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华
(浙江省诸暨市私立诸暨高级中学)
高中物理知识和通用技术学科相整合,改变了以往物理学科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此学科有了真正的了解,因此本文主要对高中物理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相整合进行探索分析。
首先,新课程标准当中已经明确物理和通用技术学科之间有诸多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让高中物理课程学习从知识传输向着技能掌握方面转换,了解物理学科与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经济以及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最后为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通用技术和物理学科都能显示出人类的智慧,在这一点上也是人类智慧的集结,可以说两者都是思维劳动的结果,也是思维劳动的过程,其中主要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还有灵感思维等。教师在物理知识教学时,通过借助通用技术来将物理知识想要表达的内容以通用技术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遵循了通用技术通俗、易懂的特点,将繁琐的物理知识概念和物理现象变得简单化,这能够为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果带来帮助。
再次,通用技术作为具有广泛性特征的技术内容,将其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将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展现出物理知识魅力,带给学生更为直观、具象的物理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提高物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为学生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理和通用技术是一门相类似的学科,在整合过程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相类似之处。这也是现代化教学过程中一门创新性的话题,因此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科探索有着现代化教学意义。
通用技术课堂当中有很多内容,这些内容和物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很多有代表性的实验操作,实验可以将学生对知识的抽象理解变成直观感受,对内化物理知识有着非常大的促进性作用。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意识到给学生建立起物理学科和通用技术之间的桥梁,设计多方面的教学整合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物理的趣味性得到全面提升,还能够让学生掌握不同的知识,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不仅仅可以提升学习效果,而且还能够明确物理知识的应用,找出两个学科的多方面关联性[1]。
教师在讲述理论知识内容时,如果了解这些只是在通用技术学科中有些关联,可以合理地设计教学整合活动过程,通用技术学科相对来讲具有开放性较强的特点,有效地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自主探究及独立实验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特别是涉及物理知识的内容。在讲授相关知识时可以将这两部分进行整合,通过趣味性的活动,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及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这在教学中是一种突破。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对于具体的环节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并通过事前的教学课堂模拟,来找出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处理办法预案,这样才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首先,在学习物理学科压强还有大气压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对相关的压强概念和公式进行把握,然后通过通用技术小实验的方式让知识体现得更加直观和鲜明。在通用技术学科当中有一种壳体结构受力的实验,这个实验和压强、大气压强的学习结合在一起,将会成为最为鲜明的案例。教师在物理课堂上将此实验展现给学生,学生也可以自己动手将通用技术实验的器材用在物理实验上,不仅完成了通用技术学科的学习,同时也对物理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实验有了自己的了解。
其次,在学习“匀速圆周运动”的过程中,涉及线速度和角速度以及转动等概念,这几者相互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将物理学科与通用技术学科进行多方面的整合,在通用技术课堂上,使用案例分析方式加小实验的方式创建教学活动,尤其是小实验过程中教师和通用技术教师之间进行不同的分工和合作,实践教师教会学生物理理论然后做实验总结,通用技术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安全操作以及技术使用。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都能够得到实现。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物理和通用技术两个学科整合在一起,能够实现资源学科知识互补的目标,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了解自己在单学科教学上存在哪些不足,进而可以从知识或者实验上进行弥补,此种做法极大地解决了两种学科之间教学空缺现象。物理和通用技术整合之后,还需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找到物理和通用技术之间的契合点,自主动手实验会发现很多实验都需要使用物理学科知识,因此学习渴望增加。教师通过这样的整合,能够更好的掌握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还能够从深层次方向上去整合学科知识,让各个学科的知识特点展现出来,构建出新型的教学模式[2]。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中物理与通用技术学科教学整合进行了分析和探索。物理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将两者结合还需要考虑知识点的联系以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展现。
[1]焦晓璇,景博,黄以锋,等.基于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的无人机地面目标跟踪系统[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4,22(11).
[2]温婵娟,欧嘉蔚,贾金原,等.GPU通用计算平台上的SPH流体模拟[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13,22(3):40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