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顺
摘 要:南通已经取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四连冠,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优异成绩。为深入推进南通公民道德文明建设,有必要合理挖掘充分利用南通多种资源。可以通过从南通历史中发掘整理特定的事迹意识理念、从民间文学故事中领会特定的道德理念、从习俗文化中汲取特定思维方式等引领南通公民道德建设更上台阶。
关键词:南通公民道德建设历史文学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9 — 0144 — 04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莫文隋”为典型的南通现象引起关注以来,经由点、线、面的示范带动扩张,使整个社会公民道德水准有了很大提升,极大地带动了其他事项的开展,进而取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四连贯的佳绩,受到多方好评。在新形势条件下,如要推进精神文明道德风尚高地建设,使南通各项建设能够继续走在时代前列,必须深挖南通本土的公民道德资源,使其发挥应有积极作用。
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南通历史中发掘整理特定的事迹意识理念
南通成陆历史曲折反复,不同时期多地的移民带来多样的文化,他们在此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彼此包容,创造遗存了许多值得挖掘借鉴的方面。
(一)通过对历史事迹的学习或特定事迹展示,领会那种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
历史上从西汉吴王刘濞开始就在南通沿海招致亡者,盗铸钱,煮海为盐。其在此组织人员平整滩涂,建造盐田,通过日嗮、煎煮等方法以获得海盐,因而遗留了不少当时筚路蓝缕的人们如何在艰难清苦中开发沿海的历史和遗物。在南通的江海博物馆,其中陈列着大量的南通先民初到时南通在海风肆虐、海水不断侵袭的情况下,人们如何在此绝地求生的实物例证。
在实物中,有不同时期制盐工具的陈列。为了增加制盐的产量,他们的制盐技术在不断改进。从最初的海水嗮盐、煮海制盐、淋卤煎盐、支灶烧盐,再到淋土成卤法、嗮灰成卤法、改进的板晒法制盐。制盐工具从陶罐、瓦罐到盘铁、锅鐅、小盐灶和铁锅铁盘等进展到现代工具。
通过南通地名变迁,考察南通社会的发展变迁,社会进步,从而产生对社会的认可、对社会制度的理解、对社会环境资源配置的厚重感。南通从条件恶劣转变为不受气候天灾影响,从最偏僻唯恐避之不及的边疆转变为各方打工者怀揣梦想追逐之地,从只能从事围土晾晒的制盐业发展到农工商各行业发达;从少有文明种子播撒的蛮荒之地进化为尊师重教已经内化为传统习俗的文明之所,通过历史演变激发可以民众爱家乡爱国热情。
从南通地名演进可以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南通先民正是根据海水东进规律、土地淤涨规律而不断被迫迁移,再支炉灶,另辟新地,进行艰辛的生存奋斗。为适应地理环境的变化,一些地域不得不转灶为垦,由制盐业向农业转化,其地上所居住的人口不得不由灶丁向农民转化。
南通很多地名与制盐相关,如场、亭、灶、总等。古代制盐为管理方便,要划定不同灶户的边界、协调不同单位自行解决烧制食盐的燃料问题,要设立不同亭场,如豐利场、如皋场、马塘场、余东场等。每个亭场下面再设若干团,每个团再通常按照以1里的距离设立1总,总与总之间挖掘界沟,田快方位内的荒草就是该总的燃料用以解决灶民获取海草烧煮海水问题。因而南通有许多带“总”的地名,如五总、十总等。盐场通常是收购、运输、管理盐业的机构场署。通常将盐户生产的盐打包堆放,所以又被称为包场。古时制盐,熬制卤水需要多家灶户配合,因而几个家庭并为1灶,需要灶户轮流共煎,称为团煎,因而这里有许多带“团”的名称。灶户是基本的制盐单位,因而带“灶”的地名很多,如秦灶、东灶、姜灶、黑鹿灶等。3到5灶为1甲,甲是相对较大规模的地域单位,如二甲、三甲、四甲等。盐场有逐渐随着海岸线逐渐东移的趋势,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盐场启用,但在新的时代就又被逐渐废弃。在清朝嘉庆年间,南通有制盐灶户4万多,编入灶籍的有12万多人,分布于12个盐场。
(二)通过对南通先民汇集历史的陈述,倡导包容开放意识
通过历史上南通经由多地移民、文化的汇聚创造多样的文化,提倡应当培养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排外。
当下南通地处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民营企业众多,进出口贸易频繁,能够吸纳大量的人员就业。因而近年来有许多江苏其他市县的人特别是苏北各市的人以及其他省区的人来南通就业,南通以热情的臂膀欢迎他们的到来,积极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促进他们融入当地人的生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南通人”出现。
