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目标应该这样定
——《重阳节的传说》观课有感

2018-02-25 22:03广西合浦县教研室536100陈统晓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6期
关键词:重阳节课文目标

广西合浦县教研室(536100) 陈统晓

一次下乡听课,执教的是一位初涉教坛的年轻教师徐老师。她给我们展示的是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29课《重阳节的传说》的第二课时。其教学过程大致如下:

一、复习引入。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写了哪几个事?

二、理解课文内容。(略)

三、说说你所积累的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四、谈收获。从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均回答知道了重阳节的由来,知道了桓景是个什么样的人)

五、布置作业。

课后,我与这位教师进行了如下交流:

我:徐老师,能说说你这节课的目标吗?

徐老师:嗯,我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理解桓景是如何拜师学艺最后杀死瘟魔的,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桓景是个为民除害、机智勇敢的人。还有,就是学习课文中的关联词,并进行造句训练。

我微微一笑,继续问道:“从语文学科的角度看,你认为学生从这节课,能学到什么呢?或者说训练了哪些能力?”

徐老师沉默了。

对于语文应该教什么,一直以来争议很大,但都逐渐形成这么一个共识:语文应该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落实到语文实践中,首要的是如何定好教学目标的问题。

回到徐老师这节课,首先看她的教学目标:“了解重阳节的由来,理解桓景是如何拜师学艺最后杀死瘟魔的”这两点仅仅指向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桓景是个为民除害、机智勇敢的人”指向的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也就是人文性这方面。唯有“学习文中的文联词,并进行造句训练”是指向语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但这一点,在徐老师的课上仅仅是蜻蜓点水,而且于整篇课文来说,也只是一个小知识点,不足以撑起整节课的教学。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操作的,可测的。经过与徐老师的共同备课,结合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我们调整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相关句子,体会桓景拜师学艺的刻苦以及铲除瘟魔的英勇。知道桓景是一个为民除害、机智勇敢的人。

2.能根据本课的叙述顺序,结合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象,复述这个故事。

调整后的教学目标,指向更明确。第一个目标是基础,第二个目标才是这节课的训练重点,就是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训练学生对文本的概括能力以及复述能力。

按照这个目标,我们也对教学过程进行了改进:

一、复习引入。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二、精读课文,体会桓景拜师的艰辛、学艺的刻苦以及斩杀瘟魔的英勇。

1.第四自然段,重点体会“他一路走,一路打听……终于见到了费长房”。

对比“一座又一座、一条又一条、一双又一双”与“一座座、一条条、一双双”在表达上的区别,理解“翻过、蹚过、磨破”三个词语,通过品读句子,体会桓景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去寻师学艺的。

2“.桓景每天勤学苦练,终于练成了一身好武艺。”从“终于”一词你体会到什么?说话练习:想象一下,桓景是怎样勤学苦练的?

3.默读5至7自然段,说说桓景是怎样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

三、师小结。

四、小组合作学习: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别人听。要求:复述时要根据本课的叙述顺序,结合课文内容以及加上自己的想象。

五、汇报展示。每组安排一个代表复述这个故事,师生进行点评。

六、谈收获,全课总结。

根据这个教学设计,徐老师再次执教,效果良好。学生谈收获时,谈得最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复述一个故事,听课教师表示这节课教学目标更明确了,针对性更强,而徐老师自己则表示,原来语文课是要这样上的,看来自己还要多学习,多总结,多提高。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了。”我想,什么时候,我们的语文课真正跟繁琐的内容分析说再见了,语文课才真正找到了方向吧。

猜你喜欢
重阳节课文目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重阳节
背课文
重阳节为什么称为“重九”
重阳节
重阳节快乐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