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到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将通过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增2.96万个幼儿园学位,超过过去6年新增学位总和。日前,在海淀区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政策发布会上,海淀区副区长刘圣国说,预计3年后海淀区入园率将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将达到80%。
随着常住人口适龄儿童持续增长,未来几年北京将迎来学前教育入学高峰。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张彦祥说,根据北京市统筹学前教育入学需求统计,3年后海淀区学前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85%,需新增2.96万个学位。为此海淀区已召集全区21个委办局和29个街镇组成联席会议,全区动员,计划通过教委主体、街镇保底和社会补充三种方式扩大幼儿园学位供给。
未来3年,海淀区教育部门将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幼儿园,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附设幼儿园,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驻区单位通过自办或委托管理的形式办园。3年合计需新增学位11840个,占总计划数的40%。
海淀各街镇在未来3年,将以自办、委托或动员、扶持等方式,每个街镇至少新办一所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需矛盾突出的街镇,3年中新增普惠性幼儿园提高到2—3所。3年合计新增学位同样为11840个,占总计划数的40%。
剩余20%计划数将交由社会力量举办。海淀区将在未来3年简化民办园审批手续,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预计新增学位5920个。
张彦祥说,为了保障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海淀区将投入9亿元专项经费。其中,公办或普惠性新建幼儿园每个班将获得市区两级一次性补助40万元,存量公办或普惠性幼儿园每新增一个学位可获得一次性补助1万元。此外,未来3年市区两级财政还将持续为公办或低收费的普惠性幼儿园提供1200元/月到1500元/月不等的生均经费补助。
目前,海淀区已经加大了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和招聘的力度。张彦祥说,海淀区已经将学前教育师资编制纳入优先保障范围,区级教育人才储备库也加大了学前师资的储备数量。
“完成数量的任务非常艰巨,同时又要保证质量。”海淀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史怀远说,“海淀区将保证对每一个新建幼儿园进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既通过规范性督导监督幼儿园规范办园,也将通过支持性督导帮助新建幼儿园形成教育特色、教育理念,确保每一所运行中的幼儿园软硬件质量都达到办园标准。”
近日,广西教育厅等11个部门联合下发《广西贯彻落实〈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加强部门协作,规范处置程序,增强治理能力,建立广西防治中小学生欺凌长效机制,切实把校园建设成最安全、最阳光的地方。
《方案》指出,各地各校要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特别要加强防治学生欺凌专题教育,培养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不同群体积极预防和自觉反对学生欺凌的意识。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强化学校及周边日常安全管理,加强欺凌事件易发现场监管。
《方案》强调,各地各校要依法依规处置学生欺凌事件。教职工、学生或者家长向学校举报的,按照学校的学生欺凌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处理流程对事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对遭受欺凌的学生,要及时进行保护和干预,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对实施欺凌学生开展批评、教育,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或给予纪律处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打好学生资助‘保障牌’,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打好改善条件‘发展牌’,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夯实办学基础;打好职业教育‘技能牌’,增强贫困家庭造血功能;打好高校扶贫‘智力牌’,助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郑邦山在近日召开的全省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上强调。
河南省2017年共资助包括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内的各级各类学生1079万人次,投入资金67.5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600多所。全省贫困地区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有33个贫困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所有贫困县小学净入学率均达到100%,有50个贫困县初中净入学率达到全省99.98%的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河南还强化“造血”扶贫,着力促进贫困家庭就业。2017年累计投入资金1.7亿元,提升贫困县中职学校办学水平。投资2000万元,在每个贫困县开设“精准脱贫技能培训班”,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6200人,帮助不少家庭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江苏在第25个国际家庭日发布了《江苏省深化家庭文明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家庭文明建设总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开展科学家教普及行动,建好用好家庭教育阵地,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理念,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并注重制度化建设,探索从源头上推进家庭教育工作。
根据计划,江苏将通过宣讲巡讲、主题讲座、网络授课、道德讲堂、市民学校等途径和阵地,发挥家庭教育专业人士作用。建好用好家庭教育阵地,整合资源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建立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在社区(村)重点培育家庭教育中心户。完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积极孵化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推进家庭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推动家庭教育阵地向社会延伸。
据悉,江苏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家庭教育立法,通过立法,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保障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江苏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已正式列入省人大2018年立法计划。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首次将幼儿园招生工作统筹纳入基础教育招生入学工作范围,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山东省教育厅官方解读这一政策举措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幼有所育”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山东省教育厅要求,各级各类幼儿园,应坚持相对就近就便、免试入园的原则,积极创造条件接收适龄幼儿入园。公办幼儿园及普惠性民办园要探索推进划片招生。机关、企事业单位、部队等举办的幼儿园,除招收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子女外,有条件的应向社会开放,优先招收附近居民适龄幼儿入园。民办园要在所在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指导下,实施自主招生。