深化拓展政策红利,熏陶引领民众包容意识。但也必须看到,现行的一些措施还有一些不够完善的地方,急需要修改完善。比如在外来务工者的子女上学问题上就应当给予更多支持。考虑到务工者收入有限、居住地分散、上班时间较固定、暂时购买商品房有些困难等因素,可以考虑让其在其租房居住地就近上学,便利接送、照看。而过去指定到特定学校就读的办法让人感觉有歧视之嫌。应考虑到南通历史上也是移民之乡,有多次南下、北上、东进的移民迁入。正是因为先到者对后来者的包容接纳,才造就了南通兼具南北风韵的江海文化。当下对外来者的接纳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对先民博爱意识的传承。
也应看到,正是外来人口的不到汇入,才源源不断地推动着南通当地社会的发展。外地人到南通后,为南通创造辉煌。季德胜蛇药现在享誉世界,不仅是南通对外宣传交流的一张靓丽名片,也通过这种药物的神奇疗效而有着广泛的市场认同,因而源源不断地为南通创造着经济价值和财政收入。但季德胜却并不是南通本土人,其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后随父出外谋生不断迁移,直到后来在南通停下脚步定下根来。当下许多南通引以为傲的名人其祖籍也并非南通本地人。
(三)通过对历史名人的发掘阐释,弘扬心怀天下造福社会他人的意识
南通历史上有许多英雄人物,深受儒家经内圣外王思想的影响,努力在各方面完善自我提升自身的修养能力,在此基础上,凭借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理念,将自身理想信念外扩,从而造福桑梓服务社会。
如范仲淹曾在泰州为盐仓监官,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时随着海岸线不断东移,盐田也不得不随之跟进。但时常有海潮大肆涨漫,以至于所过之处,房屋田地等尽行毁弃、人畜作物等伤亡惨重。为使得人们有稳定的农耕土地,生命财产不再受到威胁,政府有稳定的税收来源,范仲淹上书泰州知府建议维修、新建堤坝阻挡海潮。后征招四万余人进行修建堤坝,前后历时四年,修建了地基宽10米,顶部宽3米,高5米,共计71公里的大堤(延伸至南通海安区域)。修建范公堤,使得海水倒灌在一定范围内被隔断。提议、修建过程中不断有人以费用巨大、修成后会阻扰排洪等理由加以反对,范仲淹都一一加以据理力争,争取各界的支持。修建过程中一次海潮来势凶猛死亡两百多人,有人又乘机强烈反对,工程一度被迫停止。后来范仲淹因母病逝回乡守孝,但仍写信给泰州知府请求继续修建大堤,并表示如果造成什么问题,盖由其承担,表现出了为民请命勇于担当的精神。
张謇为改变家乡面貌创办通海垦牧公司,致力于通过沿海垦荒,废灶兴垦。张謇沿海垦牧,北到响水陈家港,南到启东吕四港,面积达到455万亩,将沿海滩涂变成生产棉花的重要基地。他时常感怀民生之苦,因而创办企业之初,就不以营利为目的,而是造福社会,促进他人也在社会发展中得到实惠。他在为所创办纱厂取名时也颇有一番讲究。根据《易经》中的语句“天地大德曰生“,希望自己所办的企业能够养育众生、造福于众生,因而取名“大生”。并以经济收入为基础,谋划更大社会进步理想之实现,他对股东们说,“欲使所营有利,副各股东企业之心,而即借各股东之,以成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1在其盈利的基础上,兴办学校、医院、邮局、公路、福利院、孤儿院等,推进了南通的现代化。
二、从民间文学故事中领会特定的道德理念
南通地域深受多种文化熏陶习染,形成了特定的习俗。在多样生活方式多种际遇变动中,人们创造了表达心声的文学作品,他们都承载着特定的思维方式。
(一)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劝人为善的整理,启迪人们彼此应当互相帮助
利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推动特定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帮助他人,济危纾困,一直是中国古人教育民众的重要方面。南通这里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对古代儒家的经典研习较多,一些家族为了求取功名,而对子女后代的读书学习严加要求。不自觉地就会把儒家的理念、思维方式内化为他们立身行事的指导思想。这种自觉不自觉的浸染熏陶,就会在特定家庭成员身上形成特定的品性特征。而当下我们仍可以从那些特定家风熏陶出来的人物身上学习到很多的东西。儒家孔子提出仁者爱人,爱人表现为爱亲人、爱族人、爱邻人、爱国人,进而爱天下人,致力于构建所主张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大同境界。孟子更是说,这种自发产生与后天无涉的怜悯弱者帮扶他人的情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见到他人落井自然就会生出同情之心。如果一个人在特定情形中没有相应的表现,孟子反问说,他还能算人吗?而文化程度较高,儒家经典研习较多的南通地域的人,确实是可以通过读经典等活动,传承接续历史文脉,将之发扬光大。
