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第六中学 王海燕
我们目前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总体讲得太多,学生学得少。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讲得太多,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或大部分学生能学懂的,教师还在讲;而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者讲了,讲不透,没时间讲透。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在于我们的理念。我们应该把提高教学质量的目光聚焦在我们的课堂,把思考的焦点放在课堂。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化学素养,最大限度地呵护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思想,用我们的教育智慧照亮学生精神底色,给学生以远行的力量。
我们的课堂是什么样的呢?是师生的生本课堂。学生“学什么?会学吗?学会了什么?”,教师应该关注“学习是否真的发生了?”
课堂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给学生教教材——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第二阶段教师带着问题走进学生——以教师为中心的问题探究。第三阶段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提升。第四阶段以学生创新为核心的教学——强调跨学科连接。现在我们大多数在第三阶段,我们要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教师是关键,课堂是焦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差异、个性与选择权利,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和毅力,指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式,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帮助树立强烈的自信心,实现由“关注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向“关注学习知识的学生”的转变,体现的是教学终极目标的变化。
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为了准备一节公开课,为了出新、出彩,忙于找资料,找网上现成的课件,找网上精彩的设计,网络、教育杂志的丰富资源为我们的备课提供了参考,我们又被这些资源所牵制,组合起来的课还是缺少了一些东西,缺少什么呢?缺少教师自己的思想,缺少教师自己的整体设想,缺少贯穿课堂始终的灵魂。
怎样才能走出这一怪圈?很简单,就是从“堆课”走向“备课”,从关注“教”走向关注“学”。教师的备课是从对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学生练习的设计开始的,是判断教学成功与否,或是否需要改进的重要依据。我们要根据课标,备学情、备教材,学生为什么要学这部分内容→学生究竟要学什么→学生到底会怎么学?有关这节课的创意、点子,要学会取舍,让化学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体——学生。
设计的提问要结合教学目标展开,好的问题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与思维的空间。课堂教学中要控制提问的数量,要简而精,要克服“打乒乓球式”的问答。课堂提问要有逻辑结构,问题与问题要形成问题串。
1.叫答前要停顿等候。一方面,等候可以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后停1~3秒,催促会打乱学生的思路。教师表面上是沉默,但是教师的大脑在紧张地工作,在观察学生的反应。
2.叫答时要面向全体。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参与的兴趣,同时,确定答题对象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问题的难度和教学的需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回答。
3.叫答后要用心倾听。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学生正在滔滔不绝地解释自己的想法,可他的思维“有偏差”了,一旁的老师不耐烦了,打断学生的回答,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然后亲自上阵,自言自语地把正确答案说出,而这个孩子却在下面嘀咕:“我不是这么想的嘛。”教师不顾这个孩子的想法,继续下一环节的教学。
这个例子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上幼儿园的女儿在公园里散步。走累了,她们在长椅上休息。这时,女儿兴奋地打开背包,自言自语地说:“真渴啊!幸亏刚才带了两个苹果。”小家伙歪着脑袋看了会儿,在两个苹果上各咬了一口。可想而知,当这个妈妈看到眼前的一切,是多么地失望。她一开始想和许多父母一样批评一番或教育一番,但转念一想,等一等,看看小家伙接下去怎样做。只见女儿咂了咂嘴,然后转过身,笑眯眯地递过来一个苹果,说:“妈妈,两个都尝过了,这个甜,给妈妈吃!”霎时,年轻的妈妈激动地抱住了女儿,眼里闪着泪花。我们都羡慕这个妈妈有如此懂事的女儿,更佩服她教育的智慧。正因为她的等待与倾听,让她收获了幸福和感动。
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妨向这个孩子的妈妈学习,放下自己预设的答案,多等待一会儿,用心去听听孩子们真实的想法。也许给孩子一份等待,他就会还您一份精彩!
课堂教学目标是可以动态生成的,课堂动态生成的不仅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会有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能让学生的学习基本围绕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准备足够的资料,以从容处理这些生成并引领生成的方向,创建达成教学目标的动态精彩的生本课堂。总之,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预设要适当留白,教师要引领生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