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荣光
(贵州省黔西南州普安县兴中镇兴中小学 贵州 黔西南 562400)
首先来说,小学语文的习作教学是学生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科目,习作教学科目可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小学生的语文进行基础的教学,可以看出小学习作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语文水平,同时帮助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语文能力的提升。其次小学生习作能力可以体现学生思维能力和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小学习作教学通过对学生多方面的语文能力培养,可以体现学生智力水平和认知水平,因此加强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发展。最后,目前小学生的语文习作教学主要培养学生探究世界和认知世界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学会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有着一定推动作用。
1.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不足。由于小学生习作课程是通过多方面教学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因此,在进行写作时,应该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根据相关人员的实际调查发现,目前许多学生在进行写作时,素材积累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首先来讲是缺乏日常生活的积累,大部分学生不可以做生活的有心人,对于自己生活环境和周围发生的事物都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因此学生在语文写作时写出的文章语言也比较空泛,缺乏生活当中的真情实感。在一个是学生阅读量不足,许多学生由于没有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词汇语言的积累量不足,由于读书时心不在焉,不可以做到对书籍的深刻理解。最后是学生在写文章过程当中表达方式上会有许多的错误,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导致学生写出来的文章缺乏逻辑。
2.学生习作内容过度模仿。我们在看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时,不难发现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内容普遍的存在雷同现象。许多文章可以说是从相关参考资料上搬下来的,并且随着现阶段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小学生在网上查找资料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因此,在写作文时学生就很容易从网上搜索出大批类似的范文,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很难养成自己思考的学习态度,而是使写作变成了一种形式化的流程。
3.阅读和写作分离。在实际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忽略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在进行阅读时不可以有效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得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排版布局学习不足,不利于学生习作的学习。
1.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词汇。由于文章是大量词汇的一个组合,因此学生在学习写作时,只有拥有丰富的词汇量,才可以保证写作语言的流畅,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老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过程当中,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好的名言警句和好词好句积累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在课上安排一段时间让学生自主朗读,久而久之,学生就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量。在平时文章学习过程当中,当遇到比较生僻不或者不容易理解的词语时应该让学生反复的朗读,通过老师的引导教学,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词语的意思。
2.强化学生阅读训练。阅读和习作是密不可分的,学生只有大量的阅读语文文章才可以在写作过程当中将文章中一些好的词汇和句子引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使得自己的文章有素材、有广度。因此,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定期开展阅读分享会,让学生将自己认为好的文章分享给班里的同学,在帮助自己阅读的同时和同学们一起进步。
3.加强实践指导,淡化知识灌输。由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摒弃传统的灌输性教学方法。在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应该用自然科学的方式或者是思路进行学生教学,应该将习作的核心内容放到自己的教学方式当中,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作文可以真正作为一项学生热爱的实践活动。
4.改变传统的评改模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在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当中,都是教师教授学生写作方法,学生将作文写出来之后,教师对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或者优点进行批改标注,学生在教学方式下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就要将作文的评判权交给学生。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读自己的作文,将作文中的错别字或者是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随后成立学生批改小组,将组内的作文进行交换,把作文批改权交给学生,要求总结出对方写作作品的优点和缺点,最后老师再做整体的评判。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牢记自己在写作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从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小学生习作教学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各个教师团队应该积极观察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措施,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提升。