南通傳统文化中有许多提倡公民对他人、邻人积善行德的传说,而主人公的哪怕是很微小的不经意的善行都会得到足够好的回报。尽管其思想中浸润着特定的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在当下更多人文化知识逐步提升的情况下其接受的范围空间已经大幅度缩小。但作为一种服务他人不求回报的崇高品格确实值得人们去弘扬。
应当把这种做好事的动力和传统儒家文化中提倡的在自律基础上的弘仁、达人联系起来。做什么事情通达无愧于心的境界就好了。做好事是非功利的,目的在于心安。不如此就难以解释南通当代有许多人自觉长期照顾那些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员的奉献之举,如沈亚秋长期照顾三对与自己并无任何血缘关系的老人。
古代传说中蕴含有帮助他人的大爱展示。在民间文学《许德缚与王解子》中提到,明末清初如皋有一个书生叫许德缚,发誓只为明人不与清政府相妥协,并将志向通过纹身表现出来。在手臂纹刻“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字样,在胸前纹上“不愧本朝”字样,被人告发后处斩,其妻子也被牵连被流放到东北。官府押解犯人的王能敬佩许德缚宁愿赴死也不愿意更改志向清政府低头的气概,想到许德缚妻子孤身一人去到异地服役非常艰难,就将其可怜处境讲于自家妻子听。王能妻子就提出原意冒名许妻,代替她到边疆服刑。后来王能就押解着自己的妻子到东北服役。
(二)通过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提倡爱家乡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怀
南通地处沿海,多次遭受外敌入侵,在家乡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有许多普通的人物英勇地站了出来与敌人周旋,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这些是今天学习先进人物可以利用的资源,特别是学习英雄人物舍小家顾大家的高尚情怀,当个人的诉求、利益与社会、国家的需要利益发生矛盾时,能够自觉以社会、国家的利益为重。
当国家遇到严重的威胁,能够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与敌人决一死战。南通由于面向日本,历史上倭寇侵犯有许多从这里登陆,历史上涌现了许多不畏艰险,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事迹。例如明末抗倭英雄曹顶,其在日寇入侵时,操起大刀,先后杀死多名日寇,最后战至疲惫而死。还有明末抗倭官员刘景韶带领官兵奋勇杀敌,在南通区域杀敌三百多人,荡平倭寇在江北窝巢,使得自嘉靖年后再也没有出现过大的倭寇侵袭。近代抗日战争期间,有许多人带领人民与日军奋勇抗争,如凭借一己之力击退五名日军的秦镜。
对家乡的爱还表现在积极关注现实社会、了解民情、体贴民意、推动社会发展、国家进步,不消极厌世、无所作为、冷眼旁观、消极应对。其中一个方面表现为敢于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敢于为民请命。南通民间流传着许多为民请命的故事,一些人物甚至不惜与基层官吏对抗。在南通全境流传着曹瘦脸了的传说。在天灾频仍,收成亏欠的情况下,通州境内余西盐场的盐民颗粒无收,基层官吏仍然不减税收,赋税照催如故。曹秀升解到情况后非常生气,就将余西盐场连同另外当地十个征税的盐总当作被告,进行上告,基层不理会,又告到扬州运盐都司。最后官府惧怕事情闹大,就免了遭灾地区的盐税。
三、从习俗文化中汲取特定思维方式
从南通已经内化的风俗习惯意识理念,可以总结这里的人克己宽人,洒脱飘逸,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坦然面对的心态,借助于特定形式加以弘扬。
(一)通过探究如皋等地长寿密码,体会应当避免的不良观念意识
人的社会性活动以物质肉体的存在为前提,因而保持健康的身体是个人天赋特长、理想欲望等可能实现的基础。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让人活得更长久一些,有没有适宜的诀窍?南通是能够提供一些经验的。
有必要深入挖掘南通地区长寿的奥秘。此地经验具有典型性,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因为南通经济较为发达,当下人均GDP已经超越1万元。而全国许多地区正在向此目标靠拢,当人们温饱问题已经解决追求更舒适更长寿,就需要寻觅一个可以参照的对象。南通列全国宜居城市第五名,有许多方面值得挖掘。
