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略读课文中的“导”

2018-02-25 22:03山东滨州市滨州实验学校256600邱文杰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16期
关键词:账单课文内容人教版

山东滨州市滨州实验学校(256600) 邱文杰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小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迁移阅读方法,帮助学生由课内阅读转向课外阅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任。略读课文虽然不要求像精读课文那样细致地阅读,但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本的表达主旨还是必需的。由于经验所限,学生的阅读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提供必要的引导,以帮助他们突破思维障碍。

一、导在重点处

略读课文虽然不像精读课文那样要求面面俱到,但是粗知课文大意,了解课文内容还是必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快速浏览、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善于抓住课文的重点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使学生把握阅读的主要航向。

如人教版语文第六册《妈妈的账单》一课,主要通过对妈妈账单的介绍,使学生明白了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升阅读效果,在教学的时候,我没有在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花费过多工夫,而是从文本的重点处导读:“比较两份账单的异同,你发现了什么?”当学生找出两份账单最大的区别是小彼得的每笔账后面都有具体的数量,而妈妈的账单后面都是0以后,我又继续引领学生思考:“为什么妈妈的账单后面都是0?你从中读懂了什么?”在一次次的研读、品味中,学生对母爱的无私与伟大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该案例中,我主要从课文的特点出发,导在重点处,导在关键处,引领学生真正明白了妈妈账单的含义。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正确把握文本的主题思想,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正确解读。

二、导在困惑处

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完善与建构知识的过程,当学生接触到的新知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很容易感到困惑。教师如能就学生学习的困惑处,给予恰当的引导,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学习效果。

如人教版语文第七册《乌塔》一课,主要讲了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立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外国小朋友独立生活能力以及自立意识的赞美。在教学这一课时,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学生提出了质疑:“14岁的孩子,在我们这儿不过刚上初中,属于未成年人,怎么可能独自一人完成游玩欧洲的旅行?太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了。”面对学生的困惑,我是这样引导点拨的:“对于中国孩子来说,这的确是难以实现的。让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并想想同样是14岁的孩子,这位叫乌塔的小姑娘为什么能够完成游历欧洲的计划?”学生从乌塔独立生活能力强,在旅行之前就设计好路线以及一些规划等内容,看出了乌塔在旅游之前是做足充分准备的。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把自己与乌塔就独立生活能力、规划能力等方面作比较。这样教学,学生的学习困惑迎刃而解,并被乌塔小姑娘的精神所感动,促进了他们独立、自理等习惯的养成,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该案例中,当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困惑的时候,我对学生及时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了解读文本的突破口,使他们获得了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物的深刻理解,这有助于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导在学法处

教材中的“单元提示”和“略读提示”对于学生的阅读起到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而对于略读课文来说,通过阅读掌握学习方法是首要的任务。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理解课文的程度,在学法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略读课文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

如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珍珠鸟》一课,其“单元提示”是这样介绍的:“学习本组课文,要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的含义以及表达效果。”这篇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是这样介绍的:“想想‘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交流自己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学习体会。”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针对略读课文的特点,我先让学生把“单元提示”与课文的“阅读提示”读一读,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最后再让学生围绕“阅读提示”仔细揣摩,体会感受。如此教学,真正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了提升。

该案例中,我主要从略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出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引。这样,有了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路径更清晰,学习效果更显著。

总之,略读课文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在学习的重点处、困惑处、学法处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为学生的阅读助上一臂之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账单课文内容人教版
账单式小康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账单式小康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又至一年“账单”发布时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闽南妈妈的“生娃”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