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佰庄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河山镇日照河山实验学校)
初中的物理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猜想,虽然猜想的结果往往会给人意外,或者是出乎常人所料。例如,在物理教学中,在滑动摩擦力的问题上,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很多,教师在讲解前应该先让学生猜一下,学生会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有的学生认为是与重力和速度有关;有的同学认为是与接触面积和质量有关;还有的同学认为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等等。这些同学能够快速想到,也是与他们所学知识有关,他们联想到的因素都是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但是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这些因素无法一一证实。这样在教学课堂上就可以用猜想的形式,虽然会耗费一些时间,但是会锻炼学生的猜想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猜想能力的培养,那么应该如何进行培养呢?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程对学生的猜想能力有了一定的重视,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环节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可以尝试着根据自己的经验对问题提出设想与猜想;还可以根据教师的研究方向进行猜想;了解猜想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学生的猜想也不是随意猜想,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指导学生进行猜想,如果不进行引导,学生猜的内容有可能与本节课无关;有些学生不用物理学科的知识,而是加入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就会造成错误的猜想。所以教师应该在物理教学课堂中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物理知识基础,对课堂内容做出合理的猜想,这也是最符合实际要求的。例如,教师提出一个问题: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学生会讨论:假如电磁铁的磁性增加有什么现象?有的同学会联想,电磁铁的电流是汇合而成的,每一股电流都有不同的磁场,不同的磁场相汇合就会增加电流,同时也会提高磁性。电流不增加的话,磁性也不同,学生就会接着推测磁性,通过这些知识的联想和推测,学生就会最终得出自己的猜想:电磁铁的圈数与电流联系紧密,而且是成正比的。
物理概念是人类大量探索世界和感知世界,在不断摸索的情况下,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将物理现象总结形成的。物理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猜想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学生猜想的重要理论基础。物理概念经过长时间的应用,已经形成一定的规律,也是一种物理现象。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就应该抓住物理想象,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这样能够提高猜想的准确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出问题:电流的概念?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压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怎样?怎样能够改变电压?电压如果改变了,电流应该怎样变化,这些问题学生都要仔细思考,然后进行猜想:电压与电流成正比。除此之外,电阻与电流成反比,通过电阻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如果将电流中的电阻改变了,那么电流也随之变化。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厌倦学习,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述理论知识,整节课堂都在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没有思考和提问的时间,教师只是让学生记笔记,学生没有想象的空间,想象力受到了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逐渐地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他们不去探索知识,等着教师去讲解。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时间一久,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限制。这时,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去猜想,不怕犯错误,合理猜想,针对优秀的想法提出表扬。发现错误,教师也不能够盲目批评,教师首先应该肯定学生积极的态度,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例如,在讲解电路之间的关系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给出合理的猜想,有些同学根据串联电路中电源的位置,猜想出电流的大小,电源的位置与电流的大小密切相关,靠近电源的位置电流大,远离电源的位置电流小。如果有的同学给出错误的想法,教师也不要直接否定他们,而是先鼓励他们的勇气,然后将这些猜想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论证,经过实验的研究和论证,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使学生真正理解电流。教师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研究每一个猜想的正确与否,使学生养成积极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思维,掌握良好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1]马建国.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物理教学探讨,2005(17).
[2]徐宝贤.怎样解物理探究题[J].考试(中考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