南通之所以能成为长寿之乡,主要不在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其经济发展水平,如果是上述因素主要,很多地区和南通类似,但他们那里长寿群体(80岁以上者)占总人口比例并不高。更主要在于南通地区的文化传统、社会意识、风俗习惯。
从时间跨度的历史演进来看,经济因素并不重要。南通地区很多家族都有长寿老人,几代人中活到八九十岁以上的长寿者比比皆是。而以往的生活水平不可能都是比较好的,与当下平均所能提供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也相去甚远。所以应当重点去推究促使南通人能够在七八十岁以后仍能够存活下去且活得有质量的因素所在。很多老年人都会面临一个养老的现实问题:劳动能力日渐丧失,生活依靠谁?子女们是否会对自己颐指气使不管不问?涉及到自己如何看待自身和子女如何尽孝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态,如认为自己是子女的负担,或子女对自己态度不好,或个人受到了孽待等,都会影响个人的心情,如果一个人整日郁郁寡欢,怎么可能长寿?另一方面,如果没有世代积淀流传下来的尊老敬老的意识和传统熏陶,就会导致子女以久病床前无孝子等理由为自己开脱,有的只会提供物质供给而脸色难看,有的时间久了物质供给甚至基本供应也不足了。要通过对长寿老人的尊敬、对长寿原因的探究、对长寿现象的追求,引导民众对特定生活方式的理解认同、对世俗纠葛的洞悉避让、对福祸因果的超脱出离、对为人处世的豁达开放等。
(二)借鉴名人轶事和特定文化艺术,引领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当下中国社会正从农业社会进入到工业社会。随着城市化推进,原有的以家族集聚为居住形式的方式日益分化,更多人出于生计而不断的外出谋生,而在本地生活也面临着房屋拆迁、外来人口进入等多种问题。而子女经过在外求学、打工以后,观念和上一辈有了很大差异,这种观念差异有时会带来矛盾。
如何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避免社会的戾气,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化解。既有面對社会重大转变如何应对、回应的问题,也有在个人际遇沉浮中如何以良好心态去顺应接受的问题。与南通相关的有些人物可以为今天的人们做些借鉴参考,可以通过拍摄一些南通名人题材的电影、编排特定题材的剧目等给人以启发。譬如如皋名人冒辟疆。其出生在官宦世家,年轻时也曾腰缠万贯一掷千金,但后来明朝灭亡,清朝替代。在家国变故的过程中,其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但其“归隐如皋,经营园林,以诗酒自娱”,以琴棋书画等方式打发自己的时光。2再如近代的张謇先后4次参加会试均以失败而告终。一直到41岁时时逢慈禧太后60大寿,加恩科考试,才得以中得状元。后为兴办大生纱厂为筹集资金,他在上海摆摊卖字三天,面对别人的冷眼诽谤也只能默默承受。
另外一些活泼轻快的文学作品也可以以其内容、形式等陶冶人们的情操避免极端情绪宣泄或偏执思维蔓延,能够引导人们正确对待挫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从容应对各种事情。可以将民间故事通过一定方式加以新的表达,用以引领社会。如海门山歌很多爱情故事,诙谐幽默,即或是当下其广泛传唱的土壤已经不复存在,但通过有意识地加以发掘、弘扬,仍能让不同时代的人感到愉悦。而海门山歌“其语言纯朴自然、形象生动、情趣盎然,其音乐清纯甜美、悠扬婉转”。3有许多歌颂男女自由恋爱,抛开世俗门第、贫富观念而勇敢的走到一起的段子,如《红娘子》。今天可以就特定内容重新进行编排。山歌中一些唱词、旋律也可以借鉴利用,有助于熏陶人们保持一种平和乐观随意的心态。
南通通剧即童子戏,虽脱胎于古代中原的傩戏,带有敬奉鬼神、信奉因果报应等内容,但也有劝人为善、彼此互助等在今天仍值得提倡的方面。因而可以从非超自然的角度对一些题材进行重新编排,让观众领会到人间自有真情在,个人的付出终究会得到回报的特定主题。我们可以截取其中特定选段,应用特定章节来进行再展示,而其中部分情节进行玄幻设计也能更好表达特定主题。
南通一些特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跳马伕等可以借助于其雄浑的气势、整齐的节奏等表达守土有责、勇敢无畏的意识,而通过演绎钟馗嬉蝠则容易使人在亦庄亦谐的氛围中感受到民间对惩恶扬善、四季平安的期盼。而海安花鼓、十番锣鼓等可让人在享受各种感官盛宴的同时体悟不同文化相互包容借鉴学习的积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转引自羽离子.东方乌托邦——近代南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
〔2〕黄毓任、冒健.南通历史文化概观〔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146.
〔3〕詹皖.张謇与南通民间音乐文化〔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