是制约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和突出问题,它们不仅关涉中国能否由富起来走向强起来,而且也关涉人民美好生活质量能否得到提升。

二、扩大开放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契合

扩大开放是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内在要求。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世界历史理论,为我们深刻理解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人类社会交往相较以往日益普遍化,不同地区的民族国家逐渐突破此前彼此相互隔离的状态,形成一个全新的有机整体,各国相互作用相互依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世界市场的开辟使得“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1]404。可以看出,开放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主要元素之一。质言之,由于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而开放是现代化的特征之一,各国要实现现代化,必然需要通过扩大开放发展自己,适应世情对各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否则,在封闭中发展的国家就会因束缚生产而出现“它必须被炸毁”的危险。特别是在当下,世界各国借助新科技革命使知识、技术和思想的交换更加便利,使得世界各国体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增强,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指出:“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不是哪些人、哪些国家人为造出来的。”[6]477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种情势要求我们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直面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扩大开放中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为我们以扩大开放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了经验和启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转变,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书写了我国人民坚韧的探索、奋斗过程,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使我国人民更加幸福、欢愉。进 入新时代以来的改革虽然是40年改革开放的一部分,但改革的难度和广度明显较中共十八大以前的改革有质的提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进入深水区”[7]101, 但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7]101。由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顺利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如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共十八大之前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启示是引导我们再前进、再出发的主要参照。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这样一个重大课题:中国做对了什么?对于这一引发全球关注的课题,由于涉及面广,其答案必定是多层次的,但我国坚持扩大开放则是答案的要点之一,也是我国40年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经验和启示。以坚定的战略眼光把握开放、以科学的决策和战略推进开放,是改革开放以来扩大开放的重要经验和启示。从邓小平提出的“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8]54,“总结历史,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表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8]67,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践证明,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 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9],“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9];从邓小平提出的“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方法,包括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我们都采用”[10]130,“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10]372,到习近平總书记提出的“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11],“没有哪个国 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2]58……这些论断都深刻揭示了对外开放对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蕴含在这些朴实话语深处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大势的冷静理性思考,体现了我们党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殷殷期许,展现了我党在扩大开放思想谱系方面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指明了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表现出强烈的多元性和国际性,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也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扩大开放以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因为只有通过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2]22,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只有通过扩大开放,“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34,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才能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正如中共十九大所强调指出的,“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2]34。 扩大开放体现的核心要义是在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中打开国门搞建设,反映的主要旨趣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这种扩大开放的语境下,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相互交融、技术合法流转、成果人人共享、全球合理共治,能够为我们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在扩大开放中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2]11。这些新要求是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由于内嵌在我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的两个主要维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开放特征,因此,扩大开放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党对扩大开放工作的领导水平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我们基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而得出的一条基本结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们之所以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2]8,离不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新时代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任务非常繁重,面对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展示中国发展魄力,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早日实现。

因此,新时代扩大开放需要在不断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在全球化的今天,党员干部拥有全球视野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拥有全球视野的党员干部在审视所处的环境、在面对本地实际问题时,其处理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能够自觉地从着眼于一隅扩展到全国,乃至整个世界。视野开阔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正向联动效应,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志存高远、敢于担当,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自觉担负起时代使命”[6]8。在扩大开放过程中,面对当今世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及其所带来的重大挑战,面对外部严峻环境的考验,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使我们党永葆战斗力。

2.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

在新时代,更加充分有效地利用国际市场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采取相应措施吸引国外资本,如何更好地吸引外资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踏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国际市场的充分有效利用[4]。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新时代的对外开放质量需进一步提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形象地把投资环境比作空气,强调空气只有清新才有吸引力,并强调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9]。

以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外资的实质是要在开放中倒逼国内各项工作加快改革,以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开放与改革相互依存、互为补充。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扩大开放以促进国内发展作了深刻论述。他指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必然要求开放,开放也必然要求改革。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坚定不移引进外资和外来技术,坚定不移完善对外开放体制机制”[12]。改善投资环境要求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要结合开放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完善,即需要在进一步开放中倒逼改革。我们既要对已有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实现贸易政策与国际规则进一步接轨,又要根据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制定新的相应的法律法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育国际规则意识,强化法治精神。为此,2014年,根据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目标,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制定的有关或影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应当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及其附件和后续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并在通知的附件部分列举了3部分共25个小项,期望“通过积极对接国际先进理念和通行规则,营造稳定、透明和可预期的贸易政策环境,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最广泛的范围内强化优质生产要素的聚集能力”[13]。这些举措充分表明,我们党一直在探索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有效路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开放中加快改革,是在“好吃的肉都已经吃完了,剩下都是难啃的硬骨头”[6]101的背景下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部分,因而需要下更大气力,需要强化改革中的协调作用。零敲碎打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可,而应着眼于国家发展整体利益和时代发展大趋势,实现国内全面深化改革与深化对外开放的无缝对接,“目的是要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使整体利益产生乘数效应,避免一加一小于二的状况”[14]。

3.在扩大开放中提升我国创新能力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有效供给不能很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消费出现外溢现象。从这个角度看,我国扩大开放的要旨之一应是在合乎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扩大国际经贸往来,以满足人民的多样化需求。鉴于我们推进改革开放的目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5],因而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应主要依靠内在加强本国创新能力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一味地通过进口的方式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所以,从长远看,我们应依靠扩大开放促进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

具体而言,在扩大开放中提升我国创新能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其一,应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在互学互鉴中不断取得科技成果水平的跃升,在增强我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中的影响力的同时,还要增强我国对全球科技治理规则的制定能力。其二,谋划和推动科技创新应具有全球视野,体现前瞻性。其三,应根据国际规则,通过国与国之间企业的兼并、重组或技术转让等,发挥后发优势,以实现世界范围内人类文明成果之间的共享。其四,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在包容的环境中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四、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由于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开放性,扩大开放与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间存有紧密的关联,因而扩大开放对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大意义。但需要指出的是,任何一个国家的开放都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我国扩大开放的目的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他国家和我国开展经贸、科技、文化等交流,其目的亦是促进本国的发展。因此,中国扩大开放在促进本国发展的同时在客观上也必将促进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这使得开放不仅仅对我国发展有利,亦对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有利。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在开放的过程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必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EB/OL].[2018-08-22](2018-01-21).http://zwgk.mct.gov.cn/ceshi/lysj/201808/t20180822_834337.html?keywords=.

[4]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02).

[5]  習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29(02).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N].人民日报,2018-04-11(03).

[10]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1]  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EB/OL].(2017-10-26)[2018-02-20].http:www.xinhuanet.com/zgix/2017-10/26/c_136706529.htm.

[12]   习近平.坚持以扩大开放促进深化改革 坚定不移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EB/OL].(2015-09-15)[2018-01-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9/15/c_1116570386.htm.

[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通知[EB/OL].(2014-06-17)[2018-01-2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17/content_8887.htm.

[14]  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2.

[15]  习近平.在学习《胡锦涛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EB/OL].(2016-09-29)[2018-01-2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29/c_1119649745.htm.

猜你喜欢
社会主要矛盾新时代
聚焦着力点 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