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斌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民族中学 四川 凉山州 615000)
数学是高中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既是高考的主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推理能力的主要阵地。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完成多重角色的转变,即把单一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综合体,引发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和探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新教材的教育教学有深刻的体会,认为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应积极探讨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1.基础差。对数学学困生中有80%多的学生,在小学时就怕学数学,所以出现了进入高中了连一元二次方程都不会求解,甚至有少数学生有理数的加减法都不会。当然这部分学生进入高中要想学好数学,就比较困难。
2.学习方法不科学。有一部分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因为初中数学学习,偏重单向思维,只问结果,少问原因;进入初高中阶段,内容发生了变化,思维方法没能及时转变,造成学习吃力。还有不少学生平时根本不看书或“死读书”,不看书的学生平时除了听课,做作业外,从来不再去看课本,上课听懂多少算多少,要记的知识没有记住,这些学生在初中时,数学成绩不错,但到了高中就不行了。
3.数学学习心理障碍。高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是指影响、制约、阻碍中学生积极主动和持久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发展智力、培养数学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心理状态,也即是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困惑”、“曲解”或“误会”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现象。
1.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对教学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一是在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基于学生基本学情的教学才不会让学生感到难以接受、知识点无法理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们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单纯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永远只会局限于书本,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更多的机会,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这也是现代社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2.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学生对数学的钟情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乐意走进课堂去品味数学的情趣,使厌学、苦学变为喜好、乐学,这必然推动数学的不断前进。
3.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改后,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作用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出合理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不能将所有解题方法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解题方法,这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把握和运用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理念,解决高中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要不断努力探索出新的教学方法,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教学法基础上改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乐学、好学,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学会分享.实现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的新突破,达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