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2018-02-25 22:21:00孙传军谢丽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中华学科素养

孙传军 谢丽花

(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第二中学 湖南邵阳 422302)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在时代变迁中留下了诸多优秀传统文化,不同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这对于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讲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文章将结合笔者的教育工作实践,对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去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做法进行分析。

一、厘清关系,明确方向

为保证在学科教育中充分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则应要先对学科教育中的素养、能力及途径的关系进行厘清,才能够保证方向的明确。对于学科核心素养而言,向来存在众多不同观点,笔者认为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属于学科教育中的核心素养主要目标,其中探究能力与应用能力更是学科学习的能力要求。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点,所以在教育教学中要意识到人的培养目标,旨在培养更多具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的人才[1]。

语言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文化的关键组成,在对语言文字、科学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自身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过程,更是文化汲取的过程。此外,思维可分为形象与逻辑两种思维,并且其发展与提升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同时,审美作为对美好事物的体验、欣赏与评断活动,整个审美鉴赏与创造过程,是典型的文化自觉过程。从上述关系中我们能够看出,优秀传统文化与语言、思维、审美等之间存在相互渗透的关系,所以在学科教育中可尝试引导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去达到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目的。

二、明晰概念,梳理内容

为确保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还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概念进行明晰。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在时代变迁中逐步形成的优秀语言、文化、思想、情感以及各类经典作品的综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这部分文化具备历久弥新、民族特色、内容深广等特点,主要涵盖了物质、制度、精神及思想等各方面的文化内容[2]。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则主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渗透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及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具有良好人格魅力、意志品质及道德素养的人才。

三、改革教学,渗透课程

在学科教学中要如何渗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呢?对此我国教育部给出了明确指示,也即是要充分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时代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优秀文化成果教育等。在这一理念指导之下,教师便可在学科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对民俗、戏剧、礼仪等文化常识进行学习,还可引导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明形成进程进行学习,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此外,在学科教育中还可对民族英雄事迹、家族宗谱家训等进行了解,旨在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建议对课程教学进行适度改革,在潜移默化中去影响学生。

1.渗透经典诵读,采取专题教学。结合本校学生的学科教育实情,可向其中渗透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题,比如儒道互补、修齐治平、家国天下等专题,并且在不同专题下设计多个小专题,如经典作品、传奇人物等等。在学科教学中则采取典型的专题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思想及知识进行积累与吸收。

2.传统节日文化,采取讲座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盖了传统节日文化,在学科教育中进行渗透则旨在让学生对各民族的起源、传说、风俗等有一定了解,所以在渗透教学中可采取专题讲座式教学,在各大传统节日时期进行渗透教育。

3.渗透知识经典,知识竞赛教学。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以“优秀传统文化常识”为主题的内容,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更为了解且良好运用,所以可采取知识竞赛的教学模式,在学期开始与结束阶段进行渗透教育。

4.渗透活动经典,采取体验教学。经典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涵盖中华诗词、对联、灯谜等等,旨在让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了解熟记,主要采取的学科教育活动包括戏剧表演、诗词朗诵等等。

5.渗透名篇经典,采取阅读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教材中,涵盖了诸多经典名著内容,也提出了要求必读的经典书目,渗透名篇经典的学科教学,目的在于对名作进行阅读、体验与赏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泛读与精读结合,对经典名著进行读赏结合,具体可采取如下方式:其一,章节名著经典赏析阅读。每天安排一定量,对经典名著中的核心章节进行深度阅读,比如朱光潜的《谈美》,选取十五章中的经典章节深度阅读,对其中的字词句进行重点批注,并且基于意义解读、作用解释及效果赏析等视角介入,获取独有的阅读感受[3];其二,专题式阅读。这一阅读教学模式可每周落实以此,内容可设定为传奇人物或名家,在课程或课外进行专题的反复阅读,对核心内容进行批注,许多能够借鉴到的内容如语句、修辞等等,都可在后续的写作中得到良好应用;。

6.学科融合,增强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当中。比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经典诗词、节日文化的渗透;在音乐学科中,进行古典音乐的讲解,净化学生心灵;在体育学科中,推广太极、少林拳等传统武术项目等等。如此一来,在学科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

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素质教育得以开展的根基,所以在学科教育中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工作,采取科学教学策略将传统文化“植入”学科教育,大大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凸显教育实效。

猜你喜欢
中华学科素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