此外,山东省还提出招生热点区域和热点幼儿园,可探索电脑派位、随机录取等方式招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日前启动“哺育工程”,为常住人口中24万0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每人每天提供一袋免费营养奶。该工程的实施,使乌鲁木齐市实现了从婴幼儿到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每天喝免费牛奶全覆盖的目标。
据了解,“哺育工程”发放的免费营养奶由专车进行配送,送到全市各社区,再由社区工作人员走街串户,把一箱箱牛奶送到辖区居民家中。为切实做到“哺育工程”适龄儿童全覆盖,今年3月初,乌鲁木齐市各社区(村)展开了第一次摸底排查,通过入户宣传、电话通知、张贴宣传单等形式,向市民宣讲“哺育工程”政策。
根据这项惠民政策规定,拥有乌鲁木齐市户籍或在乌鲁木齐市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持有居住证的0岁至6岁学龄前儿童每人每天都能领上一袋免费奶。各部门各单位成立相应机构,由专人负责,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孩,让好政策深入人心落到实处。为保障营养奶的质量,乌鲁木齐市政府采购中心进行了公开招标,相关单位负责人对新疆的牛奶生产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中标的3家公司奶源生产基地进行了检查。
市民热合曼·吐尔地开心地说:“在学校读书,儿子喝上了‘学生饮用奶’,现在女儿在家又享受到了‘哺育工程’好政策,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上海日前出台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1+2”政策文件,包括指导意见和配套的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及设置标准,明确“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促进托育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1+2”政策文件分别为上海市政府印发的《关于促进和加强本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由教育、民政、工商等16家部门共同制定的《上海市3岁以下幼儿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这3个文件将于2018年6月开始实施。
《指导意见》明确,上海将构建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托育服务体系。家庭是3岁以下幼儿养育的主体,家长承担照看和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政府制定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出台管理办法和提出保障政策,积极推进托幼一体化工作,开展家庭科学育儿指导,以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园区、楼宇和个人提供符合适龄幼儿家庭多样化需求的托育服务。
上海坚持规范管理,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对托育机构的受理登记、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和机构日常行为的监管都将按照《管理暂行办法》和《设置标准》严格管理,对违法违规行为,将通过市、区、街镇三级联动、各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的综合监管机制,予以严肃处理。
上海提出,将严把安全关并保障托育服务质量。明确场地和设施设备安全规范,要求落实人防、技防和物防等基本建设要求;明确托育机构法人和托育点举办者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明确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岗位职责及资质要求,加强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队伍素质。
《管理暂行办法》作为托育机构的规范性文件,对托育机构申请举办、登记注册、变更注销等全流程做出相关规定,是对托育机构准入管理、分类管理、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包括总则、机构设立、机构管理、监督与管理、变更与终止、附则等内容,并根据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托育机构的不同属性予以具体规定。
《设置标准》是各类托育机构设置的标准要求,界定适用范围,明确设立托育机构的基本条件,包括选址、功能、供餐、安全、班级规模、人员配置、卫生等,同时对举办者、名称、章程、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等提出具体设置要求。
据介绍,上海后续还将出台3岁以下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与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和保障从业人员队伍建设。
近日,在陕西省政府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等应邀解读《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王海波介绍,陕西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等“四统一”,“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
陕西实施“全面改薄”工程以来,5年投入230亿元,支持所有学校满足基本办学标准的要求,加快信息化建设。针对城区学校挤,实施县城以上城区学校建设项目,每年投入6亿元,支持新建、改扩建100所中小学。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
陕西从编制、补充、职称、待遇等方面出台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扩大特岗教师计划规模,稳步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加大教师和校长园长轮岗交流力度,鼓励和吸引优秀骨干教师到乡村从教。推动落实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记者日前从新疆教育厅了解到,截至目前,新疆已经实现全区农村学前三年普及率达到100%,全区学前三年普及率达到95.95%。新疆已构建起覆盖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和乡村的四级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据了解,2017年新疆加大了农村幼儿园建设力度,全区农村学前双语幼儿园实现“应建尽建”目标,使农村双语幼儿园增长了1.88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1%,其中南疆达到97.5%。目前,农村在园适龄幼儿达到117.62万人,全区在园幼儿总量达到136.91万人。
随着适龄幼儿学前三年普及率的提高,新疆加大了学前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方式补充了4.05万名幼儿教师。为保障幼儿园发展,补助经费标准由每生每年1810元提高到2800元。
“最近学校打算采购30台电脑,我们校监会全程参与到采购的决策、程序监督中,让校务运行更规范、更阳光。”最近,浙江省开化县北门小学校监会主任江明城告诉记者,校务监督委员会(简称校监会)自成立以来,对学校重大事项进行民主监督,积极推进清廉文化进校园活动。
开化县纪委监委驻县教育局纪检组组长叶君霞介绍,该县校监会实行“校监会+工会民主理财小组”“校监会+家长委员会”等监督模式,围绕重大事项决策、人事任免、经费管理使用等10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监督。
2017年以来,开化县整合学校党组织、职代会、工会等监督职能,通过民主推荐、职工大会选举等方式建立校监会,将监督触角延伸到基层学校。截至目前,开化县已经实现全县中小学(公办幼儿园)校监会全覆盖,组成人员106人,开展各类监督185次,整改问题25个,审核票据总金额14728.8万元,提醒谈话16人。
天津市教委、雄安新区管委会近日签署职业教育战略合作协议,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
根据协议,双方的合作内容包括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深度合作,由天津职业大学牵头组团在雄安新区开展社会培训,助力新区建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开展职业学校校际深度合作,在已有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天津市职业院校与雄安新区三县职教中心的合作办学;开展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应用深度合作,由天津广播电视大学牵头开展面向新区居民、新进人员的在线学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