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琇珺 ?裴志远 ?李诚 ?林卓强
摘 要: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育苗实践,对樟子松的采种方法与播种育苗技术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创优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樟子松;采种方法;播种育苗
一、采种与种子烘干法
1.樟子松采种
天然樟子松15-20年左右开始结实,丰年间隔期3-4年,其中有的个别年出现小年。春秋两季均可采种,秋季在9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春季3月上旬到4月中、下旬。结实中等年份,一般每株母树可采球果8斤左右,每人每日可采球果50-80斤,每斤40-50个球果,一个球果中含种子25-40粒。但因树龄不同结果量和球果内种粒多少也有差异。
2.种子烘干法
因球果坚硬,不易开裂,种子调制较困难。露天凉晒虽简便易行,但脱粒时间过长,最好采用室内烘干法,将选净的球果放入分层木架的种盘上(或帘子上),在室内加温烘干,室内温度要保持在45-50℃(以上层为准),不宜超过50℃以上,经过3-4天,60%以上的球果开裂,用手摇净种器或敲打振落脱粒。如球果开裂不完全,可放入40--50℃的温水中浸泡5-10分钟,浸透捞出再烘干,经2-3天,球果可大部开裂脱粒。干燥过程中要注意勤翻动球果(每天5-6次)经常检查室温,注意通风换气。一般球果出种率为1-2%,经过去翅筛选,种子纯度可达90%以上。
二、樟子松育苗方法
1.圃地选择
选土壤疏松、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土质比较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圃地。如有条件,做好选择前茬是松、柞育苗地,因为这种圃地含有大量对松苗生长有益的菌类,能促进幼苗的发育和增强抗性。但不宜在一块地连续多年播种,否则因播种地浇水次数较多,土壤板结,苗木生长不良,一般宜1年生与2年生松苗相互轮作。如果在沙性较大的土地上育苗最好多施一些河泥等有机肥料,以改育土壤,增强土壤吸水保肥能力,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2.施肥方法
为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物理性质,育苗地应施足底肥,以保证苗木生长有足够的营养,底肥要经过充分发酵的厩肥或堆肥,每亩施2-3万斤。施肥方法,在作床前将肥料均匀的撒在育苗地上,然后用犁或人工进行搅拌肥料均匀的混合在耕作层土壤中。
3.种子处理
为促进播种后种子迅速发芽,出苗整齐,增强苗木抗性,在播种前,种子应进行催芽。其方法有以下几种:
(1)雪埋处理。在1-3月间选择背阴处,降雪后把雪收集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坑中或地面上,厚度30-50厘米,然后将种子用3倍雪拌匀盛入麻袋或木箱等容器中,置于雪上,再用雪将上部及四周盖严。为防止早春雪融化,在雪上覆40-50厘米厚的杂草。播种前3-5天将种子由雪中取出,置于向阳处(或用清水化雪),待雪化净后,用0.5%的高锰酸钾消毒2小时,捞出后稍阴干即可播种。亦可将种子置于温暖处进行短期催芽,当有50%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发芽率达70.1%,如冬季无雪亦可将种子混于碎冰中(冰快越小越好),进行埋藏。
(2)混沙埋藏。播种前10-20天,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挖埋藏坑,坑深宽各50厘米,长度依种子数量而定。在坑底铺上席子,然后将消过毒的种子混两倍湿沙放入坑内,夜间用草帘盖上,以保持温度,白天将草帘掀起,上下翻动,并适量浇水,经15-20天大部分种子即裂嘴,就可将种子由沙子中筛出进行播种,发芽率达62.5%.如不能及时播种时,则应停止翻动,并加覆盖物或移于荫凉处,降低温度,控制发芽。
(3)温水浸种。播种5-7天,先将种子消毒后,再用40-60℃水浸种子一昼夜,捞出后放在室内温暖处,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到种子有50%裂口时播种,发芽率达34.5%
三、作床方法
一般采用高床作业,床高10-15厘米,小步道寬50厘米,床面1米,长10米。
作床时可先作下床,充分灌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再将步道土翻到床上搂平压实,并保持创面平坦,以免遭雨或浇水时,种子幼苗被冲淤,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四、播种技术
1.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对促进种子发芽,保证苗齐苗壮,增强幼苗抗病能力是很重要的。根据几年来各地不同播种时期试验证明,平均地表温度达8-9℃以上时即可播种,一般在四月中、下旬,大兴安岭林区适期为五月中旬。
2.播种数量
樟子松种源少,种子珍贵,要节约合理用种。通常每亩播8-10斤。
3.播种方法
播种前苗床表土要保持适度湿润,如干燥应少量浇水,待床面稍阴干时,用耙将床面搂起0.5-1厘米深的麻面,然后用播种机或手推播种滚,横床条播,播幅宽3-4厘米,行距8-10厘米,播后及时镇压,以防芽干,覆土约0.5厘米,不宜过厚。否则幼苗出土困难。
参考文献:
[1] 李东升等. 长白落叶松的采种与良种选育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2):49和51.
[2] 李东升等. 兴安落叶松造林技术[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3):40和41.
[3] 李东升等. 试述兴安落叶松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及木材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34):46和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