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熟市碧溪中心小学(215513) 陈 静
2012版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第三学段应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小学教材中选用的说明文,每篇课文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层次清晰,非常有逻辑性。《秦兵马俑》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文中既有说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使读者如临其境,深深体会到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笔者主要抓住以下方面来开展说明文的阅读教学。
说明文的阅读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说明文知识点清晰,布局层次清晰,适合学生进行“提取信息”和“读懂段落”的训练。
说明文主要向读者介绍事物的性状特点、本质特征、功能用途等。教学时,首先要将目光聚焦于被说明的事物,从课文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学会抓住要点,提取信息。
例如,《秦兵马俑》一文从两方面详尽介绍了秦兵马俑:一是用翔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模;二是从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教师在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疑问,例如,什么是兵马俑?兵马俑在哪里?兵马俑有多少?兵马俑是什么样子的?兵马俑有什么特点?然后请学生浏览全文,在文中寻找以上问题的答案,并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总起句、结论句、各段的中心句来提取文章的主要信息,从而了解秦兵马俑的来历、外形、特点以及分类等,这是课文表达的知识要点,也是学生必须读懂的内容。
说明文层次清晰,富有逻辑。借助把握梳理说明文的结构和顺序,能培养学生读懂自然段、逻辑段,了解作者的思路和文章模式,学习文章结构的布局。
在初步感知《秦兵马俑》课文主要内容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先读懂自然段,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再整理自然段,形成逻辑段,并概括逻辑段的主要内容。其中特别引导体会第二自然段的“承上启下”作用,感受第一自然段和第十一自然段“首尾呼应”的写法。指导学生列出提纲,呈现课文的整体构思和布局,了解怎样安排文章的结构,怎样实现内容的过渡。让文本成为提高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载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将知识进行整合、梳理、迁移、运用,实现了文本的教学价值。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科学、严密,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教师应从写作角度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方法的运用,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借助多媒体手段,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内化说明方法,变“教说明方法”为“想用说明方法”“会用说明方法”,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来介绍事物。
例如教学秦兵马俑“规模宏大”这一特点,教师请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生答:“将兵马俑坑与篮球场作比较,已发掘的三个俑坑足有50多个足球场那么大。”教师映示篮球场的图片与尺寸数据,以教室为参照物感受篮球场的大小,再引导细读具体写俑坑“大”的句子,由图片和文字想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感受到的“大”表达出来,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体验中真实感受到“作比较”这个说明方法运用的效果,从而将“知道了什么”转化为“如何知道的”。最后指导用“作比较”的方法仿写兵马俑坑的“大”,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内化和迁移,习得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说明文要适当地采用生动的说明。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学习如何表达,增强习作能力。
在教学秦兵马俑“惟妙惟肖”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朗读、表演等方式,将文字转化成形象,然后提问:“作者是怎么把兵马俑惟妙惟肖的特点介绍给读者的?”学生通过再读品味,得出结论:首先要观察事物的外形、颜色等特点,按照一定顺序,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形象,即“所见”;再写由此产生的联想、想象,即“所想”。最后映示各种兵马俑图片,学生仿照作者的写作顺序和方法进行“写实加想象”的随文小练笔,将知识内化为技能。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说明文,关注到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思维水平,常运用文学手法来写。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也需关注对思想内涵的感悟,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应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自行发现文本的意义。通过多种途径还原情境,使学生获得角色体验,感受被说明对象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秦兵马俑“类型众多”的特点时,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描绘在教学中还原情境,通过想象说话、动作演示等方式想象兵马俑的形象、姿态、表情,进行角色体验,感受不同形态的兵马俑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感情。最后小结:虽然作者看到的是泥土做成的冷冰冰的陶俑,但是由于内心的喜爱之情促使了想象产生,从而使兵马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关注课文的独特表达形式,从而学习知识、增长能力,并获得学习的愉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作者在写一篇文章时,思想感情一定会在文中体现出来。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效地与作者进行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引导学生感受《秦兵马俑》一课的思想内涵时,教师抓住第一自然段“举世无双”,理解词义,引导体会秦兵马俑在世界历史文物中的崇高地位;再到结尾处找“举世无双”的近义词,说说作者为什么又要再次强调秦兵马俑的“绝无仅有”;最后以播放视频补充介绍秦兵马俑的历史价值,并在文中找找体现作者的赞颂之情、自豪之感的词句,进行感情朗读,从而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感受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之,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必须紧紧抓住文本特点,既要指导学生捕捉信息,又要从篇章条理的角度促进学生思考,体会文本的逻辑性和说服力;既要引导学生学会抽象思维,学会逻辑判断,提高思维水平和阅读水平,又要关注语言的学习,加强对重点词句的品读感悟。把语言的学习和知识的获得、思想的熏陶结合起来,有效地实现说明文在阅读